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重视,其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成为只教課本的教书匠,要为整本书的阅读让出更多的时间,分给它更多的精力,师生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慢慢蔓延在各个学校中生根发芽。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化的方式表达想法的思维工具。从本质上讲,思维导图和常规的文字、图形、歌曲、电影一样,都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和方法。而思维导图式的阅读方法,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帮助孩子们连接文本上的内容再现作品的全貌,促进孩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阅读交流的课堂也是这样,作为分享讨论的推动者,教师要保证人人参与阅读交流的权利,而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激发起孩子的阅读期待,整体上感知名著的内容。
  自从接触认识思维导图以来,对其在备课、授课、预习、阅读、作文、复习中进行了浅尝试,最大的感触就是它的清晰流畅和对孩子的吸引力,孩子们因为喜欢而主动了好多。为了使其不流于表面形式我将思维导图深入应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中,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以《红楼梦》为例浅谈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首先,在《红楼梦》的导读课上,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当孩子们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需要先看看封面、封底、内折页,然后再看看书的前后序再看看书的目录,在这个时候书的目录就可以生成一张思维导图,这张导图就是你接下来阅读整本书的一个旅游路线图,整本书的框架也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当全本书的框架有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哪些需要重点阅读,哪些可以略读浏览了。
  在基础阅读这一阅读层次中,我先让孩子们初读文本,理清人物关系,绘制思维导图,孩子们用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为下一步的检视阅读做准备,这样一目了然,防止了漏掉书中的关键人物
  在开始的导读课上,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红楼梦》的地位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而后借助“梦”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一场头脑风暴,“梦”指什么?提前对书中的人物结局进行预测,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你希望她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各抒己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打下基础。当孩子们读完这本书明白了到头来皆是一场空。
  在分析阅读的层次上,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的人物进行分析,他们有的着重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有对书中重点核心人物进行梳理分析的,有就某一回故事情节感兴趣的,也有偏爱诗句积累的......孩子们风格迥异的导图好似一幅幅故事海报,丰富多彩的线条勾勒出孩子们思维的跳跃,展现着孩子们的思维方向,鼓舞着他们继续赏析这本书
  在《红楼梦》的阅读交流课上,当孩子们指着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导图,神采飞扬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导图时,其效果不是单纯的阅读交流所能比拟的。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个个神采飞扬,胸有成竹,大大的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舞台展示力以及思维流畅度。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反过来更促进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在课堂交流中的小组绘制环节,小组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检视阅读的前提准备,孩子们相互交流中不断补充完善着自己导图,这也恰恰印证了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核心。看似简单的一张张思维导图,其包含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有了全书的阅读经验后要先对文本进行内化,然后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梳理整合,最后再口头表达出来,在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也在众说纷纭的点评声中得到升华,孩子课下的进一步完善又促进了阅读。
  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个性化的阅读在导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当他们把一本书读薄,读成一幅画的时候,他们的阅读就进入到了深层次的阅读阶段,思维也进一步的活跃起来。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济南的温晴诱人  1.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欣
期刊
有位教育专家说:“教师应当会讲故事”。利用故事阐述道理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下面,介绍一个我利用一个小故事化解学生间矛盾的案例。  一天早上,一位女生张xx找到我,给我一张纸条,说:“老师,你看”,只见上面写着:你的饭盒里撒上了老鼠药,想药死你,不信,你就试试。要问谁放的,告诉你是你姑奶奶放的。  我看完纸条,只见她气的脸色发白,跟我说:“老师我想请假,我感到头晕……”  我问:“怎么回事
期刊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作品,但是阅读量很有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城乡学生之间语文素养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很多,首当其中是两地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的不同,尽管我在教学中大力倡导课外阅读,但通过我几次的调查让我悍然,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很少,根本的问题是自己也没有几本可读的书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課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在“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引领下,让我们站在幼儿的发展与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质量,促进教师对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的全新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根据以上的教育指导我们可
期刊
汇集9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博物馆的27件文物,邀请明星当国宝守护人,再进入小剧场还原历史场景,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曾经高冷的历史人物走上舞台变身“弹幕鼻祖”,守护文物的人讲述它的“今生故事”……  今天我一如既往的打开《中国教育报》,看到这样的一段开头,于是马上吸引了我。原来这说的是2017年12月起在央视热播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在用户以95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潮流文化
期刊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和方法(学会学习)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是教育的根本。可见,学习过程和方法是学生得以持续发展的真正“财富”。  据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过程。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重过程、重方法、重探索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探索求知
期刊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2.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观察、想象、猜测、推理能力。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什么数能表示客观事物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创情质疑,尝试发现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的承诺吗?老师已经把礼物带来了,他就放在
期刊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P57-58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的。“图的认识”是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 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
期刊
“什么样的教师是一名好的数学教师?”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数学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倍受议,引人思考的问题。在此,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數学教师应该是一名用心创造教学精彩的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教学大纲,对新的教学理念耳熟能详,还要有自己精彩的教学设计。所谓“精彩”就是抓住学生的特点,用最有趣最简单有效的的教学方式来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老师在上示范课“ 异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一听到要上作文课或写作文,就有如闻风丧胆。究其因是作文教学弊端的存在,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这样就造成作文教学存在“量少”、“心怕”、“质差”、“费时”现象。这同“改”的工作没有引起重视、不甚得法有很大的关系。结果作文只停留在形式,完成作文任务,形成“写——交——批——退——扔”的过程。这样即使做得再多,也很难有长进。因此作文教学很大程度要在“改”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