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中寻余韵,壶中寄深情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形态、自然形态以及筋纹器。几何形态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追求线条的流畅感与节奏感。自然形态则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将其蕴于紫砂艺术中,彰显悠然的气韵。而筋纹器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纹理清晰、制作精工。无论是哪种造型,其所流露出的情感气质都向人们诉说着专属于它们的故事。现就“莲悦壶”(见图1)的造型探析其古朴优雅的气质。
  1 简约造型悦人心,动深情
  此“莲悦壶”简约而不失优雅,实现了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完美融合,既保持着几何形体的温润雅然,又不失自然形体的妙然生趣。壶身一分为二,上半部分圆润光滑,下半部分以莲花瓣为造型,上下相合精巧秀致,片片莲花造型生动、气韵神然,有种未经雕饰而天然淳朴的质感,使得壶身脱离世俗而清新自然;莲花底座托起壶身,好似“莲悦壶”自莲花中央冉冉而出,呈现出清雅自然的姿态;壶嘴直挺延伸,胥出有力,而壶把大弯有势,稳健自然,两者肩颈一体,比例协调,自成格局;壶盖与壶口完美吻合,半球形体尽显立体生动,置于壶盖中心的壶钮小巧精致。整体观之,此壶造型简约,素面朝天,却彰显出端庄清雅和古朴大气。不施缀饰,呈现出恰到好处的自然之美,仿佛多一分装饰抑或少一分素丽都无法展现其最本质的魅力。半浮雕莲花立体感极强,仿佛在微风的轻拂下微微摇曳,灼灼动人。紫砂艺术就是如此,以指尖的柔情造就艺术之美,让紫泥在方寸天地间幻化出心间最动人心弦的一抹亮色。品一味茶香,赏一壶美景,涓涓胥出的香茗在“莲悦壶”的清雅跃然之间跳脱世事的纷杂,只留一壶清茶,共度半日清闲。
  2 流光水月莲中意,谁人语
  莲花自古因其高贵的品格而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是最富于情趣的诗词吟咏对象、花鸟画创作题材,文人墨客以莲花为题材留下了不少诗篇佳作。此“莲悦壶”将莲之意蕴倾注于壶中也表明了紫砂艺人对于莲花的欣赏与赞扬。美丽的莲花在时代文化的变迁下逐渐衍化成和合、昌盛、美满、高洁的吉祥化身,人们在用莲花装饰生活除却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希冀外,也是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韵为榜样激励自我无愧前行。“莲悦壶”以“莲悦”为名,便是紫砂艺人对于莲执着的喜爱。独爱莲之气韵,独品一杯香茗,莲之韵融入壶之间,仿佛遗世独立的清幽与淡然让人瞬间忘却烦恼与忧伤。舌尖的沁人心脾、眼间的赏心悦目,此情此景何来不悦?既能悦人心又能动人情,紫砂艺人将意象化的莲花转为实体艺术形态,在一抔紫泥的婉转间深深赋予莲之圣洁。
  莲文化内涵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它的扩充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升华的思想轨迹。紫砂艺术也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轨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中寻求艺术魅力,力求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当今紫砂陶器的生存和发展在文化追求的载体上产生了新的质的进步。在造型设计和工艺表达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支配和利用已成为普遍的价值观,不同的是各人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相异,新一代的紫砂艺人在提高自身技艺的同时更要立足艺术作品的形神兼具、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其他文献
摘 要 均陶作品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它满足了人类的审美追求。均陶作品“龙凤呈祥”反映了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同样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及艺术收藏价值。  关键词 龙凤呈祥;龙文化;设计构想;均陶  宜兴均陶有着不逊紫砂的声誉和历史,承载了厚重的陶瓷文化,带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与中国特色。宜兴均陶以其独特的成型技法,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取得了杰出的文化成就。站在陶瓷的角度观察,这种精神自始至终存在于它的材料
期刊
紫砂壶艺是一种集绘画、雕刻、诗词为一体的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这门手工艺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紫砂艺人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实践不断在造型和工艺上推陈出新,发展至今可说名工辈出、蔚为大观。紫砂壶作为一种赏用皆宜的艺术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历来受到雅士的青睐。历史见证着紫砂壶的古朴雅致,中华文化的精粹也在其身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1 “鱼乐壶”的造型设计  众所周知,紫砂壶大致可分
期刊
事事如意是吉祥的彩头,和万事如意类似,与国人观念相契,因此事事如意是更加美好的祝福。对于紫砂艺人而言,艺术和人文是一生所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便成为了壶艺创作的题材元素。这把“事事如意壶”(见图1),气韵亨通、端庄典雅,在注重造型艺术的同时,更充分地融入传统的如意文化,使之内涵丰满,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均流淌着玲珑、吉祥、如意的韵味,令人爱不释手。  艺术根植于文化土壤,一定会滋生表达出各种情感。通
期刊
紫砂壶以素面素心的造型特征著称于世,它充分展现出紫砂这一材质所蕴含的纯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艺人也逐渐在创作中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在壶的表面进行装饰等,以适应不同人群对壶的审美需求。因此,不同的紫砂壶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而“笑樱竹壶”(见图1)的审美特征便是结合了传统的“笑樱壶”造型、竹子装饰以及君子文化的深邃内涵等,它的审美多元,充分展现出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现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迥异,或古朴、或端庄、或清新、或纤巧,引人入胜,更集造型、书画、镌刻等艺术形式于一身,有重要艺术价值。历代艺人法自然,夺造化,“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留下了款款雍容大气风格各异的杰作,紫砂文化因此历久弥新。  关键词 紫砂;璟鼓壶;创作理念  现代的紫砂陶艺不仅满足于追求工艺上的尽善尽美,更追求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素养。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法是笔者的创作理念。只
期刊
紫砂泰斗顾景舟在其漫长的制壶生涯中,常常孜孜不倦地教诲后辈道:“每件器型都是根据造型艺术法则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嘴、口、足、盖、的子等附件的关系,各方面的比例是否适当,结构上外轮廓线的平缓过渡、明暗面技法的处理,空间与形体虚实间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无穷的推敲,使对象蕴含丰富的美感。”他老人家的话一直作为座右铭烙印在笔者的脑海里,启迪着笔者的壶艺创作。近期笔者设计的紫砂“小鹰壶”(见图1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直、曲线的的分析和运用,营造出浑四方“传龙壶”的新颖外观,并以象外之象的意境演绎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龙精神,正直且刚毅。  关键词 传龙壶;抽象结构;方圆互寓的线条艺术;象外之象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不仅是一种形象符号,还代表了一种源远流长的共同情感。中华民族先民自古就骄傲地把自己看作龙的传人,龙的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性形象与内心世界高度统一是其创作理念的特点。理念作为最大的真实,在心理上表现为美的形象,而社会又将这种形象印在人们的内心,进而在丰富多彩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审美理念与形式。  关键词 紫砂;未央壶;创作理念  美就其本质而言,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美的成因可以归结为理念的萌发,即通过某种感性的形式去效法及改造自然,从而使精神与物质间的无间契合成为可能。由此,认识了
期刊
紫砂艺术至今已闻名世界,独秀于陶瓷之林。它的丰富造型、人文内涵、优良材质、制作语言使其它陶瓷门类难以与之比肩,令世界瞩目。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的兴起与发展同茶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不断发展,进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深层次研究。可以说客观上紫砂壶顺应了茶文化的发展潮流,但也显现了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既依赖又游离于茶的美妙特性,展现出紫砂壶美观与实用并存的艺术境界。提梁壶的出现及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以其优良的材质、精巧的工艺、卓绝的名匠长期备受欢迎。紫砂壶之所以能登大雅之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所蕴涵的传统精神。本文以“四方竹鼎壶”的“厚德载物”陶刻为例,探索壶器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 四方竹鼎壶;紫砂;陶刻  紫砂壶艺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终归离不开文人的思想背景、生活追求和审美需要。紫砂壶从形制上来讲,符合中国的线性审美传统,另外,文人对诗书画的喜好也在紫砂壶上得到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