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造句”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nu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安徽颍上教研室王勇老师的《小学生“造句”教学谈》(见2014 年《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第12期),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同时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这里就该文涉及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一、虚构人名有必要吃惊吗?
  【原文】
  比如用“已经”造句,“小红已经上学了”。“小明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句子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身边“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也一定很多,为什么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这些虚构的人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而所有的学生都如此忽略我们的现实生活,以至于连人名都惊人的雷同式的虚构?
  【分析】
  的确,小学生造句多用小明、小红、小刚、小花等作主语,用真名的较少。笔者认为,此题检测的是会不会运用副词“已经”,平时造句主语可以写真名,但虚构人名也没有必要吃惊。如果期中或期末考试,每个学生造句都用真名,教师阅卷时就可以判断这一本本卷子各是哪个班的,试卷密封线就失去了作用。习作也是这样,应该立足现实生活,求真,求新,但考试中的习作,若涉及学校、班级、学生的名,我们还是要求用××代替,这也是为了避免批习作打感情分,产生一些“矛盾”。
  二、一个句子为何能“打天下”?
  【原文】
  一个句子“打天下”。有这样一位老师,三年级时指导学生造一个比喻句“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来应试,告诉学生只要是比喻句就这样写,就能得满分。果然,三年级考试“造句”,学生写了这个比喻句,得到了满分;四年级还是这样命题,学生还是这样的造句,还是满分;五年级也还是这样命题,他的学生还是这样的答卷,照样还是得到满分。试问,这样的造句怎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怎能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分析】
  一个句子“打天下”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能说明教师在比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念陈旧、教法死板,忽视发展。为何三年“还是这样命题”?为何试题没有变化,难易没有梯度?三年级用“像”造比喻句,四、五年级可改为用“像……似的”“像……像……”“仿佛”“犹如”等造比喻句,也可照课文例句仿写比喻句。(1)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2)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3)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的海洋。还可照歌词、诗句仿写。(1)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2)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变化命题,由易到难,“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还能“打天下”吗?
  三、造句的范畴包括写句群、写小段吗?
  【原文】
  一、变写一个通顺的句子,转为写具体、写生动的句群。
  二年级写一个通顺的句子;三年级写一个句群;高年级就要写一个小段。
  比如用“美丽”一词造句,二年级的学生造句是“秋天的景色很美丽”。三年级就要写具体,也就是具体地写写秋天的景色如何美丽。
  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地里的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秋天的景色真的很美丽啊!
  四年级及以上就要求写生动、形象。
  秋天来了。果园里,苹果红了,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梨树上果实累累,像是许多小葫芦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农田里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农民伯伯正在收割。花园里菊花开了,桂花也开了,菊花梳着漂亮的头发,桂花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分析】
  何谓造句?把词组织成句子。教学生造句,一般要求学生用提供的词语写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先学造单句,后学习运用关联词语造句(感知复句)。而王老师的改造“造句”,是从单句(概括)到句群(具体),再到小段(生动、形象)。笔者认为,王老师说的“造句”太过开放,超出了造句的范畴。写句群、写小段属于片段训练,是第二学段习作常用的一种训练形式,就是第三学段有时也练写片段。用“美丽”造句,写成句群、小段,是错误的,考试不得分。
  四、“变用词造句”有道理吗?
  【原文】
  二、变用词造句,仿写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出现的优秀句子。
  1.课文中的“变式句”(摘一例)。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2.富有诗意的句子(摘一例)。
  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3.学写警策性的句子(摘一例)。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
  【分析】
  “变用词造句”的说法欠妥,与后半句也不连贯。用词造句,是小学生学说话、习作最基础的一种训练,不能丢。仿写句子,是句子训练早就有的一种形式。王老师与众不同的是,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句子仿写,给笔者的感觉是有创意,只是有些句子似乎不适合仿写。先说“变式句”,王老师说的“状语前置,凸显了盲老人坐的位置”。笔者认为,这类写作技法有一定难度,仿写要求不宜提示“状语前置”,可采用另一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与原句比较哪句表达效果好。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坐________________ 。再说“警策句”,是名人、作家多年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才锤炼出来的语言,含义深邃,学生多是朦胧理解,如例句的“愈益温厚”,孩子能读懂吗?读不懂,仿写就难,难度大的句子还是让学生阅读积累吧。
  王老师提示的三类句子有的可仿写,只是缺少具体要求,不便于学生实践。这里各摘一例设计并说明如下:
  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词语各仿写一个句子。
  (1)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带点词用在句首)
  (2)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带点词用在句中间)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样引导仿写,没有突破用词造句的范畴,只是用词语加点的办法扶了学生一下,有助提升用词造句的能力。
  (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 261400
  山东省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261400)
其他文献
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坚持“读书-研究-实践”“实践-带教、学习-研修”等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研究探索为核心,在研究中促进学习,在探索中深化实践,在研究探索中加快专业发展的培训特色。面对新时代教育的体育教师,首先应立足有效的体育教学研究,在科研探索中受益,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构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海派体育教学新模式”,更有效地辐射推广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是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数学单元复习课有规定的课时、专门的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四五篇精读与略读课文外,还安排了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就是没有单元复习内容。没有教学内容怎么办?教师该怎么确定复习内容?    一、一教《走进童话》:自由解读 创编教学内容    《走进童话》是人教版四上第三组课文的单元复习课。按照往常复习课的习惯性思维,我很快就确定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除了言语储存不够、形成表达障碍,致使表达欲望缺失外,还牵涉到习作构思能力不足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被教师的高要求所吓倒了。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的文章要生动、具体、有高深的立意等等,让学生对作文望尘莫及。因此,理想的作文教学应细化指导,贴近学生习作思维,从技法入手,用情趣包装。每次训练夯实一项习作技能,为学生轻松作文铺设台阶。我执教的《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是我们四年级习作子课题组开
《珍珠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启示”中的略读课文,作者通过细腻亲切的语言描述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流泻下一时的感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而,学生能否真正读懂这份信赖且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得到真切的“启示”呢?  一走进文本,学生们就被那美丽的鸟笼吸引: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很明显,这是一次观察作文的教学。观察什么呢?笔者结合《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课后习题“我想泡点豆子,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以“观豆芽”为话题,巧妙地整合习作要求,衔接课内课外,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观豆芽》
对于大多数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多年的写字教学中不断思索,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了“入情·入境·入门·入格”的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四步教学法。  一、入情——激发兴趣  在写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写字、写好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就应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智慧地教学,有效
山姆·史沃普是位童书作家,受邀到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教三至五年级的孩子写作。班里的28位学生来自21个国家,说着11种母语,能力参差不齐。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手中的铅笔成了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他们欢乐地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放飞想象,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毕业时,学生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一本真正精美的书——《树之书》。而同校别的班级的孩子,可能连像样的句子都写不出来,就更别提
【编者按】:不觉间,“他山之石”栏目已经成功刊出了两期,反响热烈。我们犹如掌勺不久却备受肯定的新主厨,赏光者众,固然欣喜,众口难调,则难免忐忑。为不负众望,我们继续为大家呈上的更应是营养丰富、色香俱佳的珍馐美馔。在本期,本栏目将继续刊登Phillip Ward教授等人撰写的系列文章第三篇,即《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果(三):让学生有所学》,同时,还将刊登三篇接受出国培训及访问的教师撰写的文章,主题分
词语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学生借助文本,感悟品味、体会词语包含的意思,从而领略作者的用词巧妙,使阅读教学有效落实,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词语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词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现象追述  1.三板一眼——教学方法模式化  常见的词语教学流程为教师出示文本中要求认读的词语,通过个别读、集体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读、学读,接着简单分
最近,笔者静下心细细地读了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也曾看过《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王教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课”的主张,让人耳目一新,对一些课例一针见血的点评,让人印象深刻。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又更深入地阐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慢慢地品读,随着王教授的理念而行,与其思想碰撞,越读越有了“莫让迷雾遮望眼,拨开浮云见天日”的感慨。于是,迫不及待地用“吸星大法”在书中吸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