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外,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课程的研究进程中都曾致力于“课程心理化”的探索,即把心理健康的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互动关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充实、自信、愉快、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抓住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巧妙地进行学科渗透。
  1.巧妙讲究有机渗透,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注意目标设定、课堂管理外,更要讲究教学策略,一方面要注意“顺其自然”“该出手时才出手”,应尽量避免生硬渗透;另一方面要讲究“适时有度”,一堂课中用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那就不是学科渗透,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
  2.充分挖掘材料资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品德与生活课程里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生的各种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学做“小雏鹰”》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健康教材,可充分利用本课进行情感和意志方面的训练。我先在课件里出示一些画面,让孩子判断哪些同学勇敢、哪些同学勤劳,通过对比,培养孩子正确的判断能力;再让孩子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做一只“小雏鹰”;最后让孩子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循序渐进地做,而且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出成果。教师只要真正养成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习惯,就会发现思想品德教材中处处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3.准确把握两者关联,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思想品德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内容陈旧、工作层面浅的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范围;其次,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疏导”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因为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其相应的“内化”功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这样说过:“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的理智和道德的价值,一个是成长中的个人,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为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因此,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4.提高品德教师素养,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但教师也有着自身的烦恼:职称评定、家长对教师的高度期许、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等,这些问题也会让教师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心理素质较高的老师,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当成乐事而不是负担,以此保持健康的心理。
  5.运用多媒体助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网络中的图片、数据、多媒体材料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将这些资源有目的地引入品德课堂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好地理解教材,全面地认识事物,开阔心胸,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秋天在哪里》这课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秋天的美丽景色的图片。美丽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美丽的秋天里。我又展示了一系列人们收割粮食、摘水果等的视频材料,而后让学生发表见解,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要向勤劳的农民伯伯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全民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就与思想品德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思想品德课堂这个重要阵地,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建安街道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和深化阅读的内容,使读者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本文主要从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把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当成次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教学目标,常常对学生新颖的想像力不能赏识。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孩子活跃、灵动的思维强行压制到固定的模
PDCA循环是符合逻辑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的一种经过科学论证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导入PDCA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规范指导高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使其养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农村金融必须以互联网为依托,全面更新传统观念,革新落后技术,学习并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学习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建构自己的互联网平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改进起着举足轻重的功用,中国因为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而忽视了环境资源的保护,致使我国成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广安市通过几年的摸索,成功地
“尝试教学法”是著名的小学数学专家邱学华所创导,而“目标教学法”是来自于美国布卢姆教授提出“掌握学习教学法”。我认为,这两种教法各有所长,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于是,我
氨氮是一种化合物,含氮量高,氮在化合物中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是氨或者铵离子。农田中化肥经过雨水的冲刷未被土壤吸收而造成的流失也是造成污水中含氮量较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