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教学中,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个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广度和深度。由于不同年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和制定的教学目标也要区别对待,做到小目标与大目标有机统一。
  其次,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区分,这样能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情境创设 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汽车来来往往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汽车很快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汽车?各出现了几辆?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样就顺利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
  四、创设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有疑难处、意见有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五、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有100元钱,花36元买了一箱牛奶,剩下的买可乐,每瓶8元,可以买几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可以得到简答。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从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并能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六、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对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高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南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的文本赏析能力和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福建师范大学黄远振教授等专家和学者认为,中学生增加阅读量主要靠文学阅读,中学英语教學应当凸显文学阅读的价值。文学作品一
期刊
一、感受生动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上课时,我以谈话引入本课教学:同学们,夏天一过,秋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象征。秋天到了,让我们欣赏这迷人的秋色吧。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秋天里”的画面,在学生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幅绚丽多彩,生动形象的秋景图,激发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亦在平时。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仅限制于课堂,要注重指导学生从生活和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奠定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石。  很多学生“谈文色变”,对写作文产生恐惧的心理,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平时积累的少,欲下笔却无语。让习作“舞”动,就是让
当今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人才培养应从小抓起,因此,学校就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可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等的束缚,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彰显。我认为在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为彰显学生的个性,应进行个性化教学。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解开学习中的疑惑,他的学习兴趣才会调动起来,他的思维创新能力就会活跃起来,个性就会得到发展张扬。  个性
在双光子探测、强耦合场驱动的Λ型能级体系中,我们在基态与低激发态之间加入一个驱动场,并应用密度矩阵方程理论研究了驱动场对双光子探测的电磁感应透明和Autler-Towns 分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来自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  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利用聚乙烯吡啶(polyvinyl pyridine)为催化剂,对乳酸酯进行O-酰化反应,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产物的收率为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