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风范,执着的爱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泰斗顾景舟在其漫长的制壶生涯中,常常孜孜不倦地教诲后辈道:“每件器型都是根据造型艺术法则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嘴、口、足、盖、的子等附件的关系,各方面的比例是否适当,结构上外轮廓线的平缓过渡、明暗面技法的处理,空间与形体虚实间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无穷的推敲,使对象蕴含丰富的美感。”他老人家的话一直作为座右铭烙印在笔者的脑海里,启迪着笔者的壶艺创作。近期笔者设计的紫砂“小鹰壶”(见图1)就是遵照合理、有趣的要诀而创制完成的。
  1 形——王者风范
  要评价一把紫砂圆壶上乘与否,往往要通过 “形、神、气、态”四大要素来衡量。这四大要素中的关键尤在于形,要气度有形,也要灵气充盈。以形、气为本,无不以点、线、面尤其线为基础。运用多种点、线、面之间的排列组合以及细节上的变化与巧妙过渡,使线面“刚而不脆,韧而不柔”,萌发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充满灵秀和风韵。
  紫砂“小鹰壶”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作而成,胎质细腻,沉郁古朴,整个壶体充分展示了曲直线面的不同韵味。壶腹为扁圆的球体,底足饰有柔和顺畅的云肩线,以彰其灵秀。圈足。流似鹰首,一对锐眼以晶亮黑釉瓷珠嵌入壶体而成,目光如炬,直视前方。自然流畅的耳形壶把犹如雄健的鹰尾,过渡自然,端握舒适。盖上是线面组成的抽象鹰状钮,为画龙点睛之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壶器平添了对生命无限的爱与希望。纵观此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隽永耐看,犹如大鹰带着小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领略海阔天空的大千世界,足见其王者风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2 意——执着的爱
  世界上有200余种鹰,而鹰自古就是志存高远、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化身。鹰翼大善飞,其敏锐的双眼,强劲的双爪,无不体现出王者的风范,具有一呼百应的领袖风采。埃及、墨西哥、美国、俄罗斯、阿尔巴尼亚等许多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上都有鹰的形象,象征着为了自由的事业而牺牲的英魂。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对鹰的推崇可追溯到原始的自然崇拜,先祖奉其为天鸟,是神明的化身。唐代大诗人李白《大鹏赋》的“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雄伟豪迈,气吞山河,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执着的爱。鹰不仅象征着勇猛和力量,还告诫人们,要想活得精彩而有意义,就要像雄鹰那样擦亮双眼,在空旷无际的高空徘徊,耐心地寻找猎物,一旦锁定目标,就疾速俯冲下去,用双爪攫取猎物。人生路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我们要学习鹰的锐意进取和勇于拼搏,抱有坚定的信念,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
  紫砂“小鹰壶”还呈现出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另一番动人场景:克勤克俭的老鹰带着聪明好学的小鹰在蓝天翱翔,让小鹰领略长空的万千气象,经风雨、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捕猎的本领。通过紫砂壶艺中老鹰对小鹰言传身教的慈爱形象,使作品进一步人格化、理想化。行文至此,非常自然地想起我们这代紫砂从艺人员学艺初期,师傅手把手教、我们依样画葫芦学的场面,临摹、借鉴、仿制,一路走来不乏心酸和艰难,师徒的深情长留彼此心间,每每回忆起那时年华,仍历历在目。
  大自然总能发人深省。紫砂“小鹰壶”呈现出至高、至大、至刚、至正、至爱的格局,凝聚了浩然正气和执着的爱。鹰击长空,蕴含了中华民族一鸣惊人的伟大复兴,这恰好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激励所有人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而我们紫砂艺人,也要为谱写好中国梦的紫砂乐章而努力:继承传统发扬光大,锐意进取、勇于革新,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紫砂,作为宜兴一张绝美的城市名片,受到越来越多藏家、茶人、壶友乃至寻常百姓的追捧。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文化艺术与养生之道的追求,而伴随着紫砂文化的广泛传播,紫砂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紫砂艺人的手工技艺日益成熟,“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情况广泛存在,陶刻作为紫砂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紫砂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其文人气息,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融入紫砂陶刻。现从自己的紫砂陶刻实践中阐述
期刊
摘 要 彩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在造型与装饰上都已经突破了诸多传统理念, 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  关键词 彩陶;透悟;思想  彩陶最初出现在没有阶级压迫的原始社会,那时的彩陶艺术明朗、热烈,有童真的稚气。彩陶艺术的成就为日后中国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彩陶含有大量标志性的几何纹饰,这些纹案都是原始先民内心音乐涌动的视觉表现。当代的彩陶艺术,在传统审美的基础上,更迎合时代潮流,开拓出千变
期刊
摘 要 简约是紫砂光素器的特点,而裸胎就是紫砂光素器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最能体现紫砂质朴无华的材质美。紫砂壶虽造型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紫砂光素器尤以其简洁的造型、高雅的艺术魅力及独特的文化风格,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 紫砂;掇只壶;光素器;美学价值  所谓的紫砂光素器,是指依据点、线、面造型三要素设计制作而成的各式几何形态紫砂器。光素器造型朴素自然,线条简洁明快,
期刊
摘 要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已成为诸多行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这也影响到紫砂陶刻行业,陶刻工作者多以“工匠”、“匠人”自称。本文从宜兴紫砂陶刻的发展概况切入,尝试就行业中“匠”和“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由“匠”入“艺”进行简要分析,强调紫砂陶刻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紫砂器物、陶刻、美学  1 宜兴紫砂陶刻概况  陶刻是应用最广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造型样式繁多、丰富多彩,一壶一世界,在紫砂陶的悠久历史中,各个时代的紫砂壶都有着造型上的独特风格。因此,紫砂壶的造型特别是一些具有创意的造型,更能折射出时代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瓜悦壶;紫砂;寓意  工艺美术品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的多个方面直接服务社会。紫砂壶艺反映时代精神,时代的审美情趣决定着它的造型及纹饰。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及演变,其过程由粗趋
期刊
摘 要 均陶作品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它满足了人类的审美追求。均陶作品“龙凤呈祥”反映了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同样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及艺术收藏价值。  关键词 龙凤呈祥;龙文化;设计构想;均陶  宜兴均陶有着不逊紫砂的声誉和历史,承载了厚重的陶瓷文化,带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与中国特色。宜兴均陶以其独特的成型技法,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取得了杰出的文化成就。站在陶瓷的角度观察,这种精神自始至终存在于它的材料
期刊
紫砂壶艺是一种集绘画、雕刻、诗词为一体的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这门手工艺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紫砂艺人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实践不断在造型和工艺上推陈出新,发展至今可说名工辈出、蔚为大观。紫砂壶作为一种赏用皆宜的艺术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历来受到雅士的青睐。历史见证着紫砂壶的古朴雅致,中华文化的精粹也在其身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1 “鱼乐壶”的造型设计  众所周知,紫砂壶大致可分
期刊
事事如意是吉祥的彩头,和万事如意类似,与国人观念相契,因此事事如意是更加美好的祝福。对于紫砂艺人而言,艺术和人文是一生所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便成为了壶艺创作的题材元素。这把“事事如意壶”(见图1),气韵亨通、端庄典雅,在注重造型艺术的同时,更充分地融入传统的如意文化,使之内涵丰满,无论是整体还是细节均流淌着玲珑、吉祥、如意的韵味,令人爱不释手。  艺术根植于文化土壤,一定会滋生表达出各种情感。通
期刊
紫砂壶以素面素心的造型特征著称于世,它充分展现出紫砂这一材质所蕴含的纯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艺人也逐渐在创作中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在壶的表面进行装饰等,以适应不同人群对壶的审美需求。因此,不同的紫砂壶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而“笑樱竹壶”(见图1)的审美特征便是结合了传统的“笑樱壶”造型、竹子装饰以及君子文化的深邃内涵等,它的审美多元,充分展现出紫砂艺术的独特魅力,现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迥异,或古朴、或端庄、或清新、或纤巧,引人入胜,更集造型、书画、镌刻等艺术形式于一身,有重要艺术价值。历代艺人法自然,夺造化,“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留下了款款雍容大气风格各异的杰作,紫砂文化因此历久弥新。  关键词 紫砂;璟鼓壶;创作理念  现代的紫砂陶艺不仅满足于追求工艺上的尽善尽美,更追求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素养。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法是笔者的创作理念。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