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材“合理性”人性假设批判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中国,即便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导致学生自由缺失,这也是备受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其症结在于传统教材对人性所谓的“合理性”假设,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压迫的对象。从学生自由的角度来观照,传统教材的“合理性”人性假设对学生的压迫主要体现在:传统教材束缚了学生的兴趣与自由、缺少了行为的指导与实践以及抑制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教材;人性假设;学生自由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A-0052-03
  一、传统教材与自由缺失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材是在一个有目的的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所观察的、回忆的、阅读的和谈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1]。以小学数学的正方形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及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目的性的直观性教学观察现实中的正方形,然后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讨论中结合课本的知识获取关于特征的观念,进而掌握正方形的特征。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这样一个授课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的表现,然而实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仍由教师掌控,学生自由缺失的现象并未消失。教学内容是早已有所准备的。教师通过传统教材使学生掌握有组织的知识和成熟的技能,从而达到“为未来做准备”的目的。虽然杜威在其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能够自由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个性特征,但真正脱离传统教材的学生自由应当具有观察上的独立性、选择上的自主性、思维上的独创性。
  二、教材“合理性”的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一词在教育学中可理解为“对学生具体的本质所做的假设”[2]。对人性拥有怎样的看法,便会有怎样的教育主张与教育行动。传统教育通过对人性进行假设,从而找到适合传统教育内在本质的目的与方向,确定其价值取向。当它对人性赋予一定的设想时,传统教材便基于其“合理性”假设,开始了控制学生自由的旅程,学校教育中的唯教材现象也就应运而生了。
  1.可塑性或可教性
  每个个体生而对世界无知,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逐渐地成熟起来。由此,传统教材才有机会去填补从未成熟的人到成熟的人的发展过程中所缺失的那部分,去使人摆脱不完善的状态,这便是可塑性或可教性的表现。
  2.既定性与统一性
  传统教育将人视为既定的。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传统教材是用自身来定义什么是人发展的空缺,定义怎样才算是完整的人。传统教材将工厂生产模式复制到人的培养领域,它在适应社会需求、规模化培养社会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的同时,也忽视了儿童的个性特征、独特特质,让当下的教育成为了一种工业,让学生成为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成为了教育加工的对象。
  传统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为未来做准备,学生通过传统教材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促进自身发展,取得生活上的成功。在此情形下,传统教材的内容往往具有固定性、统一性,并且将儿童的经验排除在外,不考虑不同儿童能力和需要的差异性。
  3.驯化的“主动性”
  驯化的特性建立在人的主动性基础之上。主动性是人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作为前提的主动性,我们便能对客观对象进行学习,并将知识融会贯通。然而我们不能对这种主动性过于乐观,它终究不同于“自主”,传统教材只是在主动性的基础上达到驯化儿童的目的,它将儿童看作是被驯化的动物,逼迫他们去实现“主动”。
  4.工具价值性
  虽然当前人类社会一直强调人人平等,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人类无法逃脱社会阶级的“被划分”。事实上,传统教材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儿童期的生活经验、方式对统治阶级而言只具有工具价值,一切都是为成人社会服务的。
  每个个体都是历史的独特的产物,生而具有所属时代的特质及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在如今越发强调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氛围中,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从小便在家庭中形成了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个性发展中尤其注重自我中心。他们对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有抵触心理,甚至会进行本能的反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隐藏驯化意图,以各种形式让学生融入课堂的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充分的被尊重。然而这点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毕竟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之中。这种矛盾会形成一股倒逼力量,促使教师建构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自由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这为我们反思传统教材的形态、反思隐藏在其背后的人性假设提供了契机。
  三、学生自由缺失的具体表现
  我们总是在强调蹲下去和儿童对话,但即便如此,学生也未被当成小孩子看待,教师习惯将他们视为小大人,导致“儿童消失了”,他们无法选择自身所需,甚至存在的地位和价值也难被承认。
  1.束缚兴趣与自由
  传统教材是以科学的形式来呈现,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结构的,强调的是客观性;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编写的,强调的是公式化、定型化及系统化。而没有考虑到是否真正适合学生,学生能否通过传统教材获取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在使用教材时,教师通常只会照本宣科,学生成为了被灌输的对象,他们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逐渐地被驯化成统一的个体。总之,传统教材首先从形式上束缚了学生的兴趣与自由。
  2.缺乏指导与实践
  在课堂上,学生听了多少,读了多少,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怕整节课学生只掌握了一个知识点,而这恰恰是其需要的或是其感兴趣的,他们能在自己的情境中加以运用,便足以证明这一节课的价值。然而,传统教材未能给学生提供行为上的指导与实践,剥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行动力。教材本身是偏理论的,在学校教育中,知识与主动的行为脱离,成为了让学生记忆的东西。学生无法对传统教材的材料进行灵活有效地运用,而是被迫地“主动”去学习这些内容。这或许也能为如今大多数学生将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一现象提供一种解释。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近年来的办园实践中我体会到,遵循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努力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发挥环境的支持作用,引发幼儿主动探究  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可见
摘要:学科融合是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和必然选择,也是教师应有的学科素养和品质追求。然而,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更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的随意拼凑和混搭,而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诉求,有着特别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中,学科融合要注重模糊学科界限,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有效地解决学生所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融合;内涵品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
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最常用,同时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的常见模式是:师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统一结论。一节科学课如果能圆满完成以上过程就会被认为是基本上成功的。如果教师能别具匠心地让教学的各个环节带点儿设计感,学生又能积极踊
摘要:近年来高中英语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对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对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分析讲述仍占据高中英语课堂的大量时间,而对阅读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生英语阅读,可以培养语篇意识,有效培养语感,形成对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综合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所谓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在数学领域内一定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都具有质和量的差异,学习方式也千差万别,而教师不可能提供每一个学生都适合的学习方式,也不可能讲解到学生想了解的所有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探索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
摘要:当前,混龄教育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组织形式正逐步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视野。相较于某些因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受限而“被迫”开展的混龄教育,目前“主动”而为的混龄教育更倾向于关注班级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合理利用差异资源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混龄编班有利于营造接近于社会真实人群样态的环境,使幼儿获得多种社会角色体验,发展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主动学习;幼儿教育;混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
一、品德学科关键特质的内涵阐释  儿童经验是品德课堂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儿童发展的起点、基础,也是儿童发展的目标,运用学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指导儿童的生活,获得积极的,更丰富的,更具适应性的道德经验。这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不只是一个外在结果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个意义共同体,彼此在传递经验时达成共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儿童经验,站在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角度,学会理解、尊重他们,并恰当地
摘要:针对技能大赛选手的训练方法如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技能大赛成果如何有效转化成教学资源两方面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经验,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资源;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77-03  随着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经验的积累,各职业学校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与资源,很好地体现了行业领先的
词串教学是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方式,它以小学低年级段识字教学为平台,通过创设特定的画面与意境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词语建构、诵读积累、迁移积累和写字、阅读与写作等过程中形成认知整体美,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宗旨。单词在他们的自然环境中、以他们最常见的形式和他们的关系模式及结构出现时,才能够被有效的学习、正确的理解和单独的使用。目前小学语文词串教学在小学语文
摘要:创新学习环境支持学习变革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锡山高中着眼“未来”,提出了建设“江苏高中未来教室”的构想,努力在学校教室中实现教育理念、学习空间和信息技术应用三方面的协同融合,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向深度理解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方式、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创建互联网 学习环境的“未来教室”。  关键词:未来教室;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