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可以挖掘儿童的潜能,为儿童塑造健康快乐的性格,丰富儿童的情感,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本文概述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了对幼儿实施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意义;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69-02
  The Significance of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to Children's Growth
  LI Cuilin  (Sifang Kindergarten,Shibei District,Qingdao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Music education can tap children's potential,shape healthy and happy characters for children,enrich children's emotions,and promot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impact of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on children’s growth,and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mu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Keywords】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Meaning;Enlightenment education
  音乐可以启发学生的崇高理想、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音乐以优美的音质、节奏感、和弦感构成了美丽的形象,陶冶情操,使人心旷神怡,使人身心愉悦。
  1. 幼儿音乐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1)音乐教育对幼儿道德情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是最令人动容的情感艺术,它在培养幼儿的高尚道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和音乐家将一些规范的行为准则和理想的道德品质编成童谣歌曲在幼儿中传播,让幼儿受到熏陶。让他们对家庭,亲人和所有美丽的事物产生了爱,以培养对日常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好明天的追求。
  根据对音乐创作的思想,情感,意识形态,历史和人文意义的经验和理解,可以培养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并使幼儿在音乐中享有崇高的道德风范。音乐魅力可以深深地打动幼儿的心灵,塑造健康的人格个性。
  (2)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幼儿智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智力包括洞察力、记忆力、专注力、想象力、思考能力和特定的分析能力。要学习音乐,必须牢记各种音乐符号,节奏感等,音乐锻炼幼儿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并将无声无色的音符变成逼真的节奏。不仅要幼儿的手脑配合,更需要理解音乐创作,直到了解和理解生活。音乐教育,有益于培养人脑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人们的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音乐教育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
  当优美的音乐通过人类的听觉系统传递到大脑皮层时,优美的节奏可以刺激和激发中枢神经系统,焕发人的精神,并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可以使人培养崇高的情操,使人身心和谐,心情愉悦。此外,它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增强内分泌失调,促进消化和消除疲劳的作用。例如,我们幼儿园组织的幼儿舞蹈活动,可以通过舞蹈促进幼儿骨骼、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生理功能的发展,加速人体的基本新陈代谢。随着轻快的节奏和变化,幼儿的身心都得到了快乐的锻炼。另外,唱歌時,做胸部柔软的深呼吸运动,可以锻炼肺活量,并且对心肺有保健和按摩的作用。特别是合唱,歌声优美,能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4)音乐教育是提高幼儿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之美可以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心理需求,它可以培养人们的丰富的情感,积极主动创造力,掌握客观逻辑思维和大胆的想象力。使人们趋向于美丽的事物,抗拒丑陋的事物,培养优良的品质。
  2. 如何实施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它是人们出生后接受教育的首要场所,也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课堂教学,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儿童自然的音乐生态环境。孩子越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智商和社会认知有特别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各种自然环境中体验音乐,激活孩子对音乐的逻辑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听歌曲,带他们到大自然,听各种声音,体验大自然中的音乐之美。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的艺术,能让孩子仔细聆听,感受情感的美感,达到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
  (2)运用游戏方式丰富音乐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模仿各种动物或模仿爱音乐的长辈,创造性的表现音乐之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以《猴子爬树》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着眼于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播放卡通主题曲《孙悟空打妖怪》,依靠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展开情节联想,激发学习主动性;然后开始学习“猴子爬树”,它分为三个小部分。在第一部分,在音乐旋律学习爬树动作,在第二部分,伴随着音乐节拍做与小猴子相关的动作,在第三部分,小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听完音乐后,老师再次给幼儿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在不同的节奏表现出小猴子的不同动作。
  在设计游戏之前,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心身发育水平和认知水平,接受幼儿的有用建议,避免教师过于主观,用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们描述了游戏的内容,以确保幼儿们能够熟练遵守游戏规则。以《睡午觉》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面前展示相关的视频动画,并教幼儿们在课堂上唱歌。在幼儿掌握了歌唱技巧后,老师可以制定“睡午觉”游戏的方案,并要求幼儿应该专注于这首歌所写的睡觉步骤展开游戏。依靠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这首歌曲,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第一,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因此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存在差异,这将导致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受有所不同。另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强大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帮助他们随时随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重视对幼儿的个性化教育。
  第二,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老师选择颜色表达音乐,或以绘画表达音乐,或以诗歌来赞美音乐,或用故事来叙述音乐,或用舞蹈来呈现音乐,以便幼儿不仅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具有音乐以外的创造性活动。
  例如:在学习《数鸭子》时,老师使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收集了相关的素材图片,并将这首童谣的故事背景制作成基于动画图片的课件,然后进行演示。让幼儿了解顽皮可爱的小鸭子的外表特征。随后,老师鼓励幼儿根据童谣的内容表演老人和小鸭子,在感受演奏乐趣的同时,学习音乐的专业知识,让幼儿可以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促进儿童感受到童谣所体现的乐趣。
  (4)加大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音乐教学环境
  幼儿园应该增加多媒体系统设备的投入,创造一个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信息技术在音乐的早期教育中提供必要的条件。一种是创建一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指连接各种图像和声音设备(如电子计算机)的教学环境,可以清楚地显示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其他信息的内容。多媒体音乐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表现出更多的视觉和吸引力的影视场景。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和播放视频,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第二,创建幼儿园互联网。幼儿园互联网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互联网音乐课程具有许多优势。互联网中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同时不受时间限制的便捷通讯方式,为音乐教学提供提供诸多便利。中国的数据库和研究中心已成为音乐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熟练地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并进行课堂教学,这可以使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灵活,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教学。
  在学习《欢乐颂》时,老师使用多媒体系统显示歌曲的歌词:蓝天白云,云朵,山林,鸟儿,鱼儿……幼儿按照多媒体系统的指导进入游戏。在《欢乐颂》的情景之后,老师使用多媒体演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使幼儿体验歌曲与生活的关系,将歌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营造唱歌的氛围,并鼓励幼儿唱歌,以增强幼儿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使用绘本拓展幼儿音乐想象力
  深层次地音乐体验更注重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绘本音乐课程将绘本所营造的情景应用于音乐課程,它利用逼真的画面和迷人的文字深深地触动了幼儿的内心,然后正确地引导幼儿对音乐的关注,仔细地体验了绘本的画面,语言表达和传达的内容。拓展了幼儿们想象空间。
  第一,片引起对了音乐的联想。
  例如,彼得·威斯纳描绘的绘本《海底的秘密》,挣脱了现实的限制,呈现出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使幼儿能够看到许多神奇的图画,例如海龟上的城市、海螺岛,乌贼坐在沙发上看书等。然后,幼儿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音乐中展开联想:有的说章鱼正在用八只爪子弹电子琴,有的说鲸鱼在玩滑板...
  第二,文学拓展音乐想象力。
  绘本语言表简单而有深意,使幼儿打破感知的界限,可以自由徜徉在自己想象中。例如,日本画册作家伊藤博志编写的以秋季为主题的幼儿绘本《落叶的舞蹈》,用很酷的语言来讲述落叶和秋天的故事,而老师则伴随着旋律用有节奏的语言来表达阅读的内容。优美柔和的音乐“秋天”引起了幼儿们对于秋叶飘落的各种想象力:有人说,飘落的树叶被风轻轻吹过,慢慢地翻了个筋斗,落在草坪上。还有人说,落叶像半空中的芭蕾舞蹈一样飞舞。
  (6)以幼儿为主体,回归音乐的本质
  音乐课程把幼儿作为教学主体,并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高度重视幼儿的发展,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此外,给幼儿音乐以自由,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课程内容引入了多种音乐,例如:鼓乐器,生活中的音乐(敲击凳子,敲击桌子等),肢体音乐(拍手,跺脚等),模拟音乐(幼儿模拟的各种动物声音),课程内容拓展了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对音乐的实际理解,并丰富了情感的表达方式。
  (7)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
  幼儿活泼开朗,一直是跑跑跳跳的,有节奏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于这一特点,一方面,根据音乐做节奏的训练,另一方面是给幼儿一些打击乐器,指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运动和使用乐器玩的活动和体验感兴趣的节律活动。幼儿园乐器如果比较少,老师可以使用所有的打击乐器作为临时节奏乐器,如木筷子,碗、盆等,引导幼儿演奏节奏乐器,了解节奏乐器的音色和音质,从打击乐活动中帮助幼儿识别各种乐器的声音特征。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体验。比如学习节奏“铃儿响叮当”,让幼儿跟着节奏训练,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音质特性,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知和兴趣,拓宽知识面。
  3. 结语
  音乐教育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以优美的音质、节奏、和弦来构成优美的艺术形象。音乐把儿童带入美好的音乐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审美情趣,树立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淼,陈红梅.幼儿音乐体验式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7(12).
  [2]朱立元主编.美学大辞典[M].上海辞辞书出版社,2018(04).
  [3]刘白玮.游戏取向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19.
  [4]汤爱莉.浅谈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8(21).
  [5]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9(12).
  [6]孙丹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音乐评鉴,2017(01).
  [7]胡光勇.漫谈幼儿与音乐体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
  [8]徐华菲.钢琴教学中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艺术研究,2019(3).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自制力差,需要教师不仅仅要做好课堂讲解,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在小学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考察,也是对知识学习的一种回顾。针对作业进行巧妙地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以及强化所学知识点。本文从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布置作业的特点以及弊端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小学低年级作业布置策略,以帮助教师综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力,但因幼儿自身特征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制定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理论与科学游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学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科学游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介绍了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科学游戏需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科学游戏;幼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后,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培养新时代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文化科学素养、加强业务能力素养、巩固教育心理素养、扎牢专业基础知识、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注意教育艺术、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等,以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给幼儿讲授美术知识,这样美术课程能够体现出创造力,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文章主要是研究信息技術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59-02  Applicati
期刊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孩子各自的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教育学家说过:“孩子成功的前提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要想孩子进步,家长得提前进步。”小班孩子初入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丢下一个儿童,我们应该关注全体儿童。隔代教育就是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暂为抚养,虽说这些孩子会有父母关照,负责其学费生活费,但是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都只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没办法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感,从而存在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这些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片区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立足于片区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成长真实需求,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有效整合片区内的幼教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片区教研活动制度,科学设定片区教研活动主题,推崇专家为引领的教研活动模式,多形式开展线下和线上的教研活动,全方位创新片区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主动思考,提升能力,改进思维,卓有成效地提高片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推动片区学前教育上新的
期刊
摘 要:多民族杂聚区基础教育发展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必须要探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本文主要从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男女孩性别差异、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 要:小学中年级学生进入了“见解形成期”,极易产生过失行为。根据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一般步骤,笔者提出了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和实施路径:一是及时干预,认识错误;二是寻找症结,拨乱反正;三是反复刺激,行为强化;四是树立榜样,自我管理。  关键词:中年级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5-02  S
期刊
摘 要: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称为离别焦虑。现金社会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家庭对小班新生入园的焦虑情绪也逐渐重视起来。孩子入园焦虑的表现各不相同,家长对孩子的入园焦虑也表现各异。于是,在实际生活我们中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新入园的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等降低幼儿焦虑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