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听见花开的声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xww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每一朵花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孩子都是祖国娇嫩的花朵,让每个孩子都能听见花开的声音,迸出智慧的火花,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拨响感动的琴弦,是教育者最大的欣慰。在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感动,现将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欣赏花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孩子,教育者必须有宽容心,用信任的目光欣赏每一个孩子,实践人性化的教育。
  比如一个新接手的班,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把刚结束的“贴鼻子”游戏写下来。可黄永峰却在玩尺子,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他是个差生,根本不会写作文。”我故作惊讶地说:“是吗?我怎么看着不像呢?黄永峰也有一个聪慧的大脑,一定会写的,对吗?”黄永峰的脸顿时红了,慢腾腾地拿出笔写起了作文题目。我趁机告诉大家:“你们看,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内,黄永峰就把题目写好了,反应多快呀!”黄永峰欣喜地望着我,却无从下笔。我弯下腰,在他耳边细语:“现在只要你把这个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怎么玩、玩得怎么样,用通顺连贯的话写下来就行啦!你这么聪明,一定行的。”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写出了四句通顺的话。虽然不够具体、生动,而且还有点杂乱无章,可我稍作修改后批了满分,并写上:“你有写作潜能!”这以后,我惊异地发现他的作文再也没有出现过白卷,而且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再也没有人用嘲笑的目光看他了。有时看着他的文章,真不敢相信!被“呵护的花蕾”,燃起的是自信与尊严。
  
  二、绽放花香——促进学生的学力与人格成长
  
  绽放花香,促进学生的学力与人格成长,需要教育者在尊重个体的前提下,以人为本,运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弯路,深化学生的感受,培养各种技能。这就要求:
  1.合理运用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例如:人教版第四册语文第5课《泉水》,文章层次清晰,分别讲泉水流到哪,所带来的变化。这篇文章的合作讨论如果放在泉水分别流进了哪?看见谁?说了什么?似乎没有讨论的价值,答案千篇一律。所以应在整体感知后,让学生合作讨论:泉水还会流到哪儿?看见谁?又会说什么呢?学生可以很快地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思维的火花。
  2.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人教版第二册第24课《画家乡》。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五个孩子来自不同家乡以及各自家乡的特点后,为了让体验升华,设计了“欣赏——谈收获”的环节:(课件展示城市、海边、草原、山里的美丽风光)
  师:旅行回来,大家有什么收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
  师:到了那么多地方,同学们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家乡的美,祖国的美,一起来吧!
  学生因体验而出现“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我知道那是孩子们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犹如绽放的花香,芬芳四溢。教学需要这样的精彩!
  
  三、聆听花声——用心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甚至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堂课的灵魂。孩子处处精彩的创新,犹如花开时,那美妙的声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的。
  一次课上,我发现一个孩子总是用眼角的余光看窗台上阳光照射的地方,无心听讲。我很生气,正准备把窗台上的东西扔掉时,孩子急得哭了,忙断断续续地辩解:“我……想用它做……实验,冰是不是真的能点火,让纸燃烧起来。”原来,他在科学小博士书上看到冰可以让纸燃烧起来,他想试一下,第一次失败了,冰融化了纸也没有被点燃。这一次他加了紫药水想让冰充分吸收阳光,看看能不能点燃纸。孩子不是在捣乱,是在做科学实验。我笑着告诉他,下课了和他一起做实验,孩子幸福地笑了。那一瞬间,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四、领悟花韵——开辟教研新天地
  
  奏响课题研究的新乐章,需要教育者巧妙地将教法、课内、课外以及评价体系融会贯通,才能更有效地领悟花韵,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花儿更加美丽动人。
  1.优化课堂教学
  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教师要不断充电,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利用集体智慧,结合各班实际备好课。课堂中,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创新作业设计
  传统的作业,以写为主。现在的作业设计百花齐放,有观察作业、采访作业、调查作业、献爱心作业、孝敬老人作业等等。从写延伸到看、听、说,甚至是玩,灵活的设计让学生不再为作业头疼。
  3.改进评价体系
  在课堂中的评价,需要教师艺术化的语言,其中饱含着智慧、公平、活泼、生动。成绩单上的评语增设了成长指导意见和教师寄语栏目。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可以交心!这样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课程研究中,新的航船已经起锚,让我们认真把握新的教改思想,领会新课堂,新教材的内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孩子听到花开的声音,让每个孩子像小河般活泼地流淌。
其他文献
老实说,我关注“冰美人”这个项目已经很久了,虽然我的身材还算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但是那个肉不是肌肉而是赤裸裸的肥肉。想来我的问题也是大家普遍的问题,平时坐在电脑前,又不爱运动。虽然吃得不多,但对各色甜品格外迷恋,上瘾般地戒不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又变得更加缓慢,久而久之腰腹部位就囤积出了一个脂肪圈。我一直想把腰腹的脂肪减下去,试过了各种方法,健康的不健康的都试过了,但是也徒劳无功。也曾
每一种香味都在营造一种记忆、想象的连接,当我们需要一些清新感或是逃离压力环境,到一片刚刚下过雨溢着清香的绿地,或是偶有小花的茂密树林,按一下喷头,让香氛带你切换空间。  Guerlain  小黑裙蓝魅香水¥920/50ml  这是一曲新的旋律,用少许佛手柑和蓝莓的香调,激发出所有香味的能量,伴有柔软的白麝香、檀香木及天竺薄荷,映衬出最为浓郁的绿意氛围。  Jo Malone  羅勒与橙花香氛¥1,
clalldio silvestrin:书写极简之诗  如同《一代宗师》里的武功境界,高手过招已不看招式,而是比拼内在。这样的概念引申至设计领域亦通用。花样繁复的装饰不一定就是精巧的设计,浑然天成与内在的哲学才会让人感受到被某种设计者营造出的氛围所包裹。Claudio Silvestrin就是这样一位化繁为简的高手,以极简主义建筑风格著称的他,从作品到人生,都沉浸在浑然天成的极简氛围中。  对Cl
前不久,我在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时观摩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研究课,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其中的导入部分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现整理如下:  【案例】  课件呈现“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个画面熟悉吗?  生:熟悉。  师: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啊?  生:曹冲称象。  师:这个故事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就已经学过了,还记得吗?谁能给大家讲一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在教学中不但没有利用美,相反地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它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失策”。我也常常反思,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之所以受到孩子的欢迎,逐渐走向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美”的恩赐。在情境教育中,美作为手段,是促进儿童发展的“突破口”;美作为目的,是师生共同进入的境界。在教学实践中,多少次、多少回,让我感悟到,美是培育创新种子的土壤。美感不仅是创造的动力
Elie Saab不仅仅在时尚界声名卓著,他视野开阔并积极开拓事业版图:曾经与船业、汽车业有过跨界合作的项目。此次,Elie Saab又出其不意地将目光转向了迪拜最大的地产商Emaar集团,与之合作,对其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EmaarBeachfront提供包括室内设计、豪华公寓设计、大堂以及艺术品选择等整体方案于一体的设计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的海滨区,Beachfront拥有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的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大多内容丰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境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的字里行间存在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长期的古诗教学中,我积极尝试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把古诗作为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学好古诗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讲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
借着中国农历新年的喜气,16位中国设计师在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中国设计的新风尚,在悉尼著名的百货商场DAVID JONES带来了最新系列。  越来越年轻,越来越个性,越来越国际化,新一代的中国设计师们用作品说话,站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更加鲜明的声音。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澳大利亚著名百货商场David Jones推出了一个集合16位华裔时装、配饰设计师的特别系列。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张卉山、刘清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根据教材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散文式”的教学思路:跟着作者思路走,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教学片段一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儿童多?  生:我从第一小节看出儿童多。  生:我从成千盈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