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物象结构说”,培养静物素描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鉴“物象结构说”的思想,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结构,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若学生能将几何意识、立体意识、空间意识和层次意识融入到绘画实践中,则能更好地画出具有立体感的习作。
  【关键词】物象结构说;静物素描;高中美术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训练,这样不仅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且还能让他们切实提高素描创作的实践能力。物象结构说来源于物象的真实结构,通过变形转变为视觉结构,这样就能方便画家在纸上创造虚幻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物象结构说辅助作画,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
  一、以几何意识,转化观察视角
  几何意识是物象结构说的基础,指的是要用具体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物体的形象,并思考如何用几何抽象思维去表达各种具体的绘画对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然后试着将事物转换成几何形状,思考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到的几何图形是否一致。
  我给学生展示了“杨桃”等几种水果,并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观察。学生惊讶地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杨桃呈现出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如从底部向上观察的话,可以看到它呈现出五角星的形状,但是如果从侧面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它是长条形的。我引导学生思考:“在绘画的过程中,要从什么角度入手创作,才能更全面地展现出杨桃的形状特点呢?你认为要如何画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五角星’,更好地体现杨桃的形貌特点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他们试着侧面摆放杨桃,让它的形态特点得以凸显出来,然后再展开写生,就能画出更具特色的习作。
  画家塞尚认为,不管物体的结构有多么复杂,都能概括为几种几何形体,即立方体、球体、圆柱和圆锥的结构形式。因此在引导学生展开景物素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基于几何意识展开分析,尝试总结出各种物品的形状。
  二、以立体意识,主动控制画面
  立体意识体现了物象的物理结构和生长结构,由于物象是三维立体的,而我们要求学生要在二维的平面纸张上展现出来,必然要运用一些透视知识,展现出立体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将透视知识融入到绘画中,主动控制画面,体现出立体感。
  我引导学生按照“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的顺序来进行写生。首先,给学生展现素描需要的石膏模型,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观察,着重感受物体的起伏变化和面的转折。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蒙上双眼,结合刚刚视觉观察的结果,再次触摸石膏模型,这能让他们加深印象,在脑海中形成对物象的初步感知。最后,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作画,思考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融入明暗变化,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为立体图像。最后,学生才将自己感受到的石膏形象表现出来。在多重感官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立体意识得到了提升,他们的素描习作也更具立体感。
  教師可以引导学生从石膏几何体的临摹到写生依次做起,训练立体思维,思考如何能更好地表现体积感。此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在大脑中构筑一个立体模型,然后试着用透视将其展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控制画面的能力自然有所提升。
  三、以空间意识,建立透视关系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生活世界是三维的,要将看到的世界画到作品中,就要运用透视关系,这样学生的内心深处就能建立空间意识,学会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透视的基本原理,画出更形象生动的作品。
  我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中展开实地观察写生,并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意识。首先,让学生从远处观望某处风景,在大脑中印下相应的景象,此后再带领学生走进该景点中近距离观察,看看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此观察中,学生体会到了近实远虚等透视原理。此外,我还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某些树木,然后再远距离观察,促使他们注意到近大远小的问题。在实践观察中,学生体会到了距离不同,观察到的景物也有所不同,对透视有了初步的理解。此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思考如何能在作品中更好地展现景物之美,并将透视原理融入到素描写生创作中。学生在创作中用更细腻的笔触展现近处的花草细节,并画出了不断变得狭窄的花径,将远处的树木画得更为矮小,这样便体现了正确的空间意识。
  空间意识的星辰和眼睛、透视原理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对比的方式获得更直观的感受,然后再进行创作。这样,学生在素描绘画的过程中会更加强调事物的虚实、大小比例等,将空间意识融入到静物素描的写生中。
  四、以层次意识,调整明暗对比
  层次意识也是“物象结构说”中的重要问题,光是人们观察事物的根本。由于物体结构的变化,受光后展现出了明度对比,形成不同的层次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到物质的不透明性所造成的敏感对比,并思考如何处理好亮面、暗面和中间的灰面,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融入到美术创作中。
  我给学生展示了若干静物,并让他们观察在不同的时间段静物的敏感层次变化。学生发现,由于光线的照射角度不同,所以物体的明暗也呈现出变化。在早晨和夜晚的时候,由于光线是斜射的,所以产生的影子也最细长,但是影子的方向不同,因为阳光在早晨和傍晚的照射角度是不一样的;而在中午的时候,影子最小,但是却最为清晰,这是因为中午的阳光是直射的,而且亮度最大。在定时观察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提升了层次意识,认识到要惟妙惟肖地表现静物,就要观察它们的明暗色调,并在绘画中体现出来。在学生明白这一点后,我才组织他们开展静物素描写生活动,并思考如何把握好光影层次才能使绘画作品呈现出更真实的明暗效果。
  达芬奇认为,阴影是由光产生的,阴影就是缺少光,如果没有阴影,物体就不能将它的形状品质传达给视觉。
  物象结构说能促使学生观察到物象的物理结构和生长结构,并积极思考如何用线条和色块在纸张上展现这些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物象结构,进而促使他们提升绘画中的创作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超.浅谈高中素描专业教学的创新[J].美术大观,2016(5):170-171.
  [2]王小路.化繁为简由立体到平面——谈高中素描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31):117-118.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标改革在小学质量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被视作教学持续交互的过程,并且成为了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学评价系统的参考依据,也是有效教学评价开展的保障。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关注小学教学评价部分的建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探讨如何研制出清晰的学业质量标准,以便有效服务好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量标准;设置研究  《
【摘要】随着国家对小、中、高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中职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老师们的教科研重点。所谓科学性,意指德育工作要讲科学、要符合国家要求,即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任务的内容;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实效性,则是指德育工作要讲究效果,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将无形的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品德发展上来,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德育的应用,以便真正取得
习作是个人思维的呈现方式,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在习作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编版教材习作板块的编写,在引导学生思维方面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引,以解决学生作文层次混乱、思路不明确、语言逻辑差的问题。思维导图的应用,在教材指引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一条清晰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一、思维爆破——思维导图在协助学生选材方面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使用遵循着先内化再外放
【摘要】近几年,接任了一个特殊的班级:全班49位孩子中,有5位孩子智力严重低下,读到五年级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简单的数数都不会。其中小懿、小豪和小琴更为严重,都被医院确诊为智障儿童。如何能把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很好地融合起来教育,让他们与普通学生一样沐阳光、共同成长呢?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呢?  【关键词】特殊学生;独特绽放  近几年,我接任了一个特殊的班级:全班49位学生中,有5位学生智力严重低下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育阶段,语法教学是比较抽象和繁琐的。为了能够帮助教师减轻繁重的重复讲解工作,降低语法的难度,我们巧妙地利用微课作为课前导入、补充内容、练习讲解等,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英语语法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拓展思维;教学新技术;集体备课;校本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发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因此,微课在语法教学中顺应而生了。巧
【摘要】乡村小学数学学困生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上相对滞后的某个学生或者某些学生。其主要表现在计算能力不强,理解能力有限,记忆力不足,不听教师教导,做事马虎等方面。乡村学校小学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每个班中。这个群体对班风、学风以及整个班的学业成绩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乡村学校;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师;家庭  一、乡村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据不完全统计,本校在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且能锻炼学生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同时,体育教师能帮助学生塑造人体形象和鲜明的内在灵魂。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更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小学;意志品质;体育教学  意志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珍贵品质,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够在困难面前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积累较为薄弱。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语言的实用性重视程度不足,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讲解,没有给予语言积累足够关注,最终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良好形成。因此,教师应借助朗诵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关键词】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增强很有益处。通常,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或长处,增强学生自信心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赏识教育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赏识教育的策略主要有:耐心等待,学会宽容;寻找优点,努力放大;赏识评价,向往成功。  【关键词】小学;赏识教育;内涵;意义;策略  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视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或
【摘要】为顺应当前国际教改的发展新趋势以及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探究性教学恰恰能解决这些困境。本文以高中学段的思政课为范围,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探究教学的特点,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探究性教学  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  早在上个世纪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