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与幸福:作为教育的起点与终点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朱永新教育文集·享受与幸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时,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朱永新先生一定会在这本书里帮助我们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设定享受教育与享受幸福的起点?如何抵达那享受与幸福的终点?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曾以《享受教育》为题作为“教育在线文库”出版过单行本。现在收录在文集之中,且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影响与意义自然又非寻常可比。
  享受与幸福在这里是一种具有精神高度的内容,当然,朱永新先生的教育意义,并不是排斥或拒绝可以从教育里享受到的世俗意义上的幸福。读完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享受与幸福是一种优美的教育情怀,而这一教育情怀的生成,一方面固然是作者因沉醉于教育的探索而获得的会心与喜悦,另一方面,则是从朱永新先生的角度而言,享受与幸福,来自于敏锐的教育视角,来自于一个人的教育关怀意识。而这一教育视角与关怀意识的生成,是问题意识与焦虑情怀的驱动。没有某种焦虑,便不会获得一种快乐与会心,没有问题意识,也就不会对教育的未来有着一种乐观的向往与展望。当前的教育问题其实包含了诸多解决的可能与更多的明天的希望;而当前的焦虑,则会引发内心对教育真谛的真正的寻求与向往。
  朱永新先生定位自己是一个集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等角色于一身的人,这是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起点。因为只有这样的角色意识,心底才会真正有教育,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心田的沃土。然后,在这片沃土之上,小草生长,鲜花绽放,树木葱茏。这之后,才能真正地让心田享受阳光与雨露。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享受与幸福,正像我们所说到的小草、鲜花、树木,它们开始于一颗种子而终止于一颗心灵。而这种子,可能是先生极为称道的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也可能是深埋于内心的那种追求成功的欲望。
  关于成功,我觉得在朱老师的这本书里有着极其重要的论述。而这方面的论述,我以为接近真理的原因,就在于,朱老师揭示了成功中的德性的内涵,而这种德性的内涵,也才是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与成功的真正的起点。
  在《成功者本色》一文里,我发现朱老师对新加坡南风有限公司的“生意经”《成功者本色》的诠释非常有眼光。在朱老师看来,一个人成功的原因,大多不是因为他的才华,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朱永新先生列举了像“成功者律己,失败者任性”“成功者彻底地负责,失败者表面地负责”“成功者自信,从不妒忌他人;失败者自卑,善于妒忌他人”“成功者尊敬、看重自己,失败者轻视、小看自己”“成功者,‘人’是他最高最大的价值;失败者,‘人’是实现他目标的工具”这些条款并加以详细解读,都可以看出在教育的过程中,一个人要看重学生品性的教育,更要看重教育者对自身品德的修炼。
  对于成功,朱先生在这本书里讲述得较多,很容易让一些读者误认为幸福与享受的起点在于成功。其实,这样的看法当然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是,如果更深入地走进成功的背后去看一看这个问题,我们便可以断定,即便是以成功作为起点,但也仍然应该归结为德性。一种良好的德性与品德,是人生的太阳。德性的高尚可以突破人性与智力的“昏”与“庸”而走向光明的地带。这便是在朱永新先生早期著作《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这本书里,他与燕国材、袁振国先生就得出的一个成功公式A=f(I,N)的重要内涵。在成功六字诀中,我们看到,排列于前三位的是:信、望、爱。我觉得这同样是构成成功的德性内容。我也于此可以大体认定,朱永新先生所谓教育的幸福与享受,其起点正在这里。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样的所谓幸福与享受,光芒与愉悦便也随之黯淡无光。
  享受与幸福的起点还在于关爱与关怀。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朱永新先生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对孩子们的关爱。在那份关爱里,洋溢着一种喜悦与兴奋、激情与温暖。
  朱永新先生的教育关怀从来都是具体可感的,因而,这种具体可感的爱,在他的儿子朱墨那里存在着,在其他的孩子那里也同样存在着。《老虎拉车我敢坐——一个小学生眼中的缤纷世界》得以成立的深层原因,我觉得便是朱墨——这位已经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将他父亲的“育儿经”里那种独特的爱作了具体而生动的展现。具体地讲就是:教育如果充满幸福,那么,首先必须充满乐趣,孩子也必须得到他应有的童年与童心!上文已经说及的德性内容,其实重点也在于“人”的成立。而在这里,童年与童心上升到真正的人的渠道只在于坚持与坚守:坚持一份童趣与天真,坚守一份无暇与纯洁。朱永新先生引德国作家凯斯特纳的话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这样的教育期待与教育情怀,我们甚至可以说,少年时代的朱永新就开始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幸福。在那幻想与激情齐飞的初中时代,在那绮丽多梦的高中岁月,在传承着自己的父亲那种伟大的近乎信徒般的教育情怀时,朱永新其实为教育设定的幸福与享受,以及由设定而至期待,从来都是真切地进入心灵的;这种幸福与享受,也从来都是与劳动、平凡等非常质朴的东西绾结得非常紧密的。
  这样,我们就能够解释朱永新先生为江阴市环南路小学生日记选《放飞希望》写作序言《与日记为伴》,为苏州市草桥中学初二(3)班学生的作品集《(3)班的故事》撰写序言《为快乐喝采》 的教育行为了。当这些篇章里灌注了更多的教育情怀,写作者是幸福的,那些更其平凡而普通的作者也同样是幸福的。
  正是这一切,充分表现了朱永新先生悦纳他人与善待自己的情怀。而这些教育行为,我觉得都是幸福与享受的重要内容。
  除了这样的教育行为以外,眼光的生成也同样基于享受与幸福这两种关于教育的深情诠释。所以,在我们阅读《杏坛时评》《科研漫笔》《名家印象》《网络情怀》及《教育“定律”》时,我们便有了一副望远镜——一副洞察一个教育家精神世界的望远镜。而这样的望远镜,其架设者即是这本书的作者。
  通过这架望远镜,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体会到了生命美育、国家教育基准、民族精神甚至像吴文化及语文学科这一类教育的极其细微的内涵是如何化成一个教育家心中那份凝重的思绪、教育的激情和诗意的憧憬所汇成的精神之流。
  通过这架望远镜,我们看到了人格教育诗如何一笔一画地写成,看到了先辈教育们如何走出独具个性的教育之路,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下的大师们的灵魂……
  通过这架望远镜,我们生成了某种教育情怀,并将这情怀化为一砖一瓦,堆砌成网络里的无形学校与老师们的进修大学,看到了创造奇迹的青年教师,看到了精神家园的守护者,看到了用脚做梦的老师,看到了远程的美丽与虚拟的无限……
  同样,是这架望远镜,让我们发现朱永新先生的理性所凝结成的那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定律是如何昭示着更多的人生成某种教育情怀,生成一种教育期待,然后走进教育,享受教育所带来的无边的幸福……
  其实,也许我的这种阅读仍然只是一种误读。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而且,我同样可以断定的是,朱永新先生所谓的幸福也绝不是狭隘到只有一己快乐的内涵与重量。既然是教育的幸福与享受,那么,其质量的明净与优美可想而知,而被他所感染或给他带来这种明净与优美的人数之众也就可想而知。当这样的明净与优美变成一个个铅字,当一个个铅字成为一本书,一本大书,穿过尘世的纷扰的空间来到你的书案前时,我想,一种明净与优美的幸福也就同样在你的目光下生成,在你的胸臆间生成,在你的手下生成,在你的指间生成;而如果你是一个老师,在四角天空下的三尺讲台前,你便会将你的教育空间构筑为一个美丽的世界,然后,带给你的学生、你的同事、甚至你的校长……
  诚如,在寻求这种幸福与享受的路上,便会熙熙攘攘,幸福也同样会熙熙攘攘,联袂而至——终点:你、我、他的心灵!
其他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阅读分析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第五册第三课“点彩游戏”的内容编排,感到编者的意图和《美术课程标准》是息息相通的。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使用形象鲜明的美术作品来导入主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四能”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与载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其思维的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  一、现象  片断一。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境遇:“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小手举得高高;“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什么问题?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幸福,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幸福,完善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要关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高中政治哲学教育也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哲学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专业成长,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昨天回老家的时候,我终于寻到了答案。  在老家有一种蜂,它们的个体并不大,通身灰黑色的,常以钻竹竿或是椽子为营生,因此人们都称呼它们为竹竿钻。我对它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小时候顺着竹竿上的圆孔向里面吹气的时候,曾被它们蛰过,以至于肿痛得三四天都吃不好东西。但就在昨天,我改变了对它们的看法。  午饭后,坐在屋檐下闲谈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
作为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很多民族最初的母语文学形式。诗歌短小、精炼,智慧且空灵,用惊人的想像力推动人类的双脚踏上精神的幽径。而童诗也因拥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像、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成了最适合孩子语言学习的文字。因此。我们要常常带领孩子接触诗、欣赏诗、创造诗。    接触诗文,美化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
生活是写作源源不断的活水,初学写作,要把生活体验作为写作的材料,它是写话向作文过度的必经之路。  1 体验动态生活,学会有选择地写同样的故事  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我逐步地将生活中的故事引入了写话教学。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得去体验。可是要让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直接进行观察、写话似乎行不通,看到听到的东西在头脑中一闪即逝,不留痕迹,更别说能抓住特征,在脑中刻下印迹,进而描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  但笔者认为,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
早就听说阳光工资了,“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要兑现。虽然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本该欢呼雀跃才对,可我心头却还是像压着一块铅块似的。一是目前我们县对阳光工资的发放还在研究,尚未定出个具体方案,具体能增加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二是根据我的了解,其他县兑现了,但还是比本地区的公务员少了几百块。而且市、县、城市与农村有很大的差别,越边远、越偏僻,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增加的数
识字教学要树立“大语文、大课堂”意识,积极挖掘有效的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在时间、空间上拓宽学生识字渠道,让识字教学走向多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识字环境中认识汉字,运用汉字。然而,对照新课标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策略上狠下工夫。  反思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着力点偏移,往往花过多的时间提过多的问题去理解、感悟简简单单的课文内容,
在新课改中,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风生水起,但效果却得失参半。小学阶段,更多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需要以方法为指导,让学生在质疑中找到知识、通过探究来经历知识的构建,最后解决问题。  一、讲究提问技巧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靠问题来衔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效问题来引导学生生出疑问,在疑问中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