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入新课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也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更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每节课之前,我都精心设计2—3分钟的导言。导言可以是师生对话,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作业和学习态度的总结,可以是对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布置,也可以是对学生的祝福(如:学生获奖,学生生日)。导言的内容都是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所以,简短的导言,能立刻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概念是对于有关数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巧妙、准确地引入数学概念,对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引入数学概念,则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这就要有个好的课堂导入,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习的内部诱因。好的导入还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愉快地进行师生交流。因此,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也使教师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课堂导入。经过多年教学中的探索和试验,我总结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常用导入方法与大家学习和交流。
  一、寓言导入法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以“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进行类比教学。在“全等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各组量是相等的关系,那么在“相似三角形”中这几组量的关系如何?是不是也是相等的关系呢?这种导入的方法使学生能从類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发现新知识。
  三、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导入法是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关键是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而后再知新。例如,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强大的作图、动画、变色、移动、旋转等功能。首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考,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学生围绕着“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思考,移动、旋转图形。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在定理证明时,对要添加的辅助线这一难点的理解也就不攻自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验式导入法
  实验式导入法是引导学生观察与新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现象,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奥秘的愿望,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则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数学知识的应用。它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的数学现象,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再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通过“拼图实验”,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与平角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结论。
  五、比较导入法
  比较导入法是一种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在同类事物间进行,也可以在异类事物间进行。“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思维方法。例如,通过复习圆心角的定义,将角的顶点移动到圆上,得出角的两边与圆相交、不相交等情形,找出两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很直观地引出圆周角的定义。
  六、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直接提出来的方法。例如,在讲某一个定理时,直接导入的方法是先将这个定理的内容显示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分析,分清题设和结论部分,进一步得出该定理的已知和求证,然后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以从多种方法中选出最优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独立完成。
  七、学生自主导入法
  在上节课结束后,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自己归纳成几个问题,在下次上课前,再让学生自己论述解答,然后由老师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胆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八、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式导入法是一种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节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方法。如:在讲“圆”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知道“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中的重点。它在中考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为了同学们有个好的将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章的重点——“圆”。
  九、反馈导入法
  反馈导入法是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阅读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者是纠正后再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性质”一节课的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纷纷发言,说出解决这道题的方法,在解决该题时,结合学生课前的反馈,得出正确的结论。
  十、活动导入法
  通过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品、小短剧等导入新课,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中学生,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在讲“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的课堂导入方法很多,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利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其关键就是要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前的导入和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双效课堂”,从而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作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让技校学生爱上数学: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兴趣导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二是教师用真挚的爱点燃学生学数学的火花,三是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 技校生 数学学习兴趣 引导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
长期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互不对话。这种被忽略的割裂状态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是摆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我在任教初一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甚至出现成绩明显滑坡现象,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以下几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上课不要多讲并不代表少讲或不讲.
碘是人体所需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主要通过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在人体生命各阶段发挥作 用[1].合理摄入碘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碘过量或缺乏都会造成不良影响[2-3].过去几十年的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对EPO抵抗肾性贫血的影响。  方法:将79例EPO抵抗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温肾补脾汤联合左卡尼汀组(A组)、温肾补脾汤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检测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问题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其思考,强化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中专学生 数学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它的探索精神,而“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发明创造”反过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强烈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中专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教师应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
摘 要: 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现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以及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参与度 原因策略    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低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加上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多和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一旦学生的数学成绩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
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甚至十分厌恶,这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这也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的、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