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一项很有个性化的工作,是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块,它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相互交流,沟通,解读文本,获取信息的多元化的课程。我们应该重视这个课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对问题的解答。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认为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新定位:一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二是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三是由中心发言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四是阅读习惯的培养者、引导者,以此实现成功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角色转变 合作伙伴 组织者
  
  语文教学由许多模块组成,其中包括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而阅读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模块。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未来教育“四个支柱”的一块基石。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作文水平。而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品德的修养、知识水平、情感表达能力、创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素养能否提高。而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角色了。
  英国教育家彼德斯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服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随着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深入人心,阅读教学的单一化已经被打破,文章意义解读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已不可逆转。教师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大包大揽,代替学生思考,甚至强迫学生接受我们的思维定势。这样的“越俎代庖”必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阅读教学,也无法提高教学的质量,而这时,教师的角色就要重新定位了。
  
  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师是以教书来育人,教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新课程标准》里关于教师的备课就提到,教师备课的三个方面: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对于教材,几乎每个教师都相当重视,然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就曾说过:“对学生教学与教育的成绩,决定于教师对他们的估计程度。”课前备好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抓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与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的积淀都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回归自我,体味学生。以学生的眼光来阅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难点和切入点,由浅入深。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作者的情感线索是难点,而学生最直观感觉到的是文字的美,景物的美。我引导学生首先从描写景物的文字入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有限,初读课文,只能模糊地感觉到作者文字的魅力,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删、改等方法,比如:将描写荷花的“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等词语删掉,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字改为“照”、“洒”等手段,来触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用语准确和生动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让学生感悟景物的特点,揣摩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信息源强调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这是单向的。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凸现着创造和生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启迪,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教师不应只是输出信息,也要获取信息,而课堂也应成为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阐述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伊索寓言》,作者钱钟书在文章中,举了九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翻出了新意,阐述了他自己的看法。而在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对这九个寓言故事,发挥想象力,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根据个人的认知情况和人生经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写作目的。不仅如此,我还超出课本的范畴,引用其他的寓言故事,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谈自己的观点,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交流,延展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
  当个好的聆听者,需要有耐心和信心,更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大胆想象,发表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哪怕是错误的。学生受到鼓励,感召和鞭策,才会发挥潜力,生成独特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很多的闪光点,甚至是我们料想不到的。
  
  三、由中心发言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在自身的定位上就必须体现出明显的学科特色和语文教师所特有的知识层面及全面的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在具体处理教材的操作中,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必须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去捕捉和引导学生的灵感,并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而放弃对教材文本的最终和最高解释权。
  一堂课可以有声有色,关键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文之中,教师不能够也不应该去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决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指手画脚。课堂要具有平等与民主的阅读学习氛围,教师能左右的仅仅是节奏和方法而已。开展阅读教学,教师除了要解决学生阅读中可能出现的卡壳、分歧等问题,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教《故乡》一课时,我根据小说的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辨别能力的特点,设计了几个题目:二十多年过去了,闰土的性格有了什么变化?根据课本找出证据。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自动分成了两派——一派讨论少年闰土,一派讨论中年润土。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更加重视对课本的理解,并寻找细节作为突破口,很容易就能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认识了闰土的性格特点。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题目;是什么导致了人物性格的改变?学生通过对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探究和讨论,顺藤摸瓜,逐渐接近课本的主题。
  
  四、阅读习惯的培养者、引导者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品味、感悟”的说法在语文教学领域一下子流行开来,使用的频率也一路飙升。从教学实践来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品味、感悟”是不现实的。然而,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品味、感悟文本的意蕴,也非易事。这需要语文教师做长期、细致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眼、脑、口、手、耳并用。除了读以外,还应重视听、说、写等多种方式。品味、感悟不仅靠自主的阅读来体现,还要在听别人朗读、与别人交流中加深品味、感悟的程度。其次,教师还应逐渐将学生的品味、感悟引向纵深。品味、感悟是有层次的,有人将其归纳为感性层面、悟性层面和灵性层面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眼睛和心灵与文本的直接接触,形成了直接感受;第二层次是阅读中已经开始理论的思考;第三层次主要是理性的探究和质疑。
  阅读不仅仅是课堂上的40分钟,也包括课外阅读,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经验体会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让学生不仅仅只为了解故事情节而读书,要读出更深的含义和韵味。特别是小说单元,学生的思维极有可能只是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和大概内容上,而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处挖掘,从人物性格,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意义上去挖掘。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具备了阅读的素质。因此,教师有责任将学生由第一层面逐渐引向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
  新课标实施以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态度和方法,但是教师与学生的学识和阅历是不可能平等的,所以教师满足于表面的平等,一味强调“你的理由”、“你的看法”,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自由散漫,进而有可能丧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因而,教师也要站稳自己的立场。
  总之,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提高自身的素质,潜心钻研教学。用教师的博学多才,用文本的语言魅力,以及师生合作的精神,开创阅读新天地,实现成功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仲林.走进新课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史绍典.“素养”谈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6)
  [3]于漪.课要追求“三动”的境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2)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一新生往往对学习充满好奇感,兴趣浓,学起来劲头十足,而初一的学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因此他们的成绩几乎直线上升,在初一期末或初二开始时达到第一个高峰。初二的学习难度逐步加大,学生感到有些吃力,兴趣渐减,在
作為教师我经常告诉学生:学数学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要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要求.但在一次不经意的教学中,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别样的理解.  记得2008年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九章第2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内容时,课本上有道例题2,所问的问题是“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浪潮。早在六十年代,育才中学在我国教育界率先进行了教改尝试。七十年代末期,段力佩校长在总结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
在对语言创新本质的理解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培养语言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把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到高职英语课程中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创新。
【正】 “2211”是沈阳市设立的“市民投诉中心”电话。你买了假货吗?可以拨打“2211”;你对政府部门办事拖拉有意见吗?可以拨打“2211”;你对环境脏乱不满吗?可以拨打“2211
中央决定1999年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以此推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决策无疑是极其明智和正确
南美大陆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而且历史上与其它大陆长期隔离,因此南美洲动物不仅种属特别丰富,而且拥有很多特有的珍奇的动物。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中提到的南美独有动物主
摘要:从生活中寻找一些生活用品,自制简单的教学仪器进行教学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活动的热情。  关键词:代用品 实验制作 兴趣 探究    新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设计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遇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探索有益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的培训机制、培训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效,这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
【正】 ’99中国(青岛)国际葡萄酒、蒸馏酒技术贸易博览会经过青岛市政府与法国波尔多展览委员会双方的共同努力,将于1999年10月27-29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本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