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校发展层次的几个抓手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层次与品位。校长不仅要善于“管”,更要精于“理”。精致的管理能为全体教师指明方向,增添动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好航向,谋好路子。本文将结合笔者十多年的任职经验,浅谈提升学校发展层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生管理;师资建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7-02
  Several Grasp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chool
  DU Limin  (Fugu County No. 5 Primary School,Shaanxi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principal is the soul of a school. He determines the level and taste of the school's development. The principal must not only be good at "management",but also be good at "management". Exquisite management can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and increase motivation for all teachers;set a good direction and find a good wa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author's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mployment experience to discuss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hool development.
  【Keywords】Development education;Student management;Teacher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Campus culture
  1. 学生管理:突出养成教育,突显文化素质
  毋庸讳言,受一些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不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引起了社会关注,做好学生养成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课题。事实上,只要我们真正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学生德育工作是一定能够收到实效的。在乡镇初中任校长的几年,我一直坚持在新生进校之初,就强化《守则》和《规范》教育。此后围绕常规,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确立一个专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诸如“围剿”零食、清净教室、倡导课间文明休息、倡导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倡导社会公共场合礼仪等等。同时还注意常规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性,除了老师讲、学生议、课堂讨论之外,还进行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社会实践体验等活动。加强评价工作,坚持每天一评,每周一总结,如开展申报卫生免检班、考试免监班、无零食班、仪容仪表示范班、言行文明示范班等等,申报活动让学生自查自律自评,长期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一定会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表现。
  德育上的问题生也往往是智育上的后进生,学校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理念下,应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们先后开展了“成长1+1,1+2”活动,每位教师由学校统一安排领养一名后进“子女”,特别关照好单亲、离异等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建立好问题生帮扶成长档案,定期保教,定期转化。
  2. 师资建设:呼唤敬业精神,打造专业技能
  教师是立校之本。
  首先,学校应通过宏观决策,引领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加强队伍建设的方案》。坚持师德为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组织各种岗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考评机制,激励教师岗位成才。
  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奉献。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当成事业去做,而不应该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讲良心、负责任,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要坚持师德标兵评选和教育行风建设、先进表彰相结合,树先进、立典型;要通过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落实好改进措施,确保教育行风人民群众满意率处于高位水平。其次要通过岗位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要对教师进行“常规”培训。让全体教师熟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常规要求,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培训内容有《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要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以及实验教学管理规范、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基本要求等。对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教师,还要对其备课、上课,尤其是备课进行专题强化培训。成立学科备课组,相对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备课组长,新入职教师跟学跟备。对入职不足的两年教师,明确要求其每节备案力求做到“四看”之后再动笔:一看教材,熟读当节,回顾上节,预知后面几节;二看习题,看教材相应练习题,看相关练习册习题,明确训练点与考点;三看《教师教学用书》或其他参考书,认识所授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领会对所授内容章节的分析;四看成功、成品案例,参考成品名优教案与课堂实录,借鑒有效方法,启发自身教学。新入职三年内的教师必须提前三节储备教案,上课前需备课组长审阅签字。   (2)通过青蓝工程,新老教师建立结对关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骨干教师对新任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给予指导和帮助。每学期前十周,指导教师听评新教师上课五节以上,新任教师至少上一节汇报课(附课堂实录)。新任教师要对照课堂实录反复自诊,并与指导老师一起集体会诊。师对徒的讲课、说课等要积极鼓励、精心指导,尽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
  (3)要建立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架构体系,设立新上岗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展评,学科能力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比赛等形式促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4)开展校本研究,通过网上继教学习、阳光师训、国培计划等活动,展开校内校本研究,提升专业素养。
  (5)选派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借鉴先进学校、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此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有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3. 教学改革:高举质量大旗,推行有效教学
  要切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探寻“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努力推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1)常态下的低效课堂表现。“代言”“包办”“满堂灌”是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低效运行的突出表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推行“有效教学”,应该先来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靠“早起床”“晚睡觉”“战题海”“抄课文”等方式来提升教学成绩,无疑只能一步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课堂上无效的提问、冗繁的讲解、伪合作、假讨论、随意凑合的习题训练等,既耗费了同学、老师的许多宝贵时间,又使孩子们失去了对本科目学习的兴趣。鉴于此,首先要找到无效教学的表现,并帮助分析原因。比如课堂教学,就可以安排课堂视导的方法专题研究一些教学无效的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教学”的要求和规范。
  (2)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简单朴素地讲,有效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教师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有成果,无论是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是有所收获的。而且,这种收获是比较轻松的。有效,在理论上不只是指成绩提升,主要看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看学生课堂知识迁移能力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否灵活。当然,学生成绩也是要的,它毕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最直观、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3)怎样实施有效教学?首先,努力转变传统课堂教学高耗低效三大表现:一是只注重“教”不关注“学”的主观性,一切教学活动开展都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主观要求出发,我完成任务即可,不考虑学情,不考虑接受程度。二是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只注重传授书本本身浅表性知识,不能通过知识学习培养应用能力,更不关注学生思维方面训练。三是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方法上把学生当被动的接受器,简单地灌输、粗暴地斥责。
  为转变上述三种不良表现,学校要从实际出发,通过构建“问题导学,任务驱动”课堂操作模式,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实在每一节平凡的课堂中。
  第一,在内容结构的设计上,采用“问题导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时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设置问题时,有梯度、能回答、有新意;设置任务时,体现层递性,把握难易度,既要兼顾大多数,又要考虑少部分“拔尖生”。
  第二,在教学的组织上,提倡组建学习小组,并采用捆绑式评价。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内有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可以保证在讨论的时候有人“问”、有人“解”。对小组的评价采用捆绑式,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个人荣誉即为小组荣誉。这样,小组内成员就会互相帮助,互督互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第三,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上,力求使课堂在有效基础上更加有趣。所谓有趣,就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40分钟过得很快,下课后还盼着第二天再能听这位老师的课。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的效果呢?一方面课堂语言诙谐风趣,让课堂妙趣横生;第二,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觉得他们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第三,巧妙引导学生讨论,且讨論越热烈越好,这样思维火花才能得以迸发;第四,善于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要出现一部分热烈一部分冷漠现象;第五,恰当的、有指向性的、有指导意义的、激励性的评价会推动课堂既有趣又有效。
  第四,多练多考,及时反馈。精选题,限时练,限时考,有助于我们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考是最认真的学,通过考“暴露”出学生的不足与欠缺,“缺铁补铁,缺钙补钙”。练,可以通过小组内轮换命题考察,学生互评互改、互相讲解,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对于课后作业,课外训练,我们一直强调精选习题、认真批改。我们认为,老师选好习题布置为作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态度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操作,老师与学生就会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就会有质的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走入正常发展的快车道。
  4. 校园文化:坚持特色办学,实现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教育力,一所学校的名片。在我们看来,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品牌。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都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四个“走向”,即走向常态,走向校本,走向课程,走向特色;在手段上,坚持“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特色由教代会确定,不能随意更改;落实于整合,整合是全方位的;提升于科研,校园文化特色应与办学思想相一致,要作为课题不断研究,通过评估来促动,不断调优调特,努力构建起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学校特点的高品位校园文化。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清主次,切中关键,抓紧抓牢提升品位的“牛鼻子”。唯有此,方可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红.新课改背景下探析优化小学学校管理的路径[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8).
  [2]陈从芳.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初探[J].学苑教育,2018(09).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力,但因幼儿自身特征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制定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理论与科学游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学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科学游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介绍了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科学游戏需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科学游戏;幼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后,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培养新时代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文化科学素养、加强业务能力素养、巩固教育心理素养、扎牢专业基础知识、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注意教育艺术、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等,以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给幼儿讲授美术知识,这样美术课程能够体现出创造力,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文章主要是研究信息技術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59-02  Applicati
期刊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孩子各自的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教育学家说过:“孩子成功的前提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要想孩子进步,家长得提前进步。”小班孩子初入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丢下一个儿童,我们应该关注全体儿童。隔代教育就是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暂为抚养,虽说这些孩子会有父母关照,负责其学费生活费,但是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都只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没办法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感,从而存在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这些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片区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立足于片区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成长真实需求,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有效整合片区内的幼教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片区教研活动制度,科学设定片区教研活动主题,推崇专家为引领的教研活动模式,多形式开展线下和线上的教研活动,全方位创新片区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主动思考,提升能力,改进思维,卓有成效地提高片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推动片区学前教育上新的
期刊
摘 要:多民族杂聚区基础教育发展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必须要探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本文主要从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男女孩性别差异、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 要:小学中年级学生进入了“见解形成期”,极易产生过失行为。根据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一般步骤,笔者提出了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和实施路径:一是及时干预,认识错误;二是寻找症结,拨乱反正;三是反复刺激,行为强化;四是树立榜样,自我管理。  关键词:中年级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5-02  S
期刊
摘 要: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称为离别焦虑。现金社会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家庭对小班新生入园的焦虑情绪也逐渐重视起来。孩子入园焦虑的表现各不相同,家长对孩子的入园焦虑也表现各异。于是,在实际生活我们中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新入园的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等降低幼儿焦虑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关键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可以挖掘儿童的潜能,为儿童塑造健康快乐的性格,丰富儿童的情感,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本文概述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了对幼儿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意义;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