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观察 提升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學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观察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41-02
  人们常用“聪明”一词来形容人的智商很高,我们仔细观察这个“聪”字,它由耳、口、心、眼四个部分组成,表达的意思是耳聪目明,这正是指观察能力。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提升和发展多么重要。观察是发明与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观察,人们无法在大自然中找到发明的源头;如果没有观察,人们无法创造出举世无双的科学技术。在小学阶段,科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观察的主阵地。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善于启发,培养观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大自然观察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的乐趣。学生只有在观察中产生兴趣,观察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才会积极地投入观察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开启快乐的观察旅程。
  例如,教学《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时,对于学生来说,土壤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因为每天上学都要踩在土壤上。这样一个既普通又常见的物品,到底有什么观察的必要呢?学生先入为主地觉得土壤没有观察的必要。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花坛中,指着花坛中的土壤告诉学生:“你们看,虽然是简单的土壤,但是在上面却可以生长出美丽的小花,而我们上学路上的土壤却不能够长出小花,这是为什么呢?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宝贝可以让小花生长呢?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在土壤当中找到的宝贝最多!”在教师对学生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后,学生对土壤的探究热情被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很好奇:“不就是普通的土吗?怎么还有宝贝呢?”而教师提出进行“找宝贝”的比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学生很快就分好了小组,利用小铲将土放在烧杯中,一个个聚精会神地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有的小组在土壤中发现了蚯蚓,有的小组在土壤中发现了植物的根,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屎壳郎……每一个学生都像着了魔似的,对土壤进行观察。最后,教师给予学生花的种子,让学生将自己挖到的土收集起来,把花的种子种在土壤中,看看小花是如何破土而出,散发出花的芳香的。可见,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上述教学中,教师的一番话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其中的比赛游戏更让学生兴趣十足,每一个小组都不愿意被其他小组超越,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土壤。另外,教师给予学生种子,也是为学生长期观察埋下伏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善于启智,培养观察的技巧
  在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技巧,因为学生的观察通常是无序的,一般是想到哪里就观察哪里,这样没有计划的观察会让学生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更找不到观察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技巧,让学生不仅学会制定观察计划,还学会利用工具来辅助观察,懂得抓住观察中的细节,达到更好的观察效果。
  例如,教学《植物的一生》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很多的果实与种子,有一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一些是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的。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水果上,讨论哪些水果好吃、哪种水果的颜色鲜艳等,根本没有注意到要去观察种子和果实。于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猜一猜,讲台上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教师的提问为学生指出了观察的方向和目标,也告诉了学生观察不能够停留在物体表面的颜色上,而是要观察细节,才能够找到果实与种子的特征。然后学生仔细地去观察讲台上的果实与种子,区分出西红柿是果实,杏仁是种子,葡萄是……这些有趣的发现,让学生对果实与种子产生探究的兴趣。这里,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果实与种子的区别,并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小刀对种子进行“解剖”,探究果实与种子的特征。这样教学,学生在课后也会去寻找生活中的果实与种子,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考一考自己的爸爸妈妈,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明白了观察的技巧,学习到了观察的方法,懂得由外到内进行观察,即从整体先观察,再不断深入观察细节。
  三、善于启心,培养观察的毅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往往学习十来分钟后就开小差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对于小学科学学科也是如此,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是无法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观察走进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观察的毅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观察中获得成就感,还可以通过科学观察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我们来养蚕》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养一养蚕,观察蚕从一开始孵化,然后慢慢成长会经历怎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观察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观察毅力的好途径。学生在拿到蚕卵后,需要用自己的方法将其孵化出来,如有的学生把它放到被子里,有的学生则利用“小太阳”让蚕宝宝孵化出来。在蚕宝宝孵化出来后,学生需要自己去摘桑叶给蚕宝宝吃,还需要准备好小盒子来饲养蚕宝宝,并隔两天就要换一次桑叶。学生看着自己养的蚕宝宝一点一点地长大,从小时候黑黑瘦瘦的样子长大成为白白胖胖的样子,成就感油然而生。当蚕变成蚕蛹后,许多学生都被吓了一跳,都来问老师“我的蚕是不是死掉了,这几天一直都没有动”。最后,蚕破蛹而出,生下了许多没有孵化的蚕宝宝。这时学生才明白蚕变成蚕蛹就像我们人类的怀孕一样——在蛹中怀孕,当自己的宝宝需要出生时就破蛹而出,生下孩子,完成了自己的生命过程。教师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下蚕的变化,写下观察日记,并让学生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合作,将自己养蚕的视频发送到班级的微信群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养蚕的乐趣。在长期的观察中,学生感受到了养蚕的快乐,会因为蚕吃不到桑叶而感到懊恼,也会对蚕很快吃完桑叶感到无奈,说“自己养的蚕宝宝怎么这么贪吃”,还积极地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养蚕的方法。如有的学生发明了一种好的铺桑叶的方法,可以让蚕更好地吃到桑叶而不会浪费。在教师的陪伴与监督下,学生完成了近两个月的养蚕观察活动。在这样长期的观察中,每一位学生都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一个小小的蚕宝宝的一生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生命,在生出自己的孩子后就死亡了。经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学生会更加敬畏大自然,并在自己动手养蚕的过程中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当观察变成一种乐趣后,学生自然会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观察,也能够长期坚持地去观察一些实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在科学世界中,事事处处都可以观察。因此,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授学生观察的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毅力,使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成为观察的小能手,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比三角形旋转前后每条边、每个点,以及整个图形运动前后、运动过程中数与形的变和不变,使学生认识到旋转的本质,能运用所学的旋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并欣赏数学的旋转之美。  [关键词]度量;本质;图形;旋转;全景式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10-02  课前思考:  “图形的旋转”属于“图形与
[摘要]在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课堂教学革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如学生“插嘴”便是其中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用纪律的条条框框强制束缚学生的“插嘴”行为,而是开始思考灵活的、科学的应对方式,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教师课堂行为的革新,更是教师教学思路、教育理念的革新。  [关键词]插嘴;课堂教学;优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
[摘 要]“多多”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守正出奇”为校训,进行了“多多”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利用“多多”成长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多多”吉尼斯关注每一个学生,“多多”实践团文化育人,“多多”少年宫练一技之长,“多多”学分卡创新评价。努力体现校本德育课程的多样性,供学生多元的选择,享受多彩的校园生活,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焕发自己的光彩。  [关键词]守
教育艺术首先是情感艺术。情感是教与学的中介与桥梁,是教育艺术的本质和灵魂。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必须手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性的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它的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相互交织。所以个人认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更应该是以情感贯穿始终的。  我们课题组在2009年3月开始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系列主题活动资源开发,笔者所定的主题活动为《家乡的美食》。
大美陽新我的家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能满足英语碎片式学习的需求,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微视频 教学 听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32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听力能力达到二级的目标。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来看,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力的现象,尤
[摘 要]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建设水平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在“以本为本”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当具备的一般要素及特殊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本为本”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分析框架。遵循此框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原理”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应贯彻“以德为先”,关注学生的课程体验,强调“以
[摘 要]针对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和在训练中知难而退、懈怠偷懒及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应开展挫折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使他们勇敢面对各种困难,主动解决问题,提高体育运动自信,增强体育意志。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挫折教育;体育意识;体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5-0050-01  在體育
[摘 要]“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域拓展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把数学步道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多样化表征的学具,旨在讓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让学生充分认识1000以内数的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数的一般结构,为学生认识万以内、万以上的大数,甚至其他的数提供一个整体性、可移植的范式,也为数的认识的教学创造一个新的模本。  [关键词]1000;数的认识;全景式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
[摘要]明确发展思路,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与方针,也是各地发展学前教育的一条主要经验。近年来,宁夏区政府在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均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大价值,明确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农村为重点、注重学前教育普及与质量保证等发展原则,并高度重视和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公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推行乡镇中心幼儿园工程,重点建设农村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