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的旧教室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小学是在苏北农村度过的。1974年春节后的一天,妈妈领着我去学校报到,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大队部旁边的一座旧庙。由于一年级人数增加,没有教室上课,学校便把我们这个班安在农户家废弃的牛栏里。
  教室不大,大约25平方米,摆进20张课桌后,已经连讲桌也放不下了,老师讲课时已没了前后踱步的自由。教室的地面黑乎乎的不说,而且不平,所有课桌没有一张能四脚同时着地。教室只有一扇门和一面小窗。电灯是没有的,逢上阴天,教室里便昏暗得让后排的同学无法看清老师的脸。碰到雨天,那就惨了,雨水打进门窗不说,最害人的是屋顶,随着雨点敲击瓦面的“啪啪”声,教室里便渐渐成了“水帘洞”。那几个带了雨具的同学就站立起来,拉扯着雨具的四角,不让雨水落在地上。
  最糟糕的是那股味道,尽管我们进驻前学校已作过彻底清扫和消毒,可那呛人的牛粪味却无法除去。上课时我们只好一只手捂着鼻嘴,皱起眉头,显出一副难受的模样。尤其逢上大热天,整个教室便被蒸得臭味弥漫,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在我们都是孩子,臭味熏上几十分钟,下了课冲出教室疯玩十分钟,什么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上课铃一响,涌进教室,照样听老师讲课。不知不觉,我们在“牛栏”里度过了两年快乐而又难忘的时光,怪味和知识同时熏陶着我们20多颗幼小的心灵。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搬进了大队部旁边的校本部,于是有了操场,下课后我们有了玩耍的地方。上课的教室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空间大了些,人数也多了些,墙壁是用石灰粉刷过的,只是已经褪色。在这里又度过了三年的小学生活后,我与其他12名同学一起考进了镇上的初中。而初中的教室比小学的大多了,一间教室能容纳四五十人。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一眨眼,我在家乡中学教书已经25年了。当我驻足当年学习生活过的教室,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室内几经粉刷和维修,但当年破旧的痕迹依然抹之不去。年年岁岁房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年坐在课桌前当学生的我,如今已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跟其他地方一样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原来村办的小学和镇办初中全都搬迁到镇上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有教学楼、宿舍楼、餐厅,还有实验室、图书室、室内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现在的学生再也不用像我儿时那样担心了,没有雨淋,也没有崴脚的体验,但可能也少了点乐趣。
  虽然学校的教学大楼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的,但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儿时的那间旧教室——“牛栏”。(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学以致用、学习与实践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经常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不仅能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正面临着一些深刻的“自我革命”。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俗话说:打铁要靠本事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自己先练就一身过硬的语文基本功,而听、说、读、写正是有效途径。  一、听。耳“听”六路,是非曲直皆分明  1.乐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学生快乐成长的“导师”  做为教师,一定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做他们忠实的听众,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依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注重阅读效果的检查和反馈,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根据这一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少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尽可能的让一堂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呢?下面我就结合我这几年任教的情况来谈谈我一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