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中长跑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肺活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指标水平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等)。课余时间及节假目参与户外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儿童微乎其微,在存在的问题中,耐久力差尤显特出,多表现为厌烦,没兴趣,甚至畏惧。本文拟对此严重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现状探析,提出对策,供同仁们指正。
  [关键词]心理健康;身体素质;中长跑;体育锻炼;负荷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近4年的我校六年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资料分析、访谈调查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对我校07年、08年、09年、10年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水平测试均值进行比较,呈连续下降趋势,50米x8往返跑和肺活量指标逐年下滑。
  
  2.2 分析
  2.2.1 学生普遍着眼于文化课学习,忽视了身体锻炼,节假日大多穿梭于各类辅导班,根本没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而当进行50米× 8往返跑测试或练习时,在身心方面都感到疲惫与不适应。
  2.2.2 家庭对子女升学考入重点中学期望值太高,本地区考入重点中学“前10位免学杂费”对家长的诱惑力太大(不然需缴近两万元方能进入该校学习)。这也是导致家庭力挺子女文化课而轻视体育锻炼的症结之一。
  2.2.3
  社会舆论普遍反映“××学校考入×x中学前10位几人,前100位几人,前200位几人……”,再加上不少小学利用各种媒体“八仙过海”式的宣传造势,促使诸方面重视文化,轻视体育的现象愈演愈烈。
  2.2.4 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她)们历经困难相对减少,随着丰厚的物质生活,对生理、心理负荷较大的中长跑训练,多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少有坚强意志品质表现,遇到事情较轻易自我满足,克服困难内驱力不足,意志力薄弱,情绪消极。
  2.2.5 中长跑技术简单,动作单调,无味枯燥,练习手段与练习方法单一重复,也是学生较难发生兴趣,产生厌恶的原因之一。
  2.2.6 中长跑项目跑程长。持续时间较长,而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一抑制过程,难以具有迅速转换能力,而中长跑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的心理体验,正好与独生子女容易满足、很少吃苦的心态相悖。
  2.2.7 不同级别的广播操比赛、验收,加上《初升的太阳》、《雏鹰起飞》这二套操较复杂,所以体育课被广播操占有了不少比例;试想:节假日家长有空的话,与子女一道进行锻炼,也是以球类、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而不是陪子女做广播操,而体育课堂教学因此被占用不少,剩下的课时在跑、跳、投掷、韵律、技巧、五禽戏、武术、球类、游戏等基本教材的教学实施中,还有多少课用于中长跑。
  
  3 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无论是“兴趣体育课”还是“传统体育课”,也不论是贯彻大纲还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不应只是“皇帝的新装”,体育课本身就应让学生通过承受一定量的身心负荷,达到超量恢复。如果儿童连这一点困难都不能克服,将来还能谈什么意志力,说什么交往。所以转变各级领导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作为首要问题急需解决。
  
  3.2 加强教育,明确目的
  利用室内课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们由“要想拥有其他任何物质生活,首先要拥有健康,只有具备健康,才有可能拥有其他”人手,直到懂得将来才有可能为祖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明确中长跑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中长跑练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不怕挫折与困难、自觉严格要求、积极锻炼的习惯。
  
  3.3 让学生了解身0特点与“极点”的知识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了解“极点”知识及其生理、心理机能特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易疲劳易恢复,可塑性强,当中长跑跑进一定距离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而产生马上想不跑的感觉——极点现象出现后,及时帮助学生调整步伐,坚持跑进,克服极点,从而清除对中长跑的厌恶与晨惧。
  
  3.4 重视准备、整理活动
  不少学生缺少中长跑的体验,故认为准备活动会消耗体力,影响测试成绩,结果“极点”出现较早,消退较慢;而整理活动往往被学生认为多余,不如躺下休息。这就需要我们对“推迟极点”与“偿还氧债一身轻松”作必要讲授,让儿童们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轻松进行整理放松,直至完成教学任务。
  
  4 综述
  
  当今在学生中所存在的中长跑畏惧现状,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状况,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设计出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树立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克服身心惰性,消除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为健全学生身心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径》2004年1-12期。
  [2]《体育教学》2005年1*12期。特刊。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4](美)B·J·克拉蒂:《现代运动心理学》韩进之等译,1984。
其他文献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纵观数学发展历史,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这一合理猜想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例如,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一、引领学生乐于猜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入, 更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改革英语课堂教学, 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快乐、自信地学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只要在“趣”字上下功夫、挖掘教材、灵活运用,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充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教育要体现“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力、想象力,初步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坚持
【摘要】分析高考试题,掌握课改精神,积极采取措施,依据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高三的复习达到高效。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的试题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这也给高三的生物复习带来一些改革。但是我认为高考生物的复习不管如何改变,都必须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的要求为根本,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启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勃勃生机。新课标要求将语文的学习空间扩大到社会、自然等更广阔的领域;新教材除了必修教本外,还有必修读本。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空间在不断的向外延伸。语文学习,不能只以课堂为学习阵地,它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它自身的空间。生活无处不语文的观念、大语文观念是这些年来提倡的语文学习观念。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单项交流为多项交流,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据调查显示: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大多数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变
【摘要】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各种教学理论此消彼长,相应的教学法也层出不穷。本文回顾了“听说教学法”产生的理论背景、社会背景;阐述了它的主要特征、优势、不足,以及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    自19世纪以来,随着各语言学流派的不断涌现,不同的教学法也随之应运而生。也可以说,每一种教学法背后都有一种语言学理论作为其支撑。听说教学法也是如此,它以美国结构主义语
“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这是发现杠杆原理的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这句话曾激起许多青少年的学习激情,发誓将来有朝一日能“搬动地球”。“阿基米德”们真能撬动地球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杠杆的五大要素,熟悉几个名词:即: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研究杠杆后,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为:F1L1=F2L2  这
朗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用好朗读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困惑,比如
如何上好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从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一、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