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有效复习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化学复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高效性,绝不是课本基础知识的简单再现,应当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即以课本为“根”,以教学大纲和考纲为“脉”,对课本进行更进一步的挖掘与延伸,呈现的方式也应该是一个新的情景、新的面孔,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特别应注重对学生的审题、答题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如何能取得复习效果的最大化?这一直是高三化学教师的不懈追求。
  一、“一卷两改”
  顾名思义就是一张试卷批改两次。首先是学生本着对自己认真负责,找出存在问题的指导思想,依据教师预先制订好的评分标准,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学生一般用黑色签字笔做题,现在用蓝色)把出现的错误圈出,评出自己的得分情况。然后教师在学生批阅的基础上用红笔进行二次批阅,对学生批改或得分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只要圈出让学生知道即可,切忌打一个大大的“×”,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激情。这样黑、蓝、红层次鲜明,一目了然。
  学生自己批改试卷有助于准确找出解题的切入点,培养规范答题的能力。有些教师或学生会质疑:高三的时间紧任务重,这样做会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呢?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①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哪儿错了,错误的原因,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知识点掌握不牢、答案要点不全,还是其它原因,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变弱势为强项,克服以往评讲过了却不知所以然的弊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②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二卷得分率,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出现在找不出解题的切入点、答非所问;不会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找不出得分点,等等。实施“一卷两改”就能克服这些弊端,学生通过评分标准掌握规范答题的标准,怎样争取得分点,如何正确使用化学用语。长期坚持,还愁学生得不到高分吗?
  让学生自改就等于教师可以偷懒吗?其实不然,我通过实践发现,要想真正实施“一卷两改”,教师必须做好下面的工作:①高三复习不允许、也没有时间去走弯路,所以要紧紧抓住教学大纲和考纲这条“脉”,认真、科学地选题,哪些是考试的热点、盲点?这些知识点可以以哪种形式出现?分值分布如何?②给学生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在制订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周密的考虑答案的规范性、准确性、指导性、多样性,对于分值要参看高考的评分标准,正确引导。③进行二次批改,对基础与能力较差的同学,尽可能进行面批,培养他们自批自改的能力;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以及一些典型性的错误,为“一题两讲”做准备。
  二、“一题两讲”
  这是学生讲评与教师讲评有机结合的一种讲评方式。
  很多习题讲评课就是教师唱独角戏,即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从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展开分析→变式训练→拓展与延伸→归纳与小结,这种自导自演的评讲方式对于优等生也许有利,可提高课堂容量、课堂的效率。对于中等生和边缘生则弊大于利:基础较薄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很难引起听课的热情与兴趣→上课开小差,易走神→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一题两讲”摒弃常规试题讲评的弊端。具体实施步骤:通过“一卷两改”,师生共同确定讲题内容→学生分组→确定每一题主讲人→主讲人与本组成员讨论→课堂评讲→其他学生提出质问→主讲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点拨与延伸→教师归纳反思与小结。这种讲评方式的优点如下:①具有探究性,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增加,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高涨。②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分析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③学生会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④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得到锻炼,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常见的习题讲评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舞台还给了学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使师生做好了角色的转变,更好地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案例(选自笔者2010年5月19日校际公开课实录):(2008年江苏高考化学12题)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问题3(张世桥):针对选项C,什么时候综合运用守恒?
  主讲学生(边香香):单一守恒不能解决问题时。
  教师小结。评课(选自课后交流):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从主讲和提问可以看出学生都在思考活动,既复习了知识,解决了问题,又是对学生的一次心理素质的锻炼,这样学生就愿意去学,何乐而不为。
  在实施“一题两讲”的初期我们也遇到了障碍,同组的教师与学生担心:①学生愿意讲吗?②能讲到位吗?是不是浪费时间?③其他学生能提出问题吗?④教师能驾驭这种课堂吗?⑤最担心的是能提高成绩吗?最后决定找一个化学基础较差的班实验,心想这些学生再差还能差哪儿去。经过实践,第一次质检本班均分就与中等班级齐平,三检均分超中等班5.26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
  我认为无论哪一种讲课方式,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成才的前提;要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这样才有创新,这是成才的保障,只有我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摆在每个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四个“要素”,认真落实课外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要素    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
摘 要: 文章认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师首先要真正深入阅读名著,理解名著,做到胸中有物。其次,教师心中要有目标,善于拓宽思路,如果老师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则学生阅读必然陷入盲目和应付,收不到实际的效果。最后,教师手中要有法。  关键词: 教师 名著阅读 作用    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即使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有了阅读的兴趣,也难以坚持阅读。而且学生阅读随意性很强,很难收获实质性的东西,针对这
The NO2 gas sensing behavior of porous silicon(PS) is studied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and without ultraviolet(UV) light radiation.The PS layer is fabricated by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理解和运用,似乎是并重的两个方面,其实,理解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表现为语言运用的能力,即表达的能力,没有内化为表达能力的理解和积累是无效的。重理解、轻表达是当前语文举步维艰,乃至迷失方向的根本性原因。著名学者潘新和教授主张构建以表达为核心的“表现存在论的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明确提出写作高
摘 要: 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有赖于课堂教学外围结构的建造,而外围结构的建造正是引导学生对自由空间的创造性填充。本文就开发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资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外围结构 课程资源 外部知识资源 学生内部智力资源 综合构建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扶正消瘤颗粒的减毒作用。方法实验用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化疗后免疫抑制模型。扶正消瘤颗粒与升白片灌胃后检测各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并检测扶正消瘤颗粒对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扶正消瘤颗粒可明显升高模型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使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有效调整T淋巴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使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对话丰富信息,从而获得正确、全面的认识。虽然阅读对话这一观念已逐渐为大家所认同,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有的无所适从,有的曲解对话,并且在相当多的阅读课上存在着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弛的形式主义。下面我就对话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加以剖析,并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审视当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朗读有余,默读不足,尤其是公开教学,很少目睹学生的默读,即便有,也是一分钟以内的事,学生还没进入文本,教师早已叫停,接下来的便是交流与朗读。我认为,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真正的用心默读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室里很安静,不热闹。殊不知,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扎
最近一个时期,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出了简化各级领导干部外出活动接待工作、制止滥派团组和人员出 In the recent period, the CPC Central Comm
摘 要: 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  关键词: 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 应用    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践并获得更高效益的运作过程。科技要创新,思想要创新,方法要创新。清初著名史学家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