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关乎国家长足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千秋基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重视教育改革问题,要强调发挥教育评价改革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指导性作用,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遵循,从评价机制入手积极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以新时代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引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有利于形成科学培养人才的观念,逐步转变社会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准;从供给侧出发使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满足党和国家、人民的需要,能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    键   词]  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21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迫在眉睫——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形势
   我国当前不仅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形势中,而且正处于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历史交汇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对于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来说都至关重要。教育评价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关键领域,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更是时代命题与发展趋势。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顺应国家战略需求
   国家总体战略需求决定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和全局性地位。[2]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战略需求做出部署,提出教育领域也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3]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划并强调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良好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4]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和支持体系还有待健全,只有完善、科学、理性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转变传统评价模式,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指挥棒问题,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才能为党和国家输送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现代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远景目标,其中就提出了要建成文化教育、人才强国这一具体的远景目标,这样能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使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5],也标志着我国向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回应国际时代命题
   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国家间科技创新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以竞争和融合为核心的创新成为常态,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出来,表现在各国间的人才争夺赛,这更成为国与国之间争夺话语权的焦点问题。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将面临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优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当前中国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大环境。國际合作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趋势等都对我国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深化人才教育培养领域改革,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尤其需要加强对教育全过程的评价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归还教育评价“指挥棒”,充分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技术、组织、模式的创新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已逐渐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人才就是最大的财富,如何获得更多优秀人才资源是时代命题。我国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满足人民利益,真正落实教育培养人才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目标,让人才成为我们的优势与资源,能够带动国家创新水平的不断攀升,逐步完善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真正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深刻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立良好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形成符合国家战略、顺应时代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激发教育事业活力的关键    教育评价改革是围绕人民关心的教育问题深入推进后的结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环节。传统教育评价机制决定了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更深远影响了就业人才整体素质水平。以结果导向进行教育评价会形成“评什么”那就“教什么”,导致学生“只学到什么”、社会“能用什么”的一连串连锁问题。教育评价的原初意义在于对工作进行客观评判,通过分析来总结经验的过程,希望通过评价机制能够利于未来工作与发展,用评价结果量化来提供给教师用以提升教育水平的参照物。但伴随评价、评估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高速社会之中,评价结果往往成为决定个人利益、荣誉、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评价的弊端由此凸显。传统教育评价突出强调结果,往往导致对结果的过分重视与追求,忽视了教育过程。
   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充分体现
   教育评价影响我国教育发展历程,教育评价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理念,始终秉持教育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一精神理念,并将这一根本任务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指导具体教育工作的实施。在具体教育工作之中不应牵扯过多精力在评价结果之上,而应把教育评价作为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能力的辅助性工作,所有的评价机制体系的实施都应该围绕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中心问题。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能够真正发挥出通过教育评价达到鞭笞、竞争、激励甚至问责的目的,真正达到通过教育评价来改进教育工作、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完善我国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引导全党全国全体人民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树立良好的人才成长观念、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治理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治理持续深入推进,不断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结构的调整。教育评价改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不断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力度,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评价机制,还是要全方位、多主体、多角度地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这是涉及整体评价体系的整改工作。从根源上改变以往那种简单以绩效排名评教师职称[6],或以分数评判学生水平,用升学率评学校层级的做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一位教师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敬重学问、关爱同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能够真正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做到为国育人、为党育人。[7]因此教育评价过程应充分考虑教书育人的本领的考察。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全过程评估并量化的过程,是需要协调好学校、社会、政府乃至家庭各方关系。优化教育评价内容与结构以培养满足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正因如此过度追求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与高效性才导致了对结果、成绩的片面追求。如果社会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的改变是不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因此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从制度入手才能够促进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发展,为办好教育事业提供根本性保证。对于重点企业或部门,更要做好表率,率先摒弃传统固定思维,转变对名校、学历的过度追捧,更加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真正引领全社会各领域都能够担当起育人的社会责任。这样学校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才能做到无缝衔接,达成相同的教育方向与教育目标,使走出校门的学生高效转变成为社会、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过程,共同创设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坚守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反思与重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强调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教育需求,使教育供给侧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多维度、多领域、多主体的综合评价模式,让教育评价机制能够更加科学和规范,让指揮棒指挥得稳,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界提供中国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M].人民出版社,2018:19.
   [6]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程度。方法:招募大学生参与者,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重测设计,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参与者进行干预,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量表》评估干预前后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水平中实验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摘 要] 军队院校对人才培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航空火控专业作为技术性较强的特色专业,很长一段时间的建设重点都是在完善专业知识架构,对素质目标研究不深入。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在全面分析军队院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火控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完成了航空火控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员思政能力、梳理构建思政图谱、灵活教学方法手段和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测量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技术型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目的,很多高等职业学校选择与企业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与发展,出现了扩招学生数量激增且生源类型复杂化的现象,扩招学生的管理问题已成为学生管理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高职院校要以配备专业辅导员、制定相应学生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对策来应对扩招学生在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百万扩招”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大数据视角下,各个领域发生了改革。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已经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完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高校应抓住当前机遇,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利用大数据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重点探究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旨在推动思想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逐渐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依然存在与当前高校开设的专业没有充分融合、缺少实践环节以及师资力量和平台不足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多种课堂模式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实践成效。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指导;线上线下混合
[摘 要] 在分析现阶段传热学课程思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在该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实践,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为实现高校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一点贡献。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9
[摘 要]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坚持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主动将三全育人理念引入各个环节中,整合教育内容,确保教育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在教育中还要掌握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从完善教育模式入手,利用三全育人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摘 要]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既受到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的缺失或不充分导致自我定位不清的原因。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应在学生管理工作视角下进一步构建以就业问诊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工作体系,探讨教练技术中GROW模型在其过程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教练技术;高校辅导员;就业问诊  [中图分类号] G645 [
[摘 要]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逐渐拓展,对本科生教学课程具有较大的冲击,尤其体现在实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实习的效果以及改良实习的方式,成为目前教师研究的重要方向。分析目前常规实习的弊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在实习中的地域性、有效性以及延续性上提出了见解,结合现有技术以及未来可期的新技术,为实习过程的效果以及延续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实习;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