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热恋教育这片 多情的土地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而作为教师,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说这话的就是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于漪。她倾心献教育,总是运用睿智的话语,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春风化雨般地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
  有人问于漪:“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于漪说:“鲁迅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授课的时候,不仅他的课堂上坐满了人,走廊上也站满了人。走廊站不下,就到操场上去上课,把饭厅的方桌搬到操场上,周围学生人山人海,先生就站在方桌上讲课。那时候没有扬声喇叭,没有扩音器,先生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师生的心灵交融,编织成世界上最美的乐曲。教师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名副其实的人师了。优秀的教师不是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我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追求人格的完美。”
  于漪先绘声绘色地讲述鲁迅当年盛况空前上大课的情景,这里既有于漪对鲁迅先生发自肺腑的敬佩之情,也有自己心向往之的学习欲望。生动形象的比喻,更是于漪发自内心对优秀教师的基本判断和赞美之情。接着直言自己心中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易于被听者接受。
  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
  有人问于漪:“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于漪说:“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的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该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广阔的大海。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如果眼睛只盯着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必然教起来捉襟见肘,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
  如何上好语文课,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这确实不能空洞地说教,强迫人去接受你的观点。于漪运用形象的比喻,得出语文课教学的真谛:教学内容要形成港湾,并且要打通通向大海的通道。然后循循善诱,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直击要害。
  教师是太阳底下永恒的事业
  有人问于漪:“您提出‘师风可学’和‘学风可师’这样两个概念,请问哪个方面更为重要?”于漪说:“我的从教格言是,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因此,‘学风可师’更为重要。完善人格,提升境界,锤炼感情,教师的学风也是学生的榜样。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的体会是,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太阳底下最永恒的事业。没有教育,社会一片黑暗;没有教育,就出不了人才。我无怨无悔,因为我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使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可爱的学生。”
  针对提问,于漪先从自己的从教格言谈起,一锤定音,主旨显豁。接着,于漪运用语势强烈的排比短句,以及夸美纽斯的名言,对提问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和引申。然后,于漪仿佛站在历史使命的大旗面前进行宣誓,这里,既有对自我职业选择的无怨无悔,也有对年轻教师职业选择的殷切期待。一番话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不远了
  针对社会上“轻语文,重外文”的现象,于漪忧心忡忡地说:“和英语等学科相比,语文有时甚至处于从属地位,真是荒唐!我们教育领域,学校社会普遍对语文的地位不重视,态度淡得可怕,甚至有一所重点中學校长在大会上公然说:‘学语文有什么用?又不能加分!’我并不反对学习外语,但要看什么时候学,为什么学。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远了。也许不多久中文就完全被其他语言所代替。我们一定要站在弘扬爱国主义,培养民族精神‘树魂立根’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母语教育。有魂,有根,有脊梁,才能立于世间!怎么办?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改变语文教学方法,改变现行的语文课程设置,突出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只有把根本问题解决,我们的学生才不会轻视母语,才能实现‘还民族语言之光彩’的伟大目标。”
  于漪先摆事实,列现象,“轻语文,重外文”之现象触目惊心;接着,她慷慨激昂,直接呼唤,呼吁我们要珍惜母语,否则就离“自毁长城”的日子不远了,振聋发聩;然后立观点,只有“树魂立根”才能立于世间,警策有力;最后开药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番话充满忧患,言辞恳切,让听者感触良多。
  于漪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已经90高龄的她,依然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她的真情播撒知识的种子,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真实只是一些生活琐事组成的平淡,这是我看完电影《桃姐》的第一感受。  那个深夜里低声唤着“我要回家,我要回乡下”的老人啊,是何等孤独,才会一次又一次走到养老院的玻璃门前,望着外面的喧嚣、烟火,那一切与她无关的东西。她在眺望什么呢?她的儿女?她的故乡?还是她的从前?我不知道。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垂暮老人的悲凉,或者说,大多数老人的悲凉,无人陪伴,只能在夜里独自舔舐。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趁青春正好,永远不放弃提升自己,不要挥霍青春,能真正让成绩提高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事实证明,你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  “博士坐下,硕士留下,本科等一下,专科让一下!”你还敢不努力学习吗?一位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感叹,大学生招聘会现场,很多人才真正明白了学历的重要性。学历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努力对一个人的未来又有多少加成?看完以下几个故事,你一定会动力十足。  一位清华学霸的
2019年10月10日上午,波蘭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正驾车行驶在德国的一条高速公路上。突然,托卡尔丘克的手机响了,是从瑞典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那头有位带着浓重鼻音的男士说:“托卡尔丘克,恭喜你赢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20世纪90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新星”在波兰颇有名气。2018年,托卡尔丘克就凭借小说《航班》获得了曼氏布克国际奖。而在更早之前,她还曾两度荣获波兰最高文
在科研生涯中发生许多故事,让“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终身难忘。  一天,孙家栋收到一封来自沈阳的信。写信的是一位小商贩,他不止一次听到社会上议论“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心中十分不安,决定把自己卖茶叶蛋1年的积蓄全部捐出来。孙家栋十分感动,再怎么说,他的收入不会低于小商贩,便回信问为何要这样做,对方回复称:“你们做着利国利民的大事,待遇却不高,那点小钱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表达我的一片心意。”
外婆年轻时出嫁,像个公主,她不仅戴着缀满流苏宝石的凤冠,还带了红绸子包着的宝物,那是一套桃木梳子,手感光滑,齿体圆润,背上刻着两道竹节形脊,从大到小,一共5把。外婆说,这叫五代鸳鸯梳,有了它,就能五代同堂、夫妻恩爱、身体健康。  外婆每天都在小院的葡萄架下,用最大的那把鴛鸯梳梳头,一下又一下,外婆的动作轻柔,眼神轻柔,声音也轻柔:“一梳梳到头,洁心不染尘;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此生共
4岁那年,贵州女孩陈忠兰发生车祸,经过医生极力抢救,终于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只是苏醒之后她没了右臂。随后的日子里陈忠兰异常痛苦,多年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父母准备好好劝慰女儿,让她从悲观中走出来,乐观地对待人生。父亲提着镰刀、拎着锄头,母亲牵着女儿,到离家不远的水井旁,那里有高大的杨柳。陈平把镰刀插在裤带上,快步走到杨柳下面,接着爬了上去。爬到枝杈,陈平用左手缠着树干,右手抽出镰刀,随即砍下半
每个人都是一个圈,也有精神的原点,在某个时刻,它如手电筒的光圈,投射在心墙上,不轻易被别人的议论左右。  20年前,中考出分的那天下午,夕阳照在水田的秧苗上。我弯腰低头,不时地往前挪动脚步。蚂蟥在水里蠢蠢欲动,我的脚脖子被农药泡出一层古铜色。第二天,我又去了山丘空地刨土,趁着农忙时节,要种下返秋的花生。我的分数达到了中师录取线,远远超过了中师录取线,但就是没有超过县里最好的重点中学的录取线。中师不
美国的小学老师布置家庭作业颇费心思,力求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多数学校规定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宜太长,常規家庭作业一般控制在30~40分钟。老师更不会鼓励家长额外购买各种习题,让学生们从小就沉浸在题海中,而是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比如刚上一年级的学生,老师会把已经学过的英文作业打在一张纸上,分为5行单词,这5行单词量就是一周的家庭作业。每行
《沁园春·雪》的结尾处有一句满怀豪情的绝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风流人物?  不惧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称得上风流人物;在中国人受吃饱饭问题而困扰的时候挺身而出,一次次创造水稻亩产量奇迹的袁隆平称得上风流人物;在病毒肆虐的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走上抗疫一线的钟南山称得上风流人物……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他们身上显示出中华儿女的刚健自强、坚贞不屈。
如果不能超越他人,那就超越自己  人的好品德好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娘胎里固有带出来,而是从不断学习当中得来的。  班固在《汉书》中说:“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意思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学习,也不能成就他的德行。“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但其后来的历史却并不光彩。史料记载,建安九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攻破青州之时,孔融竟然丢下城中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