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设问初探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r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且抽象,平时学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复习巩固,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展开合作与探究,如何实现生成与发展,甚至师生、生生之间如何激发教与学的热情,关键都在教师设问是否有效上。笔者结合思品课教学实际,简要地对思品课有效设问四“性”进行阐述,以期提升思品教学有效性。
  一、设置情境,设问要有生活性
  思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学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也才会因此而有效并且精彩。在日常的思品课教学中,以下的问题情境设置较常使用:
  1.设问应切实反映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起学生的思维共鸣。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隐私权”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QQ密码的烦恼——妈妈要查看小雯的聊天记录,向她要密码,给还是不给?这情境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倍感亲切,深有同感。然后设问:假如你是小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迅速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设问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又使学生兴趣盎然,有话可说。不过在利用生活实际情境设问时,一定要注意收放自如,不能任由学生无限制的大量陈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2.设问可引入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设问题情景,又可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如2008年丰富多彩的北京奥运会、“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七号飞船上天、年初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等,学生对这些现实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上引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容易吸引学生去认真思考、分析,产生表达的强烈愿望。当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时,就能积极思考教师提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教学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学生不是不愿意上思品课,而是不愿意听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旦教学与情境相结合,学生马上会变的生动活跃。所以,要想使思品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并由此创设情境,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层层递进,设问要有层次性
  思品课基本教学模式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模式通过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地使学生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而对应这一模式的设问,也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种递进式的设问方式能有效地提升课堂实效。
  首先,递进式设问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应有梯度,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其次,递进性的设问,呈现出问题的难易分层,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一堂课的教学,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悟,这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
  当然,在递进式设问过程中,也要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要。不要经常性的把一些几乎没什么难度的问题恩赐给“后进生”。在大多情况下,学生都会意识到这种恩赐,经常这样做会让“后进生”觉得教师看不起自己,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三、注重发展,设问要有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能够使学生沿着不同的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在思品课的实际教学反馈中,我们看到的却往往是教师自导自演,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空中楼阁”。有鉴于此,笔者总结了教师不注重学生发展创造的两类设问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一,设问重结论,轻过程。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掌握结论,至于推导过程无关紧要,使得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围绕着结论设计问题,忽视对学习方法过程的提问与反馈。其实,学习更重要的应是方法与过程的掌握,而不是结论的了解。因此,设置问题更多地应当在方法上、过程中着手,让学生通过对方法过程的掌握,获得对结论的提升。
  其二,设问重记忆性,轻创造性。由于思品课的文科特性,使得部分教师在设问时片面强调记忆性,而忽视了设问本身的创造性。思品教学中的设问应有一定的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四、潜移默化,设问要有情感性
  “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因此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富有情感性的教学设问则是连接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让学生在饱含情感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更能通过学生答问,使情感潜移默化,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堂设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真正实现思品课教学的高效性。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高度重视、对问题技巧的把握,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因此,教师要把课堂提问当成教学的重要策略,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有教学调查发现,中
本文对山歌概念、特点予以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激发幼儿唱山歌兴趣提出几点建议如丰富幼儿学习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办教学实践活动等,不仅可加深幼儿对山歌的认知,也可
一、设计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如今,有机物的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究乙醛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等有关知识,并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三单元第一部分《醛的性质和应用》。从学科结构意义上看,醛在整
苹果新产品17寸Power Book G4通过广告“Big and Small”开始为人慢慢所熟悉。测试用机器是用1GHz CPU.1GB DDR存储器60GB HDD千兆位以太和千兆Spec统一配置的梦幻型号。因配
本文主要针对老年性疾病的不同心理特性如何进行心理护理提出浅见,促进老性疾病的康复。
如何搞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真正有所获呢?这就要求教师重视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会读书,成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为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及拓宽教材,适应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經常出现的新闻体裁,可以尝试将英语新闻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真实、形象感知信息,不但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他们在开拓视野,丰富词汇,而且在增强运用现代化信息媒体的实践能
笔者结合自身长期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初中历史教学与湖南省历史资源整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加以分析研究,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以有益借鉴。
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学好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