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政:跨行查询收费为什么理亏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跨行查询收费,公众质疑和反对的声音颇大,已有人大代表出来叫停,甚至有个别客户提起诉讼。但银行仍然我行我素,使公众真正领略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问题不在于每次收两毛钱或三毛,质疑和反对声中没有人说收费太高,也不在于事前有没有听证。根据《价格法》,行政收费和公共服务收费才需要举行听证,银行的跨行查询收费不在听证范围;而且经验证明,热闹的价格听证会,不过是涨价的消息发布会。跨行查询收费的问题在于这一行为方式:平时这些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有银行或国家持有相当股权的银行,为争夺市场和客户资源打得头破血流,这一次却惊人地团结一致,为了共同利益,利用共同优势,采取共同行动。
  所谓“收回成本”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跨行查询要付出成本,但办卡已收了年费,那么年费干什么用了?再说,柜员机除了查询,还有转账、提款等功能,跨行查询的成本如何单独核算?本来,持卡人把钱存到银行,由银行用来经营获利,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服务就包含了免费查询。免费查询服务是存款合同的一部分,是银行为持卡人的存款和年费支付的合同对价。
  所谓遵循“国际惯例”的说法同样经不起推敲。国际上跨行查询有收费的,也有不收费的,不存在跨行查询一定收费的国际惯例。拿“国际惯例”说事早就没有新意了。去年闹油荒,石油巨头就反复使用“国际惯例”这个词,说国际市场的原油涨价了,国内的汽油也要涨价,否则就没法干了。于是石油巨头把“国际惯例”作为理由,把油荒作为手段,以取得定价的权力。无论什么巨头,在取得垄断经营权进行垄断经营的时候,是绝口不提国际惯例的;而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才会抛出“国际惯例”。
  这是践踏诚信的违约行为。持卡人在存款和辦卡时,并没有被告知跨行查询需要收费,有的银行在拉存款客户和推广银行卡时还把免费查询作为一项重要服务承诺。事实上,免费查询是客户与银行存款合同的默示条款,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银行单方面强行增加收费,这等于银行对服务承诺不认账了,合同被粗暴违反了。合同之所以被违反,完全是银行不讲诚信。
  这是赤裸裸的不正当竞争。大银行柜员机网点多,中小银行相对较少,中小银行的客户在许多情况下要使用大银行的柜员机,也就是中小银行的客户会在更多的情况下被收取费用,结果必然是中小银行的客户向大银行转移。即使中小银行为了留住客户而代付这笔钱,它们的经营成本也就增加了,于是,中小银行的竞争力被削弱了,正当的市场竞争被限制了。如果只有一家大银行要求收费,那只是单个企业经营策略的改变,但如果所有大银行在相同的时间、按相同的标准强行收费,那就是《价格法》禁止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不正当行为,是损害公平竞争秩序的不正当行为。
  这是垄断企业与民争利。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提取存款,注销银行卡,转而与其他银行合作。可是,当几家大银行串通起来向消费者伸手的时候,能转到哪一家呢?转到其他大银行的结果是一样掏钱,转到小银行只会掏得更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但是,面对跨行查询收费,消费者毫无选择余地,只能按照银行提出的条件进行交易。这已经不是平等的民事行为,银行不再把客户当“上帝”了,也许它们从来就没真正把客户当过“上帝”,这一次它们就是要打劫“上帝”。
  理论上,全体公民在国有企业都享有权益,但实际上,与国有企业有更直接利益关系的主要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行使监管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特殊的利益集团。如果企业依法经营,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也可和谐相处,如果企业不正当地利用垄断优势,实施垄断行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就会侵犯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这样,国有企业或国家持股的企业,实际上已蜕变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企业。
  这些大银行,在多年的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之下形成经营优势,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更好地回报社会,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可是,它们整天琢磨的却是如何进一步向处于弱势的消费者下手。一系列过去不曾有过的收费项目纷纷登场,先是小额账户年费、然后是零钞点钞费、现在是跨行查询费等。跨行查询收费是从单打独斗过渡为联合行动的标志,是典型的垄断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特征是联合定价,排挤中小竞争对手;目的是利用经营优势,与民争利;本质是将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合法利益和公共利益之上。
  为避免社会变革带来的动荡,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和谐。和谐的前提是公正。垄断企业见利忘义,限制公平竞争,它们的行为正在破坏成长中的市场经济,造成新的分配不公,对社会和谐构成伤害。如果消费者选择沉默,那么,垄断企业为了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难免有更多的不正当规定出台。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法学博士)
其他文献
林家有(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導)   胡春惠(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珠海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加强两岸孙中山研究的互动,本刊作了海峡两岸学者对谈孙中山的特别策划。此次对谈,涉及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均富思想、建国构想及实业计划。在两位学者看来,今天谈论孙中山,应该更多地挖掘孙中山思想的现实意义,这对两岸的建设和
期刊
打内战与对外抗战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在“一二八”抗战中,守军兵力如此单薄,却能抵挡兵力、兵器均占上风的日军,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正规军外,还有两万余人的义勇军前来助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东北冯庸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公学、法政学院等学生组织了义勇军,还有上海市民义勇军、南京中央大学学生铁血军、讨日援沪义勇军、西南在
期刊
李立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46年,他从苏联回国后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总”中共党组书记,负责主持全国总工会的日常工作。他在任期间,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工会工作,多次作过报告和写过文章。《关于工会工作》是1949年8月他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其中,李立三对工会的性质、工会与政党的关系、做好工会工作的条件等论述,可以说迄今为止几乎还无他人触及过。今天读
期刊
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役,粤系的十九路军和中央系的第五路军,在上海与日军苦苦“胶着”33天后,忽然在一夜之间,匆匆退出淞沪,撤至第二防线(即嘉定、黄渡之线)。官方对此的解释是:“日寇以数师之众,自浏河方面登陆,我无兵增援,侧面后方,均受危险,不得已于三月一日夜将全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从事抵御。”(见十九路军1932年3月2日电)然而民间却流传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认为:因为在南市一带负责指挥的王
期刊
郭沫若在1958年所写的一篇长文中表示,自己在诗词方面是有点目空一切的,独于毛泽东诗词却是“五体投地”,不下三五次地依毛泽东诗词原韵酬唱,正是表达这种心情的方式。但要说到对一首诗词的一再依韵,在郭沫若的写作生涯中,却不是“五体投地”的毛泽东诗词,而是“并世不识面”,却因文字讥诮而屡有冲突,身后则以诗文“恭维一辈子”的鲁迅作品。这就是被郭沫若激赏、誉之为“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绝唱”的《为了忘
期刊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集结在苏联远东边境一带的苏联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150多万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等地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突然袭击。截至8月30日,突袭战役宣告结束,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各部队全部被解除武装。最初,近60万日本战俘暂时滞留在中国东北临时日军战俘营里,后被陆续押解到苏联境内,极少部分日本战俘被押解到外
期刊
2006年6月1日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对ATM跨行查询的客户征收每笔0.3元的费用,媒体上的反对之声奈何不了垄断的“霸权”地位。然而,黄细花的出现却“撼动”了整个局面。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的一纸建议迅速成为广大银行客户的集体呼声。民众除了支持,还感到惊奇:挺身而出的,为何偏偏是名不见经传的惠州市人大代表黄细花?  黄细花是什么人?她站出来的前前后后有过什么想法?“黄细花现象”目前产生了何种效应
期刊
2006年4月26日,《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运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现身网络,公开信中,邹涛质疑“难道我们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房奴?”此举引起轩然大波。邹涛说,截至7月中旬,“不买房运动”参与者已达到50多万人。   邹涛,32岁,曾任深圳某公司执行董事,发起“不买房运动”之前,年入数十万,在深圳罗湖区拥有一套90多平米的住宅。现在的邹涛,租住在月租金1000元左右的房子里,他说打算卖掉公司
期刊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2003年之前,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低;2003年以后,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03年增长8.5%,2005年增长7%。有人预言,50年后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和中国。美国高盛公司曾预测,如保持5%~6%的年增长速度,到2050年印度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主流观点:印度远非中国对手    按照中国主流经济学观点,印
期刊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说:没有军委二局,长征是难以想像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多年来,军委二局成了一个谜。它究竟是怎样一个机构?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笔者专访了原空军副司令员何廷一将军,了解到一些内情。当年,何老曾在军委二局工作,对毛泽东的这个评价记忆犹新。    一场没有硝烟的密码战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甘宁根据地的吴起镇。11月25日,红一军团教育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