尊重生命个体,迸发知识活力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四部分内容。从内容看,英语核心素养更强调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能力和品质,更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这和生命化理念指出的尊重人的全面完整生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从它们的内涵来看,英语学习方式应该从“教—学”转为“学—教”,侧重学生的知识经历和深度学习。基于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具体描述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方向。
  1. 由基础知识观向学习活动观转变
  生命化理念要求我们追求充满尊重和自信、轻松愉悦、自主自由的生命课堂。它不只要传播知识,更要陶冶情操、培养道德素质、彰显生命关怀。基于此,在英语核心素养之文化品格建设的驱动下,教师需要转变课堂观念,由传统的基础知识观转变为学习活动观,即围绕主题语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时,基于生命化理念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引构建学习课堂。首先,可以基于“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构建主题语境,即引入一篇相关主题的英语文章,如《肖申克救赎》中的一段文字;之后,提出問题,引导学生阅读这段内容。如“文章中有哪些固定搭配?”、“文字表述了什么情感?”等;然后,组织应用实践类活动,如角色扮演,体会入狱后肖申克的精神生活变化;最后,组织迁移创新类活动,如让学生完成一篇肖申克人物剖析报告。这种学习活动观既使学生获得了英语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完成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由基础知识观转向学习活动观,既呼应了生命化理念又促进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2. 由单向接受向多元体验转变
  在传统英语课堂上,教师说得多、学生听得多,这就造成了学生“能写不能言”、“会听不会说”的惨状。而这种“惨状”的背后是教师对生命自然发展规律的违背。因为生命化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体验。所以,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回归生命理念,将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多元体验,即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养成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入一段英语电视节目视频,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之后,就这段节目组织一个短对话,全面调动“眼、耳、口、脑”,引导学生练习运用“What do you think of...?”句型;然后,针对Listening部分,可以设计“传话”游戏,即几人组成小组,其他人带着耳机,排在队首的一人去听,然后将听到的内容传给下一人,逐一传递,最后一人负责将听到的内容写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听、又思、又写,最大化地调动了全部感官的参与性,既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又提升了英语学习能力。可见,由单向接受向多元体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3. 由浅表认知向深度学习转变
  英语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品质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思维从浅层向深层转化,能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此,在以“个性化学习”为内容的生命化理念的指导下,英语学习方式应该从浅表认知转向深度学习,以理解为目标、以整合知识为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新知识,从而重新构建认知结构、完成知识迁移。
  例如,在教学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词识记、语法讲解这种简单的浅表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扎知识点,深度学习。如设计Presentation环节,“Robot Future comes here again. Something bad might happen in your futur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hotos using ‘more’, ’fewer’ or ‘less’.”既让学生掌握more、fewer、less的用法、学会运用,同时形成批判性思维,正确对待环境问题,又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形成对Robot Future的基本观点,提高英语交流水平。而这种深度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英语素养,有利于英语的终身学习。所以,英语学习方式要从浅表认知向深度学习转变。
  综上所述,基于生命化理念和英语核心素养的驱动,英语学习方式会向着人性化、民主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红. 追寻生命化的英语教育[J]. 内蒙古教育, 2011(10).
  [2]胡朝晖.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11).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让“地球村”更加融为一体。这个时候统一的语言就具备着强大的力量。大家都在学英语,可能听懂外国人说话的人却不多。所以,从基础出发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听,如何让学生懂,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的听力教学方法,这既是课程改革以及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帮助学生进行高效提升的有效措施。  1. 合理创设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能听会说  语言
期刊
本文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主要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辩证思考能力。本教学设计遵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开展课堂活动,层层深入、步步启发,拒绝“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积极讨论中使学生英语语言得到使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此外,本课堂响应时代号召,综合使用多媒体及互联网,将学生熟悉的会话软件代入课堂中。结合科技平
期刊
非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非谓语动词的考查难点。如何确定时态和语态,往往是考生感到颇为困惑的问题。本文就此做点探讨,以期对于考生有所幫助。  1. 非谓语动词的时态  所谓非谓语动词的时态,指的是非谓语动词动作与句子的谓语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有时也指非谓语动作与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非谓语动词不同的形式分别表示不同的时态。具体情形如下:  (1) to do / to be done (不定式一般
期刊
本文笔者以自己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就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从实践的角度讲述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提问方式、提问技巧及提问后的评价方式。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提问方式评析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量避免一般疑问句式、反问句、反义疑问句式或选择疑问的提问。因为学生在回答这几类问题时,常常不需要多动脑筋;甚至可以在异口同声回答中,充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所以,如
期刊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研究工作,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仍坚持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理念,走出教学误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英语写作是一种知识输出的过程,其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英语单词,掌握多种英语语法以及很强的谋篇布局能力。这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所以英语写作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本文主要引导学生在夯实写作基础的前提下,对文章仔细推敲、不断润色,并进行多元点评,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 品析文本,夯实基础  1.1 由词汇到句式,举一反三  词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起着很
期刊
经典英语戏剧《灰姑娘》几乎是每次英语活动的必备节目。因为童话的结论早已定下,学生们的思路不再打开,只有进行机械的背诵,反复排练,最后是精心的表演,但活动过后,道具束之高阁,台词遗忘。但如果设计以下两个问题:“If Cinderella had abandoned the chance to attend the ball, would she have become the prince’s lo
期刊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他们必须要掌握却也最不好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对于教师来说,英语写作教学耗时费力却收效不多,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面对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信息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要怎样进行,需要我们认真探讨。  众所周知,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语言技能,却也是师生都头疼的教学难点问题,英语写作尤为如此。贫乏的词
期刊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初中的英语教学当中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微课资源合理地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增强对外交流的能力,学习多种国家的语言。因此,现在教育各界也把英语课程放到首要位置上。近些年,
期刊
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是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码变体,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变换。语码转换可以是使用者在没有任何思考准备下完成的,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精心设计而达到特定的目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既可以发生在句中,也可能出现在句间。现阶段,人们对于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