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s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预习就是课前自学。学生通过预习,对不懂之处心中有数,从而主动听讲,与教师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着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师只是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这样,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更有针对性.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点拨,就会水到渠成。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新的阅读理念要求我们,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害怕课堂气氛太冷清,所以不由自主地将本来学生要“跳一跳”摘到的“果子”都放到了其伸手可及的地方,甚至于喂到“嘴边”,造成教育的惰性。你一问,我一答,但可惜的是往往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束缚学生,甚至越俎代庖。看上去,教学过程流畅,没有任何缝隙。但是,这种“无缝对接式”的教学活动有多少黄金含量呢?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一上讲台就“忘”了学生,讲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也听之动容,但过后也就忘了个干净。因为学生大脑并没有开动,思维并没得到训练,成了课堂的应声虫、活道具。表面看上去,上述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很不充分的。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此时,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拽着学生往前跑。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长久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我喜欢阅读,但阅读与我无关”的思想。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高效”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而当一个重磅的问题投给学生后,不妨学会等待。就像一支交响乐,行至舒缓处,听似婉转低吟,实则酝酿着一场暴风骤雨。同样,表面上鸦雀无声的教室这时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空白”,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等了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高潮来了。思辨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发挥。
  四、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马琴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感情的宣泄,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五、教学设计要紧扣文本特色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到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抓手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学生自己的语言尽管幼稚,但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尽管不太流畅,但是经历了思维碰撞和表达自己真實情感的过程。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紧扣文本特色,深入地挖掘文本背后合情合理的“工具性”,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文性”而服务,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注意一个“导”字,突出一个“研”字,抓住一个“练”字,注意一个“调”字、全过程贯穿一个“乐”字。具体作法是:  “导”——创设情境,乐中异新  乐导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学生的求成需要心理、兴趣的随意性心理和好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形成一般有故事导入法、设悬激趣导入法、趣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 引入法等。导入新课时尽可能生动具体地讲清学习
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小学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经常出现不少让我们感到不该犯的错误现象。特别是混合运算中会出现一种同级运算出错的现象。这让很多家长和老师感到很头疼。部分家长和老师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惊人相似地归结为“粗心大意、马虎草率”。这“粗心大意、马虎草率”一般是指过失性的失误,即本来不该错的给弄错了,这似乎纯属偶然,其实这偶然中有必然,而苏教版教材从源头上着手从根本上减少了这种错误的发生。
【摘 要】本文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浙江省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已有四年,经过四年的课改探索和实践,大大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师观念的转变,深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还存在历史课仅仅被当作
【摘 要】众多反例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惊奇”中发现不同,在“警醒”后学到知识。在新课程改革大趋势下,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担负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任,而反例的应用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反例 高中数学 教学效率    一,反例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整个数学发展史中,发现一个正确的命题固然让我们欣喜,而发现一个命题的错误之处也同样重要。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必须严格地从所给条件出
随着物理新课标的深入推进,要求高中生以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这要求高中生要逐步健全其能力结构,提高其能力素养。笔者发现,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素养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高中生不知道如何应用适当的数学方法来处理物理问题,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物理学科的考试中显现的尤为特出。近几年特别加强数学方法的考查,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找出物理量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加深对“位、构、性”统一关系的认识。  2、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
知识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要为知识经济夯实基础,这就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对此,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1、朝着大目标,落实抓眼前江泽民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讲话中曾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那时,中国将跨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人民将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实
【摘 要】采用激趣的方法,对拓宽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探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激趣 数学教学 作用    激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缺乏自觉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就难以认识和理解教材内容,也就难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同时教师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学,抽象的定义
【摘要】运用余数方程ax≡c(modm)周期表的自变律和周变性质,对首项余数进行模运算再转化。简明扼要地推算任意两个不等的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余数方程的整数解。运算过程紧凑严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比较传统的方法,显得更为简明,快速直接,不拖泥带水,容易记忆,使用方便,结束了一次同余方程不可能用公式一次计算的历史。  【关键词】余数方程;周期表;自变律;公式化    余数方程ax≡c(modm)(
探究实验教学是新课标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是贯彻“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美国教育家施瓦布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并随后被各国普遍重视和应用。他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研究过程本质上一致,因此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由此发展自己的个性。新课标对探究实验教学的重视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