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和实施路径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中年级学生进入了“见解形成期”,极易产生过失行为。根据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一般步骤,笔者提出了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和实施路径:一是及时干预,认识错误;二是寻找症结,拨乱反正;三是反复刺激,行为强化;四是树立榜样,自我管理。
  关键词:中年级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5-02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the Correction of Negligence Behaviors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QIN Ling  (Economic and Trade Primary School,Taica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
  【Abstract】The middle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has entered the "consideration formation period",and it is very easy to produce negligent behavior.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and general step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the author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children's negligent behavior modification: 1. Intervene in time to recognize mistakes;2. Look for the crux,correct the chaos;3. Repeated stimulation,strengthen behavior;4. Set an example,self management.
  【Keywords】Middle-grade children;Negligent behavior correction;Strategy;Implementation path
  在整個长达六年的小学成长过程中,儿童在不同的年级及年龄阶段有不同年级具有明显的差异。到了小学中年级,儿童逐渐产生,对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惟命是从,而是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进入了“见解形成期”,出现了诸如“不听话”“讲歪理”“我就是想这样”等一系列典型行为。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控制能力处于过渡阶段,发展还不稳定,甚至处于行为控制下降趋势,常常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意志控制较差。在小学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在儿童身上出现了行为与能力不匹配,认知与经验不吻合,道德与规矩不稳定的特点,极易产生过失行为。
  过失行为是指发生于儿童的某些不符合道德要求而又未达到品德不良程度的行为。在中年级儿童身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因认知模糊而产生的过失。表现形式有不礼貌、撒谎、考试作弊等;二是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过失。表现形式有打碎物品、拖拉作业、与他人冲突等;三是因内心冲动而产生的过失。表现形式有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与他人对着干等。
  做好学生过错行为的矫正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一般步骤,笔者认为,若要有效矫正儿童的过失行为,应在取得儿童信任之后,先干预儿童的过失行为,找到症结后,再予以改正错误,正面强化,以达到内心转化,增强是非感,达到促使其转变行为的目的。
  1. 及时干预,认识错误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行为。虽然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但如果放任不管,听之任之,那后果将是可怕的。此刻,他人的及时干预非常必要。
  有一次,班中有位学生A因为犯了错误,害怕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于是两头蒙骗。笔者发现这个情况,及时干预,并在晨会课上将这个事例与全班同学讨论。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全班同学深刻明白撒谎是非常不对的。这时,A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当众承认了。但没想到的是,课后,学生B来到笔者的身边,哇的一声哭出来。她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该同学在早上默写的时候偷看了语文书。
  虽然,笔者教育的是A,但没想到的是连带教育了B,而且时机非常准时,正是她刚犯错误之后。笔者连忙抓住这个机会,表扬她自我承认错误的行为,并表示不会怪罪她。这时,她的眼泪一下子收了回去,可见她内心减少了犯错的惧怕感,也拉近了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重要的是,她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了。笔者又反问她,为什么觉得自己偷看是错的,她认为偷看语文书,虽然把字写对了,但不是自己真正会的知识,以后遇到了相同的字,还是不会写。看来,她已经在刚才的教育中,明白了自己的错误,那么接下来的教育水到渠成。在之后的学习中,笔者也观察到,她再也没有类似于偷看或者抄袭的行为发生。及时的干预帮助她从认知上准确地界定了撒谎的类型和性质,帮助她矫正自己的过失行为。
  2. 寻找症结,拨乱反正
  儿童的过失行为多种多样,其背后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如果仅仅是发现问题错误,及时地干预一下,便能矫正所有的过失。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给了我不少启发:老师在面对儿童的过失行为时,应该寻找症结,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才能使用恰当的策略。
  (1)正视问题,宜疏不宜堵
  在儿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些错总是要犯的。我们不能将儿童的过失行为看作洪水猛兽,一律堵住,“因噎废食”,而应该正视问题,及时疏导,毕竟错误犯得越早损失越小。比如,当儿童学人说脏话时,不能一味严厉批评,可以让他想想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当儿童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时,不如递上一张草稿纸,并尝试欣赏他的“美术作品”;当儿童跟老师顶嘴时,老师反思自己是否言语表达不妥,再尝试与其沟通。把学生的过失当作一个问题来思考,才能便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正向解析,宜疏不宜避
  当我们看到儿童的过失行为时,一定要解析事情的前后,儿童的自身、环境的组成等,看到错误的价值。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往往儿童犯错的点正是他需要成长、谋求发展的点,是思维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看到差错中的正确,不要规避错误,大胆疏解。笔者身边有位年长的班主任,她的班有“专人包干”制度。有一个孩子总是擦不好黑板,于是这位班主任专门请他擦黑板。他时有忘记擦黑板的时候,有漏掉没擦的字迹,有把黑板擦得黑一块白一块的情况,但不管如何,他的擦黑板工作一直继续着。有一次,笔者看到他在厕所里奋力地拍黑板擦,便上前询问,原来是他发现了把黑板擦干净的小诀窍。看来,儿童往往在学和做的过程中错着错着就对了。把学生的过失错误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才能便于我们找到解决的方法。
  (3)正面管教,宜放不宜束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儿童的方法。看到过失行为后,老师自己不能急躁,而应正面管教。儿童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儿童在做事情时以目的为导向,信任他们,放手给予他们行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比如鼓励学生自己收发作业,自己布置班级,自己安排活动……把有过失的学生当作一个与成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我们的教育才更能寻求到正确的方向。
  在华应龙老师看来,教师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育学生,发现儿童的独特之处,因地制宜,“能顺木三天以致其性”。“化错教育”的关键,在于正视孩子的错误和过失,充分挖掘和利用过失行为背后的价值,拨乱反正,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
  3. 反复刺激,行为强化
  有些专家认为,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中年级学生是最难引导的,这主要在于他们处于心理、生理的发展过渡期,思维转化期,认知转变期,不稳定因素太多。那么,让不稳定固化为稳定,反复刺激是最有效的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句名言也说明了反复刺激对于行为强化的重要性。
  笔者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发现这些学生做事情拖拖拉拉,于是笔者在班级中开展小组竞争制度。组长收作业时,看哪一组最先收上来,哪一组加分;午餐时,看谁先把桌面整理干净,谁最先坐端正,谁先领餐;大课间活动时,哪一排第最先排好队,哪一排先进行游戏活动……一天之中,事事竞争,一学期中,天天竞争。这样的竞争,使得大家在做事情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能拖拉。当然,也有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动作实在慢,拖累全组,没想到其他组员自发就帮起忙来了:课间主动催作业,没达到标准的相互提醒等。处处存在的竞争机制反复刺激着学生的行为,时时的奖励机制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拖拉情况越来越少,互帮互助比比皆是。
  4. 树立榜样,自我管理
  小学中年级儿童是培养和塑造的关键时期,但儿童很难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这里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他人。但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又使得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无所适从,这时候榜样的正像引导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树典型引导
  且不论我们小时候到处张贴的雷锋、赖宁的画像,现代生活中那些医生、消防官兵等,这些都是榜样。我们现在的儿童更需要贴近我们生活的,最好是就在我们身边的“草根榜样”,这些榜样根据有说服力,更便于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行为。比如在班中,要无限放大每个孩子的优点,表彰有一技之长的孩子:书画小能手、小小音乐家、体育小达人……赞美为班级服务的孩子:劳动之星、明星组长、图书管理员……鼓励时有进步的孩子:每日朗读者、今日班长、拾金不昧者……树立榜样,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行为从直接到自觉,从短浅到远大,从不稳定到稳定,从满足个人到满足社会的方向发展。
  (2)用舆论加冕
  在一个公众意见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公共价值和是非受到普遍重视,舆论压力能够有效产生作用的社会里,出现了错事,法律不干涉,社会照样也能正确对待和纠正这些错事。这就是舆论的作用。很多时候人自身的行为会受舆论而左右,去做一些舆论认为正确的事情,而对舆论认为错误的事情畏首畏尾。
  小王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爸爸曾是城管人员,由于偷东西而被辞退;妈妈是外企白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不管是因为父母的性格对他造成的先天影响,还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后天影响,造成了他的行为偏差。一次,小王与老师一起参加他人的婚礼。他初见老师后,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好!”。他的妈妈也在一边帮腔:“小王听说老师也要来喝喜酒,他就觉得今天要好好表现。” 吃饭时,小王坐在老师身边,他把碗筷排放整齐了,还给在座的每位发了纸巾。当老师说了声“谢谢”后,他却不好意思了,低头说了声没关系。周围的叔叔阿姨见了,都大大地夸赞他。
  通常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进行过分行为时,他们的动机是想要别人注意他。小王也是这样。但是在班中,谁都不喜欢他,又怎能去注意呢?但在我们这群人中,他是个活泼的孩子,每个人都会关注到,并且在一整天中都做到关注他。于是他也在众人的目光中乖了起来。这是舆论的效应。同时,他在他人肯定的言语中,把自己树立成了一个正面的榜样,使得自己之后的言行举止都要和这个榜样一样优秀。
  当然,矫正儿童的过失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仔细分析成因,针对不同的情况,甄选出不同的矫正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交替使用,持续不断地进行矫正,终能帮助儿童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美)米尔腾伯格尔.石林译.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轻工业出版社,2015.
  [4](美)简·尼尔森 著.玉冰译.正面管教[M].京华出版社,2009.
  [5]華应龙.华应龙与化错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亲子游戏,指的是子女和家庭成员互动的游戏,在家园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亲子游戏中,幼儿的父母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则是游戏的主体,亲子关系得以和谐发展,幼儿和家长的情感也能逐渐加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父母要带着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关心,欣赏和聆听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去聆听和创造,这是促进幼儿实现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幼儿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一种低成本却蕴藏着巨大教育潜能的教育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提升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发展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自制力差,需要教师不仅仅要做好课堂讲解,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在小学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考察,也是对知识学习的一种回顾。针对作业进行巧妙地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以及强化所学知识点。本文从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布置作业的特点以及弊端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小学低年级作业布置策略,以帮助教师综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力,但因幼儿自身特征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制定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理论与科学游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学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科学游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介绍了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科学游戏需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科学游戏;幼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后,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培养新时代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文化科学素养、加强业务能力素养、巩固教育心理素养、扎牢专业基础知识、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注意教育艺术、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等,以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给幼儿讲授美术知识,这样美术课程能够体现出创造力,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文章主要是研究信息技術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59-02  Applicati
期刊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孩子各自的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教育学家说过:“孩子成功的前提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要想孩子进步,家长得提前进步。”小班孩子初入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丢下一个儿童,我们应该关注全体儿童。隔代教育就是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暂为抚养,虽说这些孩子会有父母关照,负责其学费生活费,但是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都只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没办法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感,从而存在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这些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片区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立足于片区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成长真实需求,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有效整合片区内的幼教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片区教研活动制度,科学设定片区教研活动主题,推崇专家为引领的教研活动模式,多形式开展线下和线上的教研活动,全方位创新片区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主动思考,提升能力,改进思维,卓有成效地提高片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推动片区学前教育上新的
期刊
摘 要:多民族杂聚区基础教育发展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必须要探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本文主要从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男女孩性别差异、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