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与歌唱的深度融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演奏与歌唱是音乐课程表现领域的两大形式,它们可以在表现歌曲的过程中进行水乳交融式的有机结合。演奏与歌唱在表现歌曲意境上达成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使演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更加充满美感和魅力。
  [关键词]演奏;歌唱;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102
  “演奏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密切结合。”(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遵循课程标准的指引,执教器乐研究课《萤火虫》时,我尝试把半音阶口琴演奏教学与歌唱相结合。演奏(课堂乐器的演奏)与歌唱是音乐课程表现领域的两大形式,它们完全可以在表现歌曲的过程中进行水乳交融式的有机结合。演奏与歌唱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使演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充满美感和魅力。
  一、 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融合,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那么,深度融合应该可以理解为两个事物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尽管演奏和歌唱各自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手段和规范,但音乐课堂上两者完全可以很好地融为一体。对课堂乐器教学而言,与歌唱的深度融合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去追求。
  1.演奏教学与音乐教材内容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进入普通音乐课堂的器乐演奏教学,与歌唱教学一样是音乐表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校外的器乐个别教学,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的一部分。音乐课中有众多音乐学习内容,器乐演奏教材完全另起炉灶的话,仅仅是时间上的成本就很难负担得起,况且歌唱和欣赏教材有很多优秀的适合器乐演奏表达的作品,完全可以为演奏教学所用。因此,与歌唱或欣赏教材内容融合,是演奏教学的必然选择。
  当然,在这个融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非常关键,既要关注演奏本身的难易程度,又要关注调性选择,还要关注作品用器乐来演绎是否具有表现力。因此,根据学生半音阶口琴学习的实际情况,可选择由流行音乐改编的合唱歌曲《萤火虫》。《萤火虫》歌词具有童话般的温馨,赞美了萤火虫燃烧自我照亮世界的高尚情操。教材采用的是朱洪编配的合唱简化版,合唱版《萤火虫》音乐更加优美抒情,更富歌唱性。C大调对于口琴演奏也很方便,旋律的歌唱性正是口琴所擅长表现的,而且两个声部演奏比歌唱更能轻松完成。
  2. 演奏的歌唱性表现需要演奏与歌唱融合
  歌唱之于儿童的意义非同寻常。歌唱是儿童最易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借助歌唱理解演奏是提升演奏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歌唱性是课堂乐器的生命力所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可能当堂完成大量演奏技巧的学习。演奏教学要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就必须有足以打动他们的美感。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难度、技巧要求不高,表现力却比较丰富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另外,演奏要优美动人,表现音乐的歌唱性是最佳选择,因为一般歌唱性的旋律速度不快,技巧难度要求不会很高,对课堂乐器来说非常适合。课堂乐器与生俱来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价值追求——以尽可能少的技巧难度达成尽可能丰富的音乐表现,表现歌唱性是它最合适的选择,可以说歌唱性是课堂乐器的生命力。如《萤火虫》是一首富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加上简易的二声部合作,口琴演奏会比人声演唱更有感染力。
  二、深度融合的前提条件——掌握连奏
  实现演奏与歌唱的深度融合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连奏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一般意义上的演奏与歌唱相结合,主要是指识读乐谱、音准、节奏以及各种表情记号等,两者可以互相迁移,也有声部合作上的彼此辅助。然而,这里说的深度融合不仅包含这些内容,还包括在音乐美的表现上的互融互通。要实现这样的融合必须有一定的演奏技巧作为前提,这个技巧就是富于歌唱性的演奏——连奏。连奏是课堂乐器美感表现的首要技能,它是表现歌唱性的主要手段。
  对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而言,连与断为最基本的必须要掌握的技巧。连奏技巧在所有课堂乐器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衡量演奏教学能否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指标。这里,以口琴(包括复音口琴和半音阶口琴)中的连奏技巧学习为例进行说明。
  口琴有自己的独特性,吹吸都可以演奏,它的优点是气息运用上更容易自如调整,劣势是吹吸之间保持连贯不太容易。连奏学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连吹或连吸的连奏
  这相对比较简单,一般用《救护车》来练习。如演奏方法是保持吹(吸)动作的同时移动口琴。
  2.吹吸之间的连奏
  如是最重要的连奏练习,要求保持平稳的呼吸用中弱的力度演奏,避免出现某一个音特别强,吹与吸转换的时候尽量做到不留痕迹。
  3.跨度较大的音程之间的连奏
  如需要加以练习,大跳中间保持微弱的呼吸狀态,既不要断又不能滑出其他经过音,一般大跳后的音稍轻一点更容易有连贯感觉,但歌曲情绪需要较强力度就只能靠内心感觉尽量做得更连贯。
  完成以上准备,歌曲的演奏就不会有大问题了,比如乐曲开始 1=C 4/4
  歌曲第一、第二乐句是持续的连奏,力度为mp。这里有连吹的连奏(最后一小节),有吹吸之间的连奏,也有相对较大音程的跳跃,学生可以在练习中逐渐掌握,而且每一遍的练习都能体会连奏的优美。这样不仅不会乏味,还能不断加深学生对歌曲美感的感悟和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出现了同音反复,在连奏中的同音反复必须在保持连奏效果的前提下轻巧吐音,同音反复的后一个音适当弱一些更有利于保持连贯的感觉。
  当前,演奏教学美感缺乏是重症所在。学生在器乐课堂听不到美的音乐,奏不出美的音乐,体验不到演奏的音乐之美,症结还在于连奏的掌握上。相当数量的器乐课堂还没有连奏的概念,不会连奏的演奏肯定表现不了断奏。没有了断与连,器乐演奏教学就被抽掉了最重要的基石。所以,能否用课堂乐器进行富有美感的演奏对演奏教学至关重要,而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连奏。   三、实现深度融合的实践操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有效实现歌唱与演奏的深度融合呢?答案是意境。表现歌曲的意境是歌唱与演奏的共同目标,也是共同归宿,在此过程中,歌唱与演奏完全可以相互促进与融合。因此,歌曲意境的表达是歌唱与演奏教学的最佳融合点。如《萤火虫》演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把表现歌曲意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来实施。
  1.歌曲A段结束处 1=C 4/4
  在歌唱教学中,学习渐弱的处理,学唱中体会渐弱的旋律是下行表达的一种虔诚和希望,在演奏中同样能够体会和表现。演奏教学操作如下:
  (1)掌握音位。根据歌唱教学对旋律的了解,在口琴上熟悉音位,能在一个八度的跨度内准确移位,并保持连奏的优美连贯感觉。
  (2)渐弱控制。渐弱的力度变化需要气息的有效控制,要平稳地减少气息量。
  (3)演唱体会。用哼唱体会音乐带给人的一种虔诚的感觉,然后用琴声表达,这种唱奏融合起来力度变化更加充满灵性,更能在打动演唱者的同时感染他人。
  2.歌曲B段开始乐句 1=C 4/4
  歌曲B乐段出现了两声部,而且是由弱起推动出来的极富动感的附点节奏。在合唱底子不够扎实的班级,用两声部歌唱不一定出效果,演奏则可以更好地表达。
  (1)找准音位。大跳音程的音位准确移动,八度大跳做到轻松自然。
  (2)把握节奏。附点节奏的准确把握和弱起节奏的推动感完全可以借助歌唱迁移实现。
  (3)声部演绎。加入声部合作,这里的合作可以是两声部合奏,也可以是一个声部歌唱另一个声部演奏的方式。用这样的合作表现人们对萤火虫可贵品质的赞美与歌颂,更能打动人心。
  3.歌曲高潮处 1=C 4/4
  全曲高潮处力度渐强,演奏与歌唱时一样腰上气息力量逐渐加强,不一样的是歌唱到这一句如果没有稳固的高位置很容易变成喊,演奏则相对轻松一些。教学中的操作如下:
  (1)节奏准确。错落有致的附点节奏与十六分音符,准确演奏会有一种向前推动的力量。
  (2)力度渐强。气息力量加上去,但不能过分。保持音色通透饱满,情绪充沛,但也容易出现气息加大、声音呆滞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用力的方法,平稳的腹式呼吸,腰部舒展的用力,琴声才会轻松又感人。
  4. 歌曲尾声处理 1=C 4/4
  歌曲尾声两声部渐弱,表现的是萤火虫逐渐远去但又依依不舍的情形。教学操作如下:
  (1)分声部学习。掌握各自旋律以及渐弱渐慢等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2)声部合作。两个声部合作,声部間互相倾听,一般二声部略轻一点,合作会更和谐。
  (3)哼唱体会渐弱渐远给人的依依不舍的感觉,然后用琴声表达。
  应该说,对音乐的表现和处理,歌唱和演奏各有特色,歌声比较直接,但在音域、音准上有限制;器乐的音准和音域就没有人声那么受限,但演奏借助于乐器表达,也有乐器操控性的制约。歌唱和演奏如果能有机融为一体,通过歌唱的介入帮助理解演奏,通过演奏的表达进一步感悟音乐,则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真正实现演奏与歌唱的深度融合,音乐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大美陽新我的家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满足英语碎片式学习的需求,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微视频 教学 听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32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听力能力达到二级的目标。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来看,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力的现象,尤
[摘 要]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建设水平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在“以本为本”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当具备的一般要素及特殊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本为本”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分析框架。遵循此框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原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应贯彻“以德为先”,关注学生的课程体验,强调“以
[摘 要]针对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和在训练中知难而退、懈怠偷懒及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应开展挫折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使他们勇敢面对各种困难,主动解决问题,提高体育运动自信,增强体育意志。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挫折教育;体育意识;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50-01  在體育
[摘 要]“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域拓展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把数学步道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多样化表征的学具,旨在讓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让学生充分认识1000以内数的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数的一般结构,为学生认识万以内、万以上的大数,甚至其他的数提供一个整体性、可移植的范式,也为数的认识的教学创造一个新的模本。  [关键词]1000;数的认识;全景式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
[摘要]明确发展思路,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与方针,也是各地发展学前教育的一条主要经验。近年来,宁夏区政府在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均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大价值,明确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农村为重点、注重学前教育普及与质量保证等发展原则,并高度重视和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公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推行乡镇中心幼儿园工程,重点建设农村幼儿教师
[摘 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學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观察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41-02  人们常用“聪明”一词来形容人的智商
[摘要]随着国内传统文化热潮不断袭来,文言文在统编教材中不仅比重加大了,设置的年级也从原本的五年级提前到了三年级。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同样也需要考量文言形式的学习规律。教师应以朗读为桥梁,让学生逼近文言文;以理解为手段,让学生感知文言文;以趣味为核心,促发学生亲近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朗读训练;理解感知;强化趣味;言语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
[摘 要]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数学阅读中,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阅读 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 训练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19  阅读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数学阅读就
[摘要]书籍是系统知识、思想与情感、文化的唯一传播者。小学是人生大厦之基础,书声琅琅应当成为孩子们芬芳童年的主旋律要想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生,就要深刻理解“书香育人”的理念,就要明确教师的引领作用,就要建构大声读、大量读的课堂,建构“学校 家庭 社区”阅读课程共同体。  [关键词]阅读;书香育人;教师引领;课堂建构;阅读课程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