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名字“扮”标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消息标题也不例外,它就像“龙之睛”,历来被写作者重视。如何写好消息的标题,成了记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并为之费尽心血。在写作中摸索出很多好的方法,比如下面2例:
  赖昌星难赖加拿大(主)
  加拿大联邦法院宣判赖及其家人不具“难民资格”(副)(《洛阳日报》2004年2月5日)
  加拿大联邦法院驳回赖昌星申请“难民身份”的上诉(引)
  赖氏还能“赖”多久(主)
  专家称,他很难再翻案,但妄想以“拖”应变(副)(《大河报》2004年2月5日)
  两则标题都从新闻人物“赖昌星”名字入手,“赖”既是其姓,更是其行为的性质,用在这里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两个标题既抓住新闻事实,又突出其特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把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地点等相关的名字拿来,借题发挥、巧妙点缀,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拟从名字入题角度,对消息标题的写作作一研究。
  
  一、人名
  
  在消息标题的制作中,常常利用消息中人物的名字,将之嵌入标题之中,既点出了新闻人物,又切合消息内容,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标题:
  默然不默然
  前一默然指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后“不默然”反映了李默然振兴话剧、辛勤为群众演出的满腔热情。标题运用修辞手法中的反转。前半部分被肯定的事物在后半部分被否定,或反之,构成“A—不A”、“不A—A”格式。
  有时在标题中还可以用引题、正题结合的手法点出新闻人物。如:
  蓝天碧水间一抹明霞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此题不仅巧藏了报道对象伏明霞的姓名,而且艺术展示她“从天而降”高台跳水的高超技艺。同时,主标题巧妙地仿拟越剧《红楼梦》中的一句戏词入题,与“蓝天”、“碧水”、“明霞”相辉映,歌之咏之,“境”中生“情”,那欢快、祝贺、赞美之情,溢于“题间”。
  
  二、国名
  
  消息标题还可以巧用国名入题,既巧妙地展现了新闻事实,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
  美“立歼”对手伊“拉克”敌军(《新民晚报》2003年3月25日)
  这十个字,无疑是对美伊双方战略意图绘声绘色的描写。美国依仗其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心想打一场速决战,军方权威人士声称,3月底可结束战斗,有人甚至扬言48小时内可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先发制人,来了个“斩首行动”,想一举炸掉萨达姆;接着便是狂轰滥炸,想袭垮伊拉克的军心、民心。“立歼”——立刻歼灭,美军心态呼之欲出。
  而伊拉克呢,显然是吸取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教训。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在人力、物力、武器装备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因此不再奢谈拒敌于国门之外,而是力图打持久战,通过全民抵抗,把对手拖入“泥沼”,从而消耗敌人的锐气和实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拉克”——拉住、拖住以克敌制胜,同样一语中的。
  更妙不可言的是,“美‘立歼’”和“伊‘拉克’”都是国名,只不过前者是“美利坚”的谐音而已。把国名用于标题,形成对偶,已属不易;而又如此善于点化,和报道的内容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可以说是个奇迹。
  
  三、地名
  
  消息标题还可巧妙嵌入地名,熔新闻事实于一炉,引人联想。如:
  易水崇壮士(主)
  棋盘陀上纪念塔落成
  三青年烈士英名永垂(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很多人所熟悉的。燕太子丹及宾客送荆轲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凉。熟悉这段故事的人,一想到易水,就仿佛会听到这悲凉的歌声。在抗日战争中,易水之滨的狼牙山又涌现出了五位青年壮士,他们为民族而战,其中三壮士光荣献身,他们的胸怀和功绩都非荆轲能比拟。标题“易水崇壮士”,自然会使人联想起荆轲的易水歌,但一个“崇”字点出了革命英雄主义,一扫易水歌的悲凉之气。标题寥寥五个字,激起人们的联想,这种联想为新闻提供了历史背景,产生强烈对比效果,从而更加深了新闻的思想内涵。如果标题没有这个主题,只是标出了目前副题所写的内容,新闻的主要事实虽然交代清楚了,可是不能激起读者的联想和对比,从思想深度和感染力方面看,就难免逊色。
  四、电影名
  消息标题还可以用新闻人物所演电影名字,演绎新闻事实、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如《中国青年报》一则标题:
  一江春水流尽,八千里路行完(引题)
  
  白杨病逝(正题)
  
  白杨是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中的佼佼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她的代表作。这则标题巧借这两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名,画龙点睛地浓缩了白杨的艺术生涯。起到了令人回味不已的功效:一是文化味浓。对仗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形式,引题虽然不能说十分工整,但读来琅琅上口,所做描述为文艺界的名人,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雅气息,十分贴切、和谐。二是概括性强。用“一江春水”和“八千里路”这两部电影名的略称,来揭示女主角的扮演者是消息的主人公,同时,又蕴含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人生漫漫的感慨,可谓一语双关。主题中的四个字,也是精简到了极致,多一字累赘,少一字不明。三是寓意深刻。前一句,“一江春水流尽”,似乎是传递着人们对死亡的无可奈何和对白杨去世的无限惋惜。后一句“八千里路行完”,则像白杨的诉说:在艺术道路上的跋涉终于“谢幕”了,我的艺术成就让后人评价吧!
  五、诗名
  将诗入题,既形象地描绘了新闻事实,又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如1992年《中国青年报》刊登标题为《孔雀东南飞》的新闻,报道了由于善跳孔雀舞被誉为“金孔雀”的舞蹈家杨丽萍赴台湾演出的内容。《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中的名篇,以此为标题,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生动、高雅。标题中虽然只有5个字,但每一个字都有作用。“孔雀”是杨丽萍的代称,“东南”恰好符合宝岛台湾在我国版图上的方位;而“飞”又点出了杨出访乘坐的交通工具。5个字连在一起,诗意浓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隐约可以看出杨丽萍美妙的舞姿。引用能够如此“切题”,可谓妙手偶得。
  新闻标题的写作还可以将人名、地名、诗名等结合起来使用。1948年,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被派到南京接替马歇尔职务的是华莱士。当时南京报纸以《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作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此标题之妙在于,不仅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新闻事实的关键,而且在两人的中文译名上巧做文章,使其无论顺读,还是倒念,成为一副意思相同、对仗工整的回文联。
  巧用名字作标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直解,可拆字,也可联想等,不一而足,只要有利于表达主题,揭示新闻事件就好。何人、何事、何地、何因、何果是消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利用人名、地名等既能告知新闻人物、地点、特点,又包含深刻的意蕴:或表现爱憎情感、褒贬倾向,或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高雅的情趣,与新闻事实融为一体,起到巧妙传情达意的目的,构思新颖、别致,可谓一石二鸟。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以及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英语阅读
期刊
2003年10月25日.rn秋风送爽,晴空万里.祖国厦门东南海疆阳光明媚,湛蓝湛蓝的海面出现往日少有的温馨和安详.rn上午8点10分,我和新华社江苏分社老新闻工作者参观访问团的另两
初中数学是学生初中学习科目中的重要学科,而数学运算能力又是学生解题过程和学习的基本能力,犹如建造房屋的地基,无论什么类型的题目都要依靠运算能力来保证其正确性,因此,
初中数学是初中课堂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由于这门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因此,有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厌听厌学的现象,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日常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只要
不少实务界人士认为: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做新闻上手很快,但知识面窄,发展潜力不如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背景的学生。一些发展迅速的市场类媒体老总甚至说,这两年我们不愿意引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在几家欢喜几家愁中终于揭晓了,看到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的英语高考分数,平均120多分,多么赏心悦目!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写作部分的估算成绩,从总分中扣出
期刊
在我县所有中小学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安排指示精神,在本县教育局的带领下搞了各级类项目培训,让广大学校相关利益人了解儿童需求与权利,尊重儿童、关心儿童,能从儿童视角
期刊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就对该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提出不同意见.rn一、现行执行异议制度的提出条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