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小学是在苏北农村度过的。1974年春节后的一天,妈妈领着我去学校报到,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大队部旁边的一座旧庙。由于一年级人数增加,没有教室上课,学校便把我们这个班安在农户家废弃的牛栏里。
教室不大,大约25平方米,摆进20张课桌后,已经连讲桌也放不下了,老师讲课时已没了前后踱步的自由。教室的地面黑乎乎的不说,而且不平,所有课桌没有一张能四脚同时着地。教室只有一扇门和一面小窗。电灯是没有的,逢上阴天,教室里便昏暗得让后排的同学无法看清老师的脸。碰到雨天,那就惨了,雨水打进门窗不说,最害人的是屋顶,随着雨点敲击瓦面的“啪啪”声,教室里便渐渐成了“水帘洞”。那几个带了雨具的同学就站立起来,拉扯着雨具的四角,不让雨水落在地上。
最糟糕的是那股味道,尽管我们进驻前学校已作过彻底清扫和消毒,可那呛人的牛粪味却无法除去。上课时我们只好一只手捂着鼻嘴,皱起眉头,显出一副难受的模样。尤其逢上大热天,整个教室便被蒸得臭味弥漫,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在我们都是孩子,臭味熏上几十分钟,下了课冲出教室疯玩十分钟,什么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上课铃一响,涌进教室,照样听老师讲课。不知不觉,我们在“牛栏”里度过了两年快乐而又难忘的时光,怪味和知识同时熏陶着我们20多颗幼小的心灵。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搬进了大队部旁边的校本部,于是有了操场,下课后我们有了玩耍的地方。上课的教室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空间大了些,人数也多了些,墙壁是用石灰粉刷过的,只是已经褪色。在这里又度过了三年的小学生活后,我与其他12名同学一起考进了镇上的初中。而初中的教室比小学的大多了,一间教室能容纳四五十人。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一眨眼,我在家乡中学教书已经25年了。当我驻足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教室,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室内几经粉刷和维修,但当年破旧的痕迹依然抹之不去。年年岁岁房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年坐在课桌前当学生的我,如今已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跟其他地方一样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原来村办的小学和镇办初中全都搬迁到镇上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有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还有实验室、图书室、室内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现在的学生再也不用像我儿时那样担心了,没有雨淋,也没有崴脚的体验,但可能也少了点乐趣。
虽然学校的教学大楼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的,但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儿时的那间旧教室——“牛栏”。(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职教中心)
教室不大,大约25平方米,摆进20张课桌后,已经连讲桌也放不下了,老师讲课时已没了前后踱步的自由。教室的地面黑乎乎的不说,而且不平,所有课桌没有一张能四脚同时着地。教室只有一扇门和一面小窗。电灯是没有的,逢上阴天,教室里便昏暗得让后排的同学无法看清老师的脸。碰到雨天,那就惨了,雨水打进门窗不说,最害人的是屋顶,随着雨点敲击瓦面的“啪啪”声,教室里便渐渐成了“水帘洞”。那几个带了雨具的同学就站立起来,拉扯着雨具的四角,不让雨水落在地上。
最糟糕的是那股味道,尽管我们进驻前学校已作过彻底清扫和消毒,可那呛人的牛粪味却无法除去。上课时我们只好一只手捂着鼻嘴,皱起眉头,显出一副难受的模样。尤其逢上大热天,整个教室便被蒸得臭味弥漫,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在我们都是孩子,臭味熏上几十分钟,下了课冲出教室疯玩十分钟,什么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上课铃一响,涌进教室,照样听老师讲课。不知不觉,我们在“牛栏”里度过了两年快乐而又难忘的时光,怪味和知识同时熏陶着我们20多颗幼小的心灵。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搬进了大队部旁边的校本部,于是有了操场,下课后我们有了玩耍的地方。上课的教室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空间大了些,人数也多了些,墙壁是用石灰粉刷过的,只是已经褪色。在这里又度过了三年的小学生活后,我与其他12名同学一起考进了镇上的初中。而初中的教室比小学的大多了,一间教室能容纳四五十人。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一眨眼,我在家乡中学教书已经25年了。当我驻足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教室,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室内几经粉刷和维修,但当年破旧的痕迹依然抹之不去。年年岁岁房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年坐在课桌前当学生的我,如今已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跟其他地方一样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原来村办的小学和镇办初中全都搬迁到镇上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有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还有实验室、图书室、室内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现在的学生再也不用像我儿时那样担心了,没有雨淋,也没有崴脚的体验,但可能也少了点乐趣。
虽然学校的教学大楼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的,但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儿时的那间旧教室——“牛栏”。(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