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微课设计与运用策略探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n2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微课应用于古诗《春望》的教学实践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微课设计与运用可以采取相应策略:开发系列微课资源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利用微课强化课中知识理解,利用微课清除理解障礙,利用微课有效巩固和复习相关知识。
  [关键词]微课;设计;古诗词;春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14-02
  微课之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广大师生教与学的得力助手;微课之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是知识技能传授的前沿技术和教学利器。跟随当下“微时代”的潮流,如何将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入初中语文课堂,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质的转变和提升,已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以古诗《春望》为例,来探究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微课设计与运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微课应用
  (一)古诗词教学的特殊性
  古诗词是汉语语言艺术的高度结晶,具有其他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韵味之美。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和气质的养成期,正处于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和记诵优秀的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素养,培育审美能力,丰富文化底蕴,还可以陶冶思想情操,培养良好品质。
  (二)微课融入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优势
  1.微课融入古诗词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七年级刚入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微课图文并茂和生动直观的音像,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和审美愉悦,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微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实现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达到课微效高,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效果;八、九年级的学生心智已相当成熟,依托微课资源平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取知识,逐步丰富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微课融入古诗词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情境
  微课和传统教学相比,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诗歌内容和创设情境。以微课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图片音像强化诗歌的画面感,积极营造“诗情画意”的良好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充分感知诗歌意境,从而深刻地感受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微课融入古诗词教学,能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观,这正是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初中生受其年龄、阅历、思维能力所限,要想真正达到认识、理解和掌握这些重难点并非易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反复观看教学微视频并结合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不断“温故而知新”,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达到最终掌握的目标。
  4.微课融入古诗词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直觉思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更是如此。古诗词朗读、阅读专题微视频,可以强化学生与诗歌文本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迅速融入诗词思想内容之中,达到预期的语感培养和思维训练的目标。通过大量朗读、重复阅读、不断揣摩品味而建立起来的语感和直觉思维,将对学生学习古诗词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基于古诗《春望》教学实践分析的微课设计与运用策略
  (一)《春望》微课设计的前期分析
  《春望》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
  1.学习内容分析
  《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思念亲人、心系家国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而导致发白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2.学习者分析
  如前文所述,初中生无论是在心理层面还是在生理层面都处于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正处在汲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黄金时期,但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差异性极大,个体发展严重不均衡,尤其是在对信息的选择、接收、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发展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这对他们在初中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将微课融入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做到寓教于乐、趣味盎然,以新鲜、形象、生动、有趣的微课内容吸引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自觉自主自愿地利用微课学习古诗词。
  3.学习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学以致用;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百姓、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2)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诗人创作的背景或心境。
  (二)微课在《春望》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运用
  1.课前预习篇
  (1)微课《“吟”咏诗歌 “读”领风骚》,了解诗歌格律,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2)微课《为诗配画 领略诗情画意》,了解古诗的“诗中有画”。学生可以通过一边诵读古诗,一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感受画面美。
  (3)微课《把握诗歌丰富意象 捕捉诗人真切情感》,通过捕捉意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课前将制作好的以上三个微课资源上传到智学网、QQ群、微信群等平台完成与学生的资源共享,引导他们用心灵去感悟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音韵美、画面美和意境美,同时通过QQ、微信等互动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微课学习进度和效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通过多次、重复观看教师预先制作的微课,短时高效地温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直至完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2.课中知识理解篇
  (1)重难点理解
  如《春望》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景物有何特点?找出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抓住“破”和“深”,深入体會诗人的郁闷之情。
  (2)课外知识拓展
  如在解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时,欣赏微课《悲天悯人诗圣情》,以三个问题为主线,配以音像、图片、声音进行解读,把学生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历史背景之中:
  ——为什么说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烽火连三月,自开春以来战火越烧越烈,因而与家人难通音信,消息隔绝已久)
  ——提供助读资料,重新体会诗人为什么特别渴望收到家书?(安禄山发动叛乱,诗人被迫离家北上避难……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
  ——杜甫在这两句诗中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外,还包含哪些情感?(个人的担忧、百姓的疾苦、时代的悲鸣、悲天悯人的情怀)
  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真正懂得:这首诗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反映了所有人的心声,杜甫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记录了广大百姓的不幸和痛苦。一代诗圣心系家国,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3.课后练习巩固篇
  通过学习微课《心中的诗圣》,引导学生巩固和复习《春望》一诗的重要知识点。
  (1)听诵读,赏沙画,悟诗情。把心静下来,把自己置身于杜甫那个人生中最黑暗的三月。在欣赏沙画和朗诵时,记住春望的画面,品味杜甫洒下的苍生泪,体察他的家国情怀。
  (2)补写对联。文学家郭沫若曾经撰写过一副对联称颂杜甫,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表达你对杜甫的理解和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尽洒悲悯苍生泪。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难忘忧思家国情。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微课运用策略
  开发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巩固练习类、总结拓展类等系列微课资源,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扫除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理解障碍。
  利用微课开展课后有针对性的巩固和补充练习,以有效巩固和复习知识点。
  [ 参 考 文 献 ]
  [1] 肖金武.微课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研究[J].中国培训,2016(6).
  [2] 程晓玲.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3] 廖颖.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郭志军.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7(15).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包含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甚至漫画等。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插图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材插图;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80-02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摘要]重视语文课中活动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课中活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的有效组织。初中语文教师可尝试开展诵读、讨论、批注、写读等语文课中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中活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0902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忽略了学生主
[摘 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成为一线教师的重要挑战。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生活实践教学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学法;内涵;要求;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51-02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
[摘 要]高中政治“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主体参与”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应用、评价”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体参与;自学;讨论;应用;评价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确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论题、组织探讨、论点总结和思维拓展四大步骤,建立“提问—探讨—总结—延伸”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归纳重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88-02  新课程改革对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避免了机械的说教,增强了法制教育形象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最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保护政策已经被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了一定的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素材,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  [关键词]历史;环境知识;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660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为《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其中讲到,主人公“中国老爸”的女儿在高三的时候,坚决选择进入美国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读书。原本以为,语言问题会是最大的难关,结果他女儿发来的“紧急求援”邮件却是历史作业: 写一篇“公民权利”研究论文。具体要求是对比Booker T.Washington(布克·华盛顿)、W.E.B.Dubois(杜波依斯)、Martin Luther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地位日益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由单一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多元运用,促进其认知的深化,有效培养其综合能力。其中,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次作文”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有效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二次作文;实效  [中图分类号]G
[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意识;语言形式;言意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1302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消化文本时常常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