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执教者紧扣“周旋”一词,启发学生想象,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演逢蒙,一个演嫦娥。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位男生在大家的推搡中走上讲台,一副坏人模样,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位女生羞羞答答地走上讲台,有点手足无措,引得大家窃窃私语。于是,一幕《嫦娥与逢蒙周旋的情景剧》就开演了,在老师的“导演”下,“逢蒙”变得越来越凶恶,“嫦娥”勉强应对,台下不时发出哄堂大笑……这个情景剧意欲何为?是为了理解课文吗?不是,课文中的语言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学生,一读就懂;是为了训练吗?那究竟是训练什么?不得而知。充其量,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热闹了一下而已。
语文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相结合,要有的放矢,这样的课才有语文味,才是有效的。
教师心中有了“语言训练”这根弦还不够,因为这根弦不能只是一个调,应针对各个年级有所侧重。像高年级,要渗透段落、篇章的训练。如前文提到的《嫦娥奔月》一课,如果教师能紧扣“语言训练”这根弦,要求学生以表现嫦娥的灵活应对,逢蒙的奸诈阴险为主题,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避免了无效的情景剧,又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
在第二次上这堂课的时候,青年教师改变了原方案,删除了情景剧这一环节,替换成集想象与语言训练为一体的设计: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其中一位学生写道:
“逢蒙手提宝剑,气势汹汹地闯进嫦娥家里,劈头就问:“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暗吃一惊,但仍然非常镇静地说:“什么仙药?你在说什么?”逢蒙冷笑一声:“谁不知道王母娘娘赐给后羿一丸仙药,快快交出来,如若不然,就把命交出来”,嫦娥镇静地说:“噢,那个仙药啊,我都不知道放哪里去了,现在一时半会怎么找?”逢蒙气急败坏地挥动着宝剑,厉声说:“快找出来,马上给我,否则看刀吧!”嫦娥一边顺势在家里东翻西找,掀锅开箱,一边着急地想对策,她心想:逢蒙如此猖狂,百宝匣迟早会被他找到。与其让这样的坏人长生不老,不如我吃掉它,免得逢蒙去祸害更多的人。想到这里,主意打定,于是疾步上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凶恶、奸诈,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表现得明白无疑。同时,学生练笔的过程中,要想象,要组织语言,要遣词用句,要流畅表达,思维与语言训练都落到了实处,可谓一举多得。如果能多做这样的训练,每课进步一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记起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8600千克的大鲸鱼,能够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
原来,最初开始训练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这种训练好像游戏,鲸鱼很喜欢。渐渐地,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竟然达到了6.6米。
微小的量变最终导致本质的飞跃。每天若能进步一点点,你就能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迹的人生。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呢?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每堂课进步一点点,不也能厚积薄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
语文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相结合,要有的放矢,这样的课才有语文味,才是有效的。
教师心中有了“语言训练”这根弦还不够,因为这根弦不能只是一个调,应针对各个年级有所侧重。像高年级,要渗透段落、篇章的训练。如前文提到的《嫦娥奔月》一课,如果教师能紧扣“语言训练”这根弦,要求学生以表现嫦娥的灵活应对,逢蒙的奸诈阴险为主题,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避免了无效的情景剧,又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
在第二次上这堂课的时候,青年教师改变了原方案,删除了情景剧这一环节,替换成集想象与语言训练为一体的设计: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其中一位学生写道:
“逢蒙手提宝剑,气势汹汹地闯进嫦娥家里,劈头就问:“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暗吃一惊,但仍然非常镇静地说:“什么仙药?你在说什么?”逢蒙冷笑一声:“谁不知道王母娘娘赐给后羿一丸仙药,快快交出来,如若不然,就把命交出来”,嫦娥镇静地说:“噢,那个仙药啊,我都不知道放哪里去了,现在一时半会怎么找?”逢蒙气急败坏地挥动着宝剑,厉声说:“快找出来,马上给我,否则看刀吧!”嫦娥一边顺势在家里东翻西找,掀锅开箱,一边着急地想对策,她心想:逢蒙如此猖狂,百宝匣迟早会被他找到。与其让这样的坏人长生不老,不如我吃掉它,免得逢蒙去祸害更多的人。想到这里,主意打定,于是疾步上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凶恶、奸诈,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表现得明白无疑。同时,学生练笔的过程中,要想象,要组织语言,要遣词用句,要流畅表达,思维与语言训练都落到了实处,可谓一举多得。如果能多做这样的训练,每课进步一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记起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海洋动物园里有一条重达8600千克的大鲸鱼,能够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们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游客们纷纷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秘诀:
原来,最初开始训练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这种训练好像游戏,鲸鱼很喜欢。渐渐地,训练师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起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接受下一次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竟然达到了6.6米。
微小的量变最终导致本质的飞跃。每天若能进步一点点,你就能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迹的人生。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呢?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能每堂课进步一点点,不也能厚积薄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