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命题改革例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ver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凤凰语文网上读到网友“凌云青竹”发出的阅读理解题,请大家点评:圆梦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托着下巴盯着电视机里的少儿文艺节目入神,那是多么绚丽动人的场面呀!耀眼多彩的舞台,优美轻盈的舞姿,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在一旁喝彩.我多么渴望有一天能登上这美丽的舞台啊!这就是我的梦想.终于我读小学了.慢慢地知道了学校戏曲文化很有特色,经过努力,我终于成了艺术团里的一员.我暗暗下定决心,在艺术团里要刻苦训练,来圆自己的梦想.
其他文献
一、联系学生已有体验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体验性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调动已有的体验和知识,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过程。常有的形式有:  1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2 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人和事;  3 读到这里,我想起——  目的是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以便使外在文本与内在认识之间实现有效统一,更好地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这是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想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一、打破习作与生活之间的“厚墙壁”小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
一、调查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时学生的心境如何?我曾对100名学生做了调查,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情绪表现,作了简单统计:
【案例一】  “老师,我的眼前一片漆黑。”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课《升国旗》,是一首小诗,六行三句,押韵上口,好读易背。课堂上,学生在读完几遍课文后,我饱含深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看到学生们个个神情专注,若有所思,我颇为得意,感觉自己的设计很成功。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话音刚落,“小机灵”范铮举起了小手。我心里想:他的回答一定精彩。谁知,他站
苏教版二年级《乡下孩子》一课是描写农村孩子生活情景的一首诗歌,为了教好这篇诗歌,我和同组的老师先后三次教学、三次反思,颇有收获。  一画:邀请美术老师作黑板画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洋溢着浓郁乡村泥土气息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进行角色体验,尤其是体验其快乐,我们在一个班邀请了学校擅长黑板画的美术老师前来助阵,一会儿工夫,一黑板令人神往的乡村田园画出现在大家面前,众皆惊叹。教学时,我发现,虽然黑板上到处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执教者紧扣“周旋”一词,启发学生想象,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演逢蒙,一个演嫦娥。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位男生在大家的推搡中走上讲台,一副坏人模样,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位女生羞羞答答地走上讲台,有点手足无措,引得大家窃窃私语。于是,一幕《嫦娥与逢蒙周旋的情景剧》就开演了,在老师
GB 1589-2004规定“三轴及三轴以上自卸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1500mm”,实际上大多数用户选择栏板高度为1500mm,个别用户购车时要求栏板高度1500mm再加200~300mm的活板,达
常常在校园里欣喜地看到,《七彩语文·画刊》令学生爱不释手,他们陶醉于生动精美的图片之中,津津有味地看图读文。这本具有浓厚“语文味”的小学生百科画刊,以独特的视角唤醒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了审美能力,学生以崭新的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步入“读图时代”。  一、《七彩语文·画刊》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七彩语文·画刊》以图画书特有的价值体系促进和发展着阅读市场,将语文学习与艺术熏陶进行科学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主体是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每一个有能力创造艺术美的创作主体来说,都会有一个只属于他的创作条件和手段,这种极具个性的条件
说到课间十分钟,很多教师认为这十分钟就是让学生休息的,没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让学生自由支配。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课间十分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纳入我们教育的视野。  一、在传统游戏中享受乐趣  我们发现:课间活动中学生们都想玩,但是似乎玩不出什么花样。于是我们让学生问问自己长辈小时候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并且学一学,跟同学玩一玩。许多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游戏都很感兴趣,兴致盎然。  【精彩回放】课间活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