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舞动”不是难题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功夫亦在平时。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仅限制于课堂,要注重指导学生从生活和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奠定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石。
  很多学生“谈文色变”,对写作文产生恐惧的心理,写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平时积累的少,欲下笔却无语。让习作“舞”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展现自己亮丽的一面,为习作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舞”动思想,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万事之师,学生“乐此不彼”学好一种东西,培养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产生联想,激发创新思维。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让学生从审题入手,把握要写的内容,切中“难忘”的要害,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记忆中难忘的事情,事情可以是自己的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空间联想等。又如适遇玉树大地震,山川迸裂,房屋倒塌,好多人被埋在废墟下,许多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小朋友们失去了自己的校园,你看到这种悲凉场面,有何所思何所想?应当怎样做?小组讨论后动笔写一写。“舞”动学生的思想,就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去写、去做,自然而然会把“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作文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感觉不是恐惧而是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提高语文表达的能力和展示水平,达到意在文而意境在内的最佳效果,让人看了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就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舞”动。
  二、“舞”动眼力,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歇。”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在仔细观察事情表象的同时,能产生一种生活感悟的好习惯。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能牢牢地抓住墙壁往上爬?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写出一篇使你印象深刻的短文,特别要注意别忘了表达你自己的感悟。让学生知道原来只要细心观察就有许多发现,写作文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了。
  三、“舞”动词汇,积淀学生习作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的写作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写,写是习作的关键。写作的功底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夯实写作基本功。它包括写作形式、内容、运用词汇的能力等。而运用词汇的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给文章润色的重要途径。所以“舞”动词汇,就是要把平时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以及在阅读时看到的华丽词藻为己所用。如:“手舞足蹈、争先恐后、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教师引导学生写一段话,且话中有这些词语。长期训练下去,既提高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也可以总结许多写作方法。
  四、“舞”动资源,开发学生习作空间
  学校是个大舞台,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的习作资源。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身边的资源为习作服务。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开展阅读竞赛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编写阅读小报等,让学生习作的触角伸长一些,视野的半径大一些,当然写作时的空间就宽广了,写作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也多姿多彩了。
  多媒体是现在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给我们的教学生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作文教学披上了华丽的新衣,不但丰富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也为教师解了燃眉之急。多媒体带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创作世界。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呈现出写作的画面和过程,让学生感受习作的魅力。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多媒体可以跨越时空,比如描写波涛汹涌的大海、风景如画的山水、突兀森严的原始森林、气势雄伟的阅兵仪式……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声情并茂地再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知,再把丰富的内心情感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作文就会写得有声有色了。
  五、“舞”动指导,展现学生习作得失
  教师有一泉水,学生才会有一桶水。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用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来熏陶每一位学生。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肃、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要上好一堂习作课,我认为需要深厚的语文功底,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强化自己的基本功。而上好习作课,同样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渊博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好学生把语句写美,把作文写得富有深意。这一点更是体现在习作讲评课上,学生的文章被你批改后,你如何向学生推荐这是一篇好文章,它好在哪里?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又如何指出哪些文章不好,差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这是需要语文教师正确指导的。(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南塘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研究了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晌及催化剂的回收,套用性能,在本实验优化条件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主持人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的文本赏析能力和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规定: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福建师范大学黄远振教授等专家和学者认为,中学生增加阅读量主要靠文学阅读,中学英语教學应当凸显文学阅读的价值。文学作品一
期刊
一、感受生动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上课时,我以谈话引入本课教学:同学们,夏天一过,秋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象征。秋天到了,让我们欣赏这迷人的秋色吧。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秋天里”的画面,在学生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幅绚丽多彩,生动形象的秋景图,激发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