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令语文老师最为棘手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面博大深广而效率难以提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讲了一大堆学生似乎听懂了但一写起来水平就不高;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总是难得使文章内容鲜活起来。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以写带读,读后再写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一直是按照传统的“以读带写”的方法来进行写作教学。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编排的,一个单元,一组文章在前,写作知识和写作要求则置于后。这种读在前,写在后的方式是以读引路,便于学生从所学的课文(即写作的范文)中学习优点。
  首先,“以写带读”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它解开了教师套在学生思维上的绳索,还学生以思维的自由和主动。它打破了先入为主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任其想象的翅膀在蓝天飞翔。这才是真正的“放飞思想飞扬个性”,让“我以我手写我心”得到切实体现。我想,若按这种模式长期训练,肯定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以写带读”使写与读之间的关系容易在感情上沟通。因为学生写文章在先,体验到了写作的甘苦,加上又是同样的体裁,甚至在内容上还有些相近之处。比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课文教学前先要学生写一篇有关人生体验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写的是一次探险活动,课文中正好有《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的学生写的是童年趣事,课文中正好有《童趣》,这样通过先行的写作练习后再读课文就缩短了学生和作家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作家和作品有了一种亲切感和好奇心,很想看一看别人是怎样来写探险活动和童年趣事的。于是,写与读之间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沟通。
  再次,“以写带读”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伴随着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学生再反观自己的作文,差距和不足就不是由老师指出来,而是学生自己发现了。比如:在写探险经历时,我笔下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不如课文中细腻,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物性格呢?在写童年趣事时,为什么我没有把童年时的想象绘声绘色地写出来呢?有了类似的反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加深,也就自然激发他们向名家名作学习的欲望,于是消除差距,弥补不足就促使学生主动拿起笔再次作文。通过这样的“以写带读,读后再写”,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最后,“以写带读”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写完之后,教师根据作文的实际情况,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习作中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哪些是个别性问题。作指导时,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内容不需要讲,哪些问题要作集体指导,哪些问题需作个别指点,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这样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避免了指导的盲目性,也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少走弯路,减少无效劳动。
  如果说“以读带写”是一种前瞻式的思维的话,那么“以写带读”就是一种反省式的思维。而这种反省式的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改进的目标,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而且能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作文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摆脱教师的指挥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认为“以写带读”的作文教学模式值得运用,它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仍将不断探索,力求做得更好。
  
  二、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散步》中的两段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生机盎然的景物的确让人从心里升腾起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同时它也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
  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农村的早春景色,绝非别处,只有在农村。作者抓住了农村的早春特色,用“金色”来形容菜花,用“整齐”写桑树,用“水波粼粼”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莫怀戚能把农村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学生认为多做些理科题目可以见效很快地得到高分,而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要多做读书笔记,并适当地背诵,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文表心声,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创造出自己新的作文风格。
  
  五、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芳草地》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做宣传,造成一种人人可以成为作家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佳作连篇,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从而提高语文考试中分数比重占了将近一半的作文分数,使学生的语文科成绩得到整体提高,使语文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的分数与写作能力成正比。
  
  邓泽挺,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东莞。本文编校:剑男
其他文献
【本刊讯】8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智慧建造互联互通共享发展”。出席本届大会领导和专家:中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以“21世纪变革·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学习型组织国际论坛于9月26日-28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
陈晓宁带回的基因文库应该是有一些作用的,但是,博宁的炒作把“陈晓宁带基因文库回国”提升到举国瞩目,就要引起一些疑问了。 有相当多的人在那份公开信上签了名,他们其中较
多层砖房是我国自前量大面广的建筑结构体系,探讨多层砖房抗震设计的简化计算法,对减少抗震计算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其现实意义。根据规范要求,笔者推荐女儿墙抗震强度和
中国儒学,发端于中华,首倡于孔孟,继承于程朱,弘扬于日韩。尤其是韩国,中国儒学对其影响之深且广令人乍舌。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迄今为止,儒教在韩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早在三国时代之前的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中国儒学就已传入古朝鲜社会。“
作文在中考语文学科中占半壁江山,谁也不敢等闲视之。一篇好的作文得分能在45分以上,相反,一篇较差的作文得分可能不足30分,其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考语文成绩的好坏。这几年我多次承担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并有幸多次参加武汉市中考作文阅卷工作,综观这几年来的阅卷经历,收获感悟颇丰。下面拟就中考作文如何才能出采,结合近几年武汉市中考作文来谈点本人粗浅的见解。     一、作文审题应准确     所谓审题,是
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可以增强凝聚力,实现经营和发展的既定目标。实施绩效考核可以让被评估者了解组织或企业的要求,建设性的回馈;认知自己的优缺点;建立强化优势的发展计划;表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存在代理问题和不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治理问题就将产生。公司治理可以看作是对初始合同中没有特别规定的问题作决定的一种机制。了解公司治理,有助于,第
企业创新的目的是实现超常规发展。不思考超常规发展,等距离地追赶先进企业,是永远赶不上的。企业只有实现技术跨越、产品跨越,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时代的特征:当今,
对于新兴的“花旗国”美国,清政府一直关注不够。不仅仅是因为在清廷眼中这个说着和英国差不多的语言的国家远隔重洋,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有胆量去地球那边的蛮夷之邦。直到容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