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加工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手中的素材,常常是很简略、粗糙的,要运用到作文中,必然要经过加工,才能作为一个完美而独特的素材。如何加工呢?我在这里介绍几种独特的方法。
  
  一、掌握几种技巧
  
  1.仿写素材
  对于手中掌握的素材,我们不可能“照抄”下来,那么,就可以按照主题进行仿写。如这样一则素材: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的特征,他们又与北大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作如下仿写: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工部,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东坡,中国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
  2.扩写素材
  对素材的重新加工过程,有一个技巧是扩写。所谓扩写,就是把原来一个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如“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把这一则素材进行扩写,有学生是这样操作的: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扩写后的素材,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这个学生在扩写时,注重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但同时也忠实于原素材主题。
  3.压缩素材
  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4.虚构素材
  我们都说,写作文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是的,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贵在有入情入理的“编造”,也就是虚构。作文拘泥于“实”,而不写“虚”,写作的思维就会受到严重束缚,而且难以展开。其实,虚构是一个文学创作概念,绝不等同于跟实际不符合的“虚假”。虚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旨而进行的。对于素材来说,同样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虚构。有学生写司马迁的“选择”,虚构了司马迁在接受宫刑的前一晚上的内心活动变化过程。经过内心的冲突,司马迁最终选择宫刑,目的是为了编撰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著作。可见,虚构素材是完全可行的。不过学生要掌握几个原则:一是虚构必须可信。虚构之事,不必真有,但是必须能有,虚构的基础是可信,虚构必须在常情常理之内,而不能在常情常理之外。二是虚构要有新意。对原素材所体现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三是要有一定的情节。没有情节的虚构只是无聊的说教,只有通过情节的推进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二、多角度加工素材
  
  1.添加故事情节
  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加工,加强情节的故事性,使素材内容获得扩充。如写“雨天等待妈妈”这一素材,就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之更加丰富:这雨却越下越大,雨点打落在泥土里,形成一滩烂泥。暴雨中的街头,穿梭着点点伞花,卻没有一点是属于妈妈的。雨声、叫喊声、车鸣声、泥浆声,天地之间仿佛混为一体,凌乱而模糊。我觉很冷,冷至心肺。可妈妈还是没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我有点担忧了。(2008年浙江温州卷《下雨天,真好》)小作者添加了雨越下越大的情景,同时通过眼睛寻找妈妈这一动作,突出了自己对妈妈的担忧。
  2.丰满人物形象
  对于一些人物素材,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扩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内容,从而达到印证话题的目的。如写一位中考生落榜的故事,如果写成:她今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懂事的弟弟鼓励她。这样的素材只能是单调无味。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以丰满人物形象:“‘姐,前面就是状元溪,八爷说,叫声状元溪,来年准能考中。’小弟一脸灿然,凌乱的头发,一双可盼的眼。弟弟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姐姐,我帮你叫,我声音大。’弟弟像山里娃赶集似地掩不住喜色。”(2008年浙江宁波卷《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小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具体。当然,要使人物形象丰满,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素材,找到人物身上的一些突出点、闪光点,才能诠释话题的事迹,进行重点加工,切不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流水帐”式的叙述。
  3.转换角度加工素材
  对于一些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角度的转换,即把自己当成他人来写,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如“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你”,一定是文中所替代的“他”,那么,语言、内容等都要符合“他”的特征。
  
  三、利用几种思维模式
  
  1.探因思维
  对一则素材的加工,我们不能随意而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要找到这一素材最佳的切入口,否则加工就无从谈起。如何寻找这一切入口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反推,即因果思维的形式进行。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它的原因:“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因”正是写作的切入口。
  2.索果思维
  所谓索果思维,就是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以2008年重庆中考卷《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果:出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人们之间彼此帮助,没有了隔阂;付出后的收获,掌声是对他的最好回报;震撼着人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那一时刻,人性的最美展现了出来……这样推论下去,对素材内涵的把握就更加深刻而全面,对素材的闪光点也找准了,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
  3.正反思维
  有时,对于一则素材进行分析加工时,为了突出亮点,突出全面,我们常常要运用正反思维进行加工,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加工素材。如有一则关于诚信的素材,我们可以这样思维:诚信是立身之本,因此人们之间要有诚信;反过来思维,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就无法立足。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这一素材进行两个方面的补充引用了。
其他文献
1 纳爱斯集团rn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纳爱斯作为中国洗涤行业领军企业、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重点企业,在这场“大考”中“急政府所急、想百姓所想、保市场
期刊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也就是说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认知、欣赏和美感作用。课本中的文章篇目毕竟是有限的,更广阔无限的空间是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阅历上下五千年,驰骋纵横八万里。能聆听孔子的教诲,也能和亚里士多德对话。能体验伟人的生活乐趣,也能感受穷人的艰辛。从爱因斯坦的成就中,可以吸取成功的经验,从一些人碌碌无为的人生中,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大千世
摘要: 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可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對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途径方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他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既进行知识传授,又进行情感交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本文阐述通过激发学生喜爱之心、激发学生想象之意、激发学生感悟之情,来激发学生情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特殊人际交往,既是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以上理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可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问题:教师对传统单向式的教学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在临床中常见,该病极易诱导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所以关于疾病的治疗也成为临床中研究中的重点.他汀类降脂药因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当前也被广泛的使用到疾病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眼前展现出情境时,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不但可以渲染情境,使情境所要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且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一、发挥主导,启发思维    教师的语言支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那么在课堂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基本渠道,对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作出了具体回答。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基本渠道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既是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同时,课堂提问也是一项很专业的教学艺术,教师运用得好,能有效帮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可能存在没有理想的教育,但不能失去教育的理想。曾几何时,教育的理想如浩瀚的江河奔涌在我们胸中。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转变着自己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探索和创造的信心和热情受到呵护。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力得以绽放。但在这些傲人的成绩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在社会功利性价值浸淫下语文教学发生的畸变:形式主义、作秀、虚假……课堂成为展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翻阅他们的作文,发现作文词汇贫乏,作文描述太粗疏,只会用一些笼统的概念进行大包抄,如“水果摊上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厂房里一片忙碌”,“足球比赛十分激烈”,等等,内容空洞,知识面狭窄。记叙文写教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的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