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数学往往枯燥无味,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听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母亲”。因此,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极端性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课堂上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求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问:“小明生日时与他的同学小军分别吃了一块蛋糕的1/6和1/5,谁吃得多?为什么?”问题出示后大部分同学回答的结果是小军吃得多。我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后,他们归纳得出:把单位“1”分的等份越多,每一份越小,所以1/5>1/6。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释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学生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应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在教学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學目的,布置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后,完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先把圆柱分三等份,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观察:每倒一次会占圆柱容积的几分之几?倒几次正好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合作交流,很轻松归纳出:圆锥的体积(容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容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v柱=1/3sh。创设操作活动的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学生学习时感觉轻松自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三、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安全感,帮助树立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1/2=2/4=3/6=4/8。然后提问:“这组分数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分子和分母分别怎样变化?你们发现什么规律?”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互相交流。就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蓝紫珊同学也举手了,我很激动地让她回答。可是很长时间她还是没有说出,一部分同学不耐烦。我看了看蓝紫珊,她满脸通红,低着头觉得很委屈。于是我走到她的身旁抚摸一下的头说:“珊珊,不要紧,你今天能举手老师已经很开心,不用怕,你再思考,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一会儿,蓝紫珊真的回答出来了。突然间教室里响起一片鼓励的掌声,蓝紫珊很开心、很激动,我也感到十分欣慰。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为学生创设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爱学生、相信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但可以积累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图形变换》时,布置学生结合本课内容,观察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旋转、哪些是平移、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对称图形。学生学很感兴趣而且很认真地观察、寻找。在教《平移》时,我讲了一个小猫抓老鼠的小故事,问:“图中的小猫向右平移几格就能抓到老鼠?如果老鼠往上平移三格,小猫怎样才能抓到老鼠?”这样的教学情境很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小猫和老鼠身体运动变化上,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比较,真正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平移、旋转,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怎样作对称轴等知识。我有意识地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现象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以形象思维的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完全投入学习中,积极探索,亲身体验,掌握数学知识,所教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其他文献
碘是人体所需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主要通过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在人体生命各阶段发挥作 用[1].合理摄入碘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碘过量或缺乏都会造成不良影响[2-3].过去几十年的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对EPO抵抗肾性贫血的影响。  方法:将79例EPO抵抗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组(A组)、温肾补脾汤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检测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问题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其思考,强化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中专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它的探索精神,而“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发明创造”反过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强烈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中专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教师应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
摘 要: 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参与度 原因策略    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加上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多和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一旦学生的数学成绩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
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甚至十分厌恶,这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这也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的、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掌握知识。
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也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更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每节课之前,我都精心设计2—3分钟的导言。导言可以是师生对话,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作业和学习态度的总结,可以是对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布置,也可以是对学生的祝福(如:学生获奖,学生生日)。导言的内容都是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所以,简短的导言,能立刻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景色。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体验,积极创设条件,营造和谐氛围,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独抒己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根“红线”。然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是重中之重。下面我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学生计算速度的提高,计算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理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