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这门学科包罗万象。所以相关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视野可以得到开拓,并将自身的审美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现阶段把传统的文化渗透到高中的语文教学之中,在如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已经逐渐地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要不断地利用这样的写作背景,在时间练习当中借助作者的情感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入,以此对高中生语文的学习素养进行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它可以发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高中的语文教学之中,在现阶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不断地将学科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使其发展和成长都可以得到良好的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不但可以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能学习到语文知识,增加文化底蕴的同时培养了爱国情怀,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及现状
  (一)价值所在
  高中语文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加深。另外传统文化应用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文学素养,所以传统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地理解民族智慧,也可以更好地获得审美体验,积极地树立起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现状
  1. 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有很多教师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通常都是为了学生的考试和升学,其他一些拓展知识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将学生的语文考试分数的提高放在了首要位置上,从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严重忽视。很多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认清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失去了原有的重要作用。
  2. 渗透传授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
  很多教师在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为了想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依赖教材,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得到重视,教师也没有根据他们的兴趣来教学,因此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太过于单一,通常都是学生在听老师讲,不仅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也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十分沉闷。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足够地认清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太过于依赖参考书和教材,导致了教学的形式十分单一。因此,这样的情况也是导致传统文化不能有效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特别明显的特征,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直接和开放,而是更加含蓄和内敛,同时也更加具有包容性,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文化氛围的严重影响。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要让他们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荷塘月色》就十分具有傳统文化的气息,只要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中的月色,突出了朦胧和优雅以及幽静之美。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更加充分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
  (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我们国家历史源远流长,这样的特点在我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对学生的课文理解进行提高,那么就要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精髓,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比如《出师表》这一篇文章,主要所讲述的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了十分大的期望,文章中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学生只有了解到了传统文化中这种赤诚的内涵,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诸葛亮为国的情感。
  三、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深刻解读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讲述的内容都是经过相关的学者和专家精心编制的,所以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具有传统文化,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促进。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要对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同时也要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与内容更加透彻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入,最终达到自己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实际对文章解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品德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明白内心的品德是最美的,不用只在乎外在或追求物质上的奢华,让自己的精神逐渐变得更加高贵美好,积极地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
  (二)朗读课文的时候感悟传统文化
  朗读不但是感悟文化十分重要的途径,而且也是学习语文知识时使用的重要手段。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师而言要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去引导学生读那些民族精神比较丰富的文章。
  比如,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展开一场朗诵比赛,让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加。通过这样的比赛,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准备参赛的过程,全心投入到朗读当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性格特点,同时也可以在这些优秀的文章中感受文化的精神所在。
  (三)根据作者的情感进行渗透
  在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渗透,可以更好地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方式也是让学生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语文的时候对作者的情感要合理地借助,把传统的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清楚如果想要把传统文化渗入到课堂中,那么就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不断的熏陶,并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正确地树立起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教师要把个人的情感融入作者的作品之中,让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和情感上达到有效的共鸣。
  四、结语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志刚.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学周刊,2016(30).
  [2]何西栋.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
  作者简介:姜懿玲,1982年生,吉林省四平市,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遗失了生命中一份独特的美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好书。为了重拾这份美好,九江市长虹小学开展了有书共读活动,意在鼓励教师阅读,引导孩子阅读,用阅读喂养美好的灵魂。  【关键词】阅读;有书共读;回归;美好  一、幸福的阅读童年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医专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母亲未上过学一直在家务农,爷爷奶奶已年迈,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个山旮旯里的农户没有男
【摘要】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细读指导与否、指导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效果的好与坏,更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快与慢。所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本细读的指导,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掌握的教学能力之一。本文在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
【摘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的语文水平受到阅读能力的重要制约和影响,同时阅读能力作为一种基本能力也在其他科目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而在传统教育视域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并没有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也因此,阅读能力作为提升语文学习水平的机要却成了木桶上的一个短板。可喜的是,伴随着课改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笔
【摘要】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写作”已经悄然进入语文课堂。和传统的大作文式的写作模式相比,微写作因形式多样、创作灵活、语言精简等而备受学生喜爱,并成为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微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同时,加强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作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被广泛地应用到国内各制造型企业中,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对产品数据缺乏有
该论文在对国外、国内车辆动力学实验系统运用计算机控制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动力学参数测试的方法和对测试的具体要求,介绍了试验台的总体结构,研究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