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7-110-01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专题性、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
(4)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1)所谓文献研究型一般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网上资料,可以是对某一对象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反应规律的探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探究或反应条件的确定研究等等。
(2)所谓实验研究型主要是研究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实验设计方案的研究等等。
(3)所谓调查研究型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分类、综合和分析,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4)所谓讨论研究型一般是指学习小组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兼有上述几种研究。在目前试行阶段,一般的研究性学习都可采用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
五、研究性学习对现阶段中学教师的影响
1.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和焦点。人类社会经历了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后,即将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历史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已远远不够,至关重要的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可能。教师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更多的研究机会。
2.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过去,当教师谈到教书育人时,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来看,教师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必须具备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等。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变成研究者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以课题为载体、重在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学习方式,由学校教师开发课题,由教师和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共同开发。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基本方式,以使学生增长学力、养成个性、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宗旨的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二期课改中受到重视就不难理解了。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如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专题性、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
(4)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1)所谓文献研究型一般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网上资料,可以是对某一对象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反应规律的探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探究或反应条件的确定研究等等。
(2)所谓实验研究型主要是研究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实验设计方案的研究等等。
(3)所谓调查研究型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分类、综合和分析,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4)所谓讨论研究型一般是指学习小组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兼有上述几种研究。在目前试行阶段,一般的研究性学习都可采用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
五、研究性学习对现阶段中学教师的影响
1.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和焦点。人类社会经历了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后,即将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历史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本身已远远不够,至关重要的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可能。教师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更多的研究机会。
2.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过去,当教师谈到教书育人时,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来看,教师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必须具备正确的对科学和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能力等。
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变成研究者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以课题为载体、重在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的学习方式,由学校教师开发课题,由教师和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共同开发。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基本方式,以使学生增长学力、养成个性、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宗旨的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二期课改中受到重视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