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言意共生”角度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意识;语言形式;言意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1302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消化文本时常常遭遇尴尬:有的语文课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知识准确,条理清楚,但是枯燥沉闷;有的语文课过于注重文本的内涵解读,大量人文信息游离于文本之外,令人产生节外生枝之感。一堂课下来,学生难说“真话”,难写“真言”,于是教师真教、学生真学就成为空谈。
  语言文字依据文本的思想内容,组合成不同形式,因而文本的语言形式最能表现文本的思想内容。“生命意识”往往表现为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与追求。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识的体悟,特别是生命意识中饱含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很容易感染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情境,让生命意识与语言“相遇”。
  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可以促成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与体认;引导学生理解构成文本的多种语言形式是如何承载相应生命意识的,能够促使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以“言意共生”为方向的语文教学,有效加强了学生“言意共生”的意识,学生真说、真读、真写的语言实践便有了保证。
  一、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
  语言文字是负载精神的物质形式,而“学习文字不能离开它们所代表的事物”[1]。这里的“事物”,包括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不同于情感,语文教学中,当学生透过喜怒哀乐,感受到文本蕴含的更深层因素——生命意识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自我体认的冲动,并趋向“真我”的表达,此时,文本中的文字便有了生命律动的温度。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无忧无虑的五彩童年,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在时光飞逝中,童年渐渐褪色的感觉。顺势,教师暗示学生,童年失去的光彩可以在一个乐园找到,它就是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此时,在不需要教师介入的情况下,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第二段。由本段文字组成的绚丽多彩的世界,自然弥补了学生褪色的童年;多彩、无拘束的童年,自然促发学生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当学生的眼中因文段背后的生命意识的感染而充满生气时,教师适时点拨:“碧绿菜畦、肥胖黄蜂、人形何首乌……这些事物不正饱含着大家多彩童年的回忆吗?”于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齐读文章第二段——口中涌动着的充满节奏感的字字句句,皆是学生对自己童年的追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对无拘无束的生命状态的体认。学生对于本段的背诵,也会是积极主动的。教师真教,学生真读、真背,便得到落实。
  二、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
  作家绘形、表意、传情,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清代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2]构成文本的多种语言形式,能够有效承载文本中的生命意识。深入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可以深度体悟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
  在《犟龟》的教学中,学生阅读并概括出文本交代的各种困难后,内心自然生发出该如何面对困难的意识。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第七段和第八段)谈谈犟龟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人天生的不服输的意识,激发学生快速到文段中寻找相关语句。当学生分别找到“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只要一步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这两个句子时,会自然地大声读出来。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点拨:遇到了困难,如果将表示困难的文字放在“虽然”之后,“却”之前,那么,困难会怎么樣?克服困难的上进心会促使学生较轻松地理解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却……”并牢记于心。同样方法的点拨:战胜困难离不开相应的条件,那么战胜困难的条件要靠哪些文字来表述清楚呢?与条件相对应的结果,又应该由哪些文字来表述清楚呢?表条件和结果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经过理解,也能够印在学生心里。而这两组关联词,因其具备的逻辑关系,很好地承载了犟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时不服输的意识,教师便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两组“对读”文段(课文第四段、第七段和第八段)。当一组读到“困难”后,另一组则自觉地大声读出带有这两组关联词的句子(“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只要一步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并自觉地把“却”、“就”以及之后的文字以加重语气的方式突出。关于两个偏正复句的语法知识,不仅被学生自然消化,还为学生表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的意识提供了语言形式。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面对过的最难忘的困难,并顺势引导:现在,假如这个困难再一次出现,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接下来,教师请学生动笔,借助上述两组关联词来言“心声”,学生便能够在真想、真写、真表达的过程中,既体悟到文本中蕴含的不服输、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又掌握了关联词“虽然……却……”“只要……就……”的用法。
  此时,教师仍可以适时点拨:犟龟为什么能像人一样思考、说话、行动,并具有人的一些优秀品格?犟龟身上的勇气与坚持,同学们身上有没有?学生在深入思考后,明确:犟龟身上具有的品质是作者对读者的期待,特别是对学生们的期待;为了让犟龟这个形象很容易走进读者内心,让读者乐于接受这份期待,作家在文中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文本中的拟人修辞与勇往直前的生命意识互为表里。
  三、追求“言意共生”的意识
  将“言意共生”的意识贯穿于语文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深刻理解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以“言意共生”为方向的语文教学,加强了学生“言意共生”的意识:解读文本,学生入乎其内悟意,出乎其外析文,学生的自我情感得到升华,并与文本语言逐步融合,进而将文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学生会有意识地把自己对生命意识的认识与理解渗透于读、说、写的语言实践中,在表达上,努力实现自己的语言向文本的语言过渡——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也在学生脑中渐渐清晰,并日益深刻,进而转化为其人生成长的养料。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教育——这首先是人学。”[3]而语文,作为“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工具”[4],应当是帮助学生借助语言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进而发展自我的“人学”。事实上,人们学习、运用语文的过程,就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而以“言意共生”为方向的语文教学,正是在追求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过程中,着力让师生养成“言意共生”意识的一种策略。在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下,师生“言意共生”的意识增强,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成为可能,语文教学也随之向着引导学生学语文、学做人的目标扎实迈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袁枚.随园诗话(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3]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涉芝,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用细节还原情景唤醒情感,利用音乐、图片等因素营造情感氛围,引入乡土资源激发家国情怀等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可以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资源;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7702 
[摘 要]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包含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甚至漫画等。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插图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材插图;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80-02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摘要]重视语文课中活动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课中活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的有效组织。初中语文教师可尝试开展诵读、讨论、批注、写读等语文课中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中活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0902  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忽略了学生主
[摘 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成为一线教师的重要挑战。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生活实践教学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学法;内涵;要求;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51-02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
[摘 要]高中政治“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主体参与”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应用、评价”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体参与;自学;讨论;应用;评价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确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论题、组织探讨、论点总结和思维拓展四大步骤,建立“提问—探讨—总结—延伸”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归纳重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88-02  新课程改革对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避免了机械的说教,增强了法制教育形象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最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环境保护政策已经被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了一定的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素材,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  [关键词]历史;环境知识;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660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为《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其中讲到,主人公“中国老爸”的女儿在高三的时候,坚决选择进入美国波士顿一所最好的公立中学读书。原本以为,语言问题会是最大的难关,结果他女儿发来的“紧急求援”邮件却是历史作业: 写一篇“公民权利”研究论文。具体要求是对比Booker T.Washington(布克·华盛顿)、W.E.B.Dubois(杜波依斯)、Martin Luther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地位日益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由单一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多元运用,促进其认知的深化,有效培养其综合能力。其中,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次作文”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有效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二次作文;实效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