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细读指导与否、指导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效果的好与坏,更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快与慢。所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本细读的指导,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掌握的教学能力之一。本文在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也对文本细读的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和提升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将语文学习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得语文者得天下”“大语文”概念被相继提出,而阅读能力则是衡量语文习得能力的重要指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以及阅读分析能力的摇篮,因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日益突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急需面对和解决。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状况分析
  事实上,语文性质的教学内容除了拼读之类的需要硬性记忆的内容之外,或多或少都注定与文学有关。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进行基础的识字拼读写的知识传授之余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阅读教学。
  (一)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有的同學认为阅读就是打发时间的工具,有的同学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也只是简单应付,这些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多见的。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二)教师对语文阅读缺乏指导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水平偏低。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不到培养,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这样的阅读教学的方法过于枯燥和陈旧,导致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上一些事物十分好奇的年龄,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地认识或者接触这些事物。学生在对学习内容充满新奇的时候,更愿意学习而且还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以新奇心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冬天的小画家》一课时,老师这样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才一个谜语,好不好?”学生一听到谜语肯定就特别好奇,从而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接着问道:“同学们,有很多画家到冬天或者下雪的时候才会出现,你们猜猜这些画家是谁呢?”老师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当学生踊跃地回答问题之后,老师可以适当表扬学生,然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你们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作的吗?”接下来,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页,带着老师的问题朗读课文。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细读文本能力。
  (二)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
  一是带着问题阅读。比如说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提出一个问题:爬山虎是如何爬的?在老师提完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回忆爬山虎的样子。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疑问:爬山虎是植物啊,那怎么会爬到那么高的墙上呢?这时候老师可以说:老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你们信不信?学生的疑问就会更深:难道爬山虎真的有脚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个时候老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朗读《爬山虎的脚》,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是带着目的阅读。在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前,老师可以为他们设定一个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个阅读的任务,可以是识读几个重要的生字,可以是概括段落或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品味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也可以是提炼文章的主旨,还可以是分析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等。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这样的一个任务:细读文章相关段落,着重找出文中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对文章进行针对性的细读。
  三是带着阅读方式阅读。语文教师必须知道不同的阅读方式带来的阅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朗读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能够使孩子爱讲话,性格变得活泼,还可以刺激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默读比较适合中年级的学生,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课文,分析文中提出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认真读文章的习惯。浏览文章能够使学生在做题时,节约大量的时间,并且能够在浏览的同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够在答题时快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以提高阅读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对文章进行细读。想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刻的了解,那么文章中所包含的一些细节就不能放过,一些文章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细节的描写比较细致,所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找重点细节,体会文章细节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准确地掌握文章细节,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四)重视学生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效果。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练习,在学生初步阅读之后利用几分钟进行当堂检测。针对检测出现的问题,教师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细读,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来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将文本细读的教学环节落到细处、做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少走弯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阅有所获、读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欣.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3]陈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4(4).
  [4]周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5(5).
  [5]黄艺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52).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专用OCR系统——邮政信封识别系统。版面分析与字符切分是OCR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将文档图象按一定特征分割成文本、图象、图形或表格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更是成为诸多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文本细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初中生理解课文。因此,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文本细读的优势,本文从回归文本,立足基本学情;解析文本,分析关键词句;透视文本,解读情节构思;还原比较,体悟文本内涵四方面对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课文的讲解,经常花费多个课时研读同一篇课文,课外阅读在教师的眼中可有可无。实际上,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而群文阅读恰好可以弥补现阶段阅读教学的弊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群文阅读活动的创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以后学习各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是新课改的亮点,本文主要从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性、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学生的
【摘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遗失了生命中一份独特的美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好书。为了重拾这份美好,九江市长虹小学开展了有书共读活动,意在鼓励教师阅读,引导孩子阅读,用阅读喂养美好的灵魂。  【关键词】阅读;有书共读;回归;美好  一、幸福的阅读童年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医专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母亲未上过学一直在家务农,爷爷奶奶已年迈,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个山旮旯里的农户没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