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领悟文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宋代徽宗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考画家。第一位画师画出了深山古寺的全景;第二位画师仅仅描绘了密林掩映的深山古寺的一角;第三位画师与众不同,只是描画了一个老僧在山脚下汲水的情景。结果第三位画家的画深得徽宗的赞许。
  诗好,画好,原因都在于运用由实见虚,虚实结合的表现技巧。可以说虚与实相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项重要的审美原则。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正是这种审美原则的形象表述。其实现代散文也非常讲究虚与实的结合。散文的妙处在于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的审美原则,也是现代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现代散文重在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人生总是具体表现为眼前人物或身边世事,这就是所谓的“实”;眼前物或身边事触发了作者某种潜在的感想,从中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这就是所谓的“虚”。“实”是可见可感的形象,“虚”是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未显现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实”是为“虚”而设的,“虚”才是散文的本质,但只有“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感于车站送别时父亲臃肿笨拙的背影而自然产生的对父爱的复杂感情,这是记人散文的虚实结合;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是感于雨中登山之趣而生发的人生之思,这是游记散文的虚实结合;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是感于生活中的文字使用现象而提出的锤炼语言的看法,这是学术散文的虚实结合。这些都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典范。我们只有理解了散文的这一艺术特点,才能进一步解决散文阅读的具体问题。
  梳理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抓住散文的谋篇布局。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使“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进而向“虚”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问题。抓住《背影》一文中多处反复的“背影”的“实”与眷眷父爱和作者感激愧疚等复杂的人伦情感的“虚”的关系,就不难理出《背影》“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的写作思路。如果看不透这“实”与“虚”,眼前就只有混乱的故事,纷乱的情绪,也就无从分析文章的谋篇与布局。
  理解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体会散文选材取材的作用。散文惯有“形散”的特点,就是指它选材丰富灵活。对其“实”“虚”关系理解透彻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择每个材料的用心,体会其效果。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里用到了“郭沫若炼字”“杨雄醉骂潘巧云”“王若虚改《史记》”等八个材料,如果不懂得这“实”“虚”结合的关系,我们眼里就只剩下故事了。明白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找到作者选材的匠心:选材注重典型性、准确性、生动性,能有力地表达文章的观点。
  文章的内容常常有虚实之分,明者为“实”,晦者为’“虚”。即透出纸壁的内容为“实”,收于笔端的内容为“虚”。阅读时,从“实”出发,由此及彼,以“实”度“虚”,文章的内容会因之而丰富,形象会因之而鲜明,主题会因之而深刻。请看下面关于《孔乙己》4~11段的猜读教例。
  一、读“实”
  1.指导朗读4—8段
  (1)提示文段中省略号的停顿与意义。
  (2)提示文段中对话描写的语气和语速。
  2.分析人物
  让学生以“孔乙己的手”为话题畅谈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学生说话的子话题可以是:一双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手;一双替人抄书的手;一双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手;一双用来蘸酒写字的手;一双用来罩茴香豆的手……
  教师点拨,从这些文段中我们看到的手是一双意蕴颇丰的手,这双手活画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或爱慕虚荣,或自欺欺人,或自命清高,或鄙视劳动,或心地善良……这双手是封建教育和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控诉封建教育和封建文化罪恶的铁证。
  二、猜“虚”
  猜度与虚构:孔乙己后来的手(高潮部分的手)。
  小说写到的孔乙己后来的手:一双用来偷东西的手;一双用来写服辩的手;一双用来走路(最后走向死亡的手)。
  小说中不曾写到的孔乙己的手:一双在纸上写借据的手;一双向短衣帮示意不要取笑的手;一双挨打时,向人求饶的手;一双在垃圾坑里寻找食物的手;一双在地上爬着,沿街乞讨的手(每种手都由一个生动的故事来支撑)。
  现代散文中,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现代散文虚与实的关系是虚实相生。散文的着眼点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只有“实”十分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
  感悟散文阅读技巧,首先要透过作者的遣词造句充分把握“实”的特点,并抓住富于暗示性的语句,进而理解蕴含在“实”中的“虚”。其次,要理解散文中作者所动用的各种手段包括表现手法都是为了使“实”充盈而向“虚”转化和升华。
  鉴赏示例:
  阅读《都江堰》第二部分中的一段(打出幻灯片,便以学生阅读,让学生能充分地展开讨论):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问题:
  (1)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虚)?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引导阅读(用幻灯片逐点出示,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1)注意语意近似的词语:乖乖、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驯顺、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可见作者突出都江堰的水富有野性又驯顺的特点。
  (2)注意暗示性的词语:收伏战。这一词语暗示了人类修建都江堰从而征服了野性的水。作者的赞美之情非常明确。
  (3)作者在描写过程中为了使“实”充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
  明确:
  (1)本段描写都江堰的水,突出其富有野性又驯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人征服水的赞美。
  (2)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形象生动
  中国散文写作的主要点,是避虚就实,情理兼备。当然也常常是虚实结合的。由实及虚,或因虚及实‘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阅读时必须以实度虚,真正领悟到文章精髓。
  (作者单位:山西省清徐县马峪中学0304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出发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特殊关系,从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应用数学规律等方面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应用数学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应用数学规律;数学教学;作用  我们都知道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但较少进一步细化,研究三边的特殊关系,都是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雷尔指出:“未来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素质,提供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下面对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参与氛围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整个教育教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从教材改编及教法更新入手的。新课程只有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新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新教材的实际价值,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根据新教材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分享以下新教法。所提教法虽不全面,但很有针对性地突出了新教材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从
摘要:在主张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提出了“语文活动”这种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将“语文活动”纳入对语文的学习中不仅会满足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还会对语文的学习方法、教学目的、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活动;初中语文;价值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对学习每门学科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当今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是要求学生对于每门学
如果语文还要关注学生精神自我的塑造,而不仅仅只是言语实践,如果语文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仅仅只是训练言语技能,那么角色意识就不能不成为语文特有的意识从而得到高度的关注和开发,因为言语实践的一切情感、思想和个性活动无不是角色意识,而非存在意识(即现实意识)。如果语文素养包含言语技能和情感、思想、个性等人文素养两部分,那么敏锐的角色意识就是人文素养的标志。如果语文还尊重言语实践的规律,就会发现,一切
电费的计算是在正确判断电量所处档次的基础上,用乘法和加法算得,在思维的难度和计算能力上都是我们的学生能力所及,所以,在先解读了相对简单的水、煤账单之后,我们利用一小时的时间,一起重点解读电费账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作为家庭的成员,收集家庭账单,了解家庭的日常开支,他们从中也感受到了尊重和责任,所以也都很乐意去做好这件事。  一、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以致用的体现  PISA测试,上海
摘要: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的交际性决定了对话课的地位,所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对话;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以高中第一册(下)Unit 17 Nature Lesson 65为例说明以上的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的:通过Nature这一话题,学习日常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把握和坚持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本课教学按照“课堂导入——案例探究——小组讨论——案例探究——小组讨论——课堂总结”的建构实施教学。  (2)方法:①采用案例探究法,倡导新课程理念,启发学生思维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思潮日益凸显,并逐步渗透到校园教学领域,多元化课程实践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所谓多元化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根据目标任务和学生发展需要,从内容、方式和手段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活动,从而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多元化教学是一种情感艺术实践形式,是“以生为本”理念和“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体现,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多元化已成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