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称为离别焦虑。现金社会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家庭对小班新生入园的焦虑情绪也逐渐重视起来。孩子入园焦虑的表现各不相同,家长对孩子的入园焦虑也表现各异。于是,在实际生活我们中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新入园的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等降低幼儿焦虑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提前入园;家访工作;调动情绪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1)26-0067-02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alleviating the anxiety of small class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
  WANG YongQin  (Liu Haisu Art Kindergarten,Wujin District,Ch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Separation anxiety refers to the anxiety,uneasiness,or unpleasant emotional reaction caused by separation from relatives,also known as parting anxiety. Cash societ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and the anxiety of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to small class freshmen is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 Children's anxiety in school is different,and parents' anxiety in school is different. Therefore,in real life,we put forward "actively create conditions to help new children understand kindergarten life,stimulate their emotions,help them adapt to kindergarten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other educational ways and methods to reduce children's anxiety.
  【Keywords】Early admission;Home visit;Emotional mobilization
  三年一轮回,新学期开始又一次回到小班,每年新生入园大部分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产生入园焦虑、哭闹、恐惧现象。这种现象常常让家长焦虑万分,心疼不已。有的孩子刚离开家,就开始一路挣扎哭闹;有的孩子是来到幼儿园后离开亲人,才开始哭闹;有的孩子嘴巴里会一直念叨、询问自己的的妈妈什么时候来接自己回家呀;“我的婆婆来了吗?老师你能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吗?”等等。每个孩子焦虑表现各不相同,但其原因大致相同。甚至有家长看到孩子有哭闹情绪,自己也会不舍得在门外默默流泪。针对他们的入园焦虑,看到孩子们哭闹不愿上幼儿园的情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和家长朋友顺利度过入园第一关,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让家长朋友们安心放心。
  为了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后过度焦虑,加强对孩子哭闹情绪的具体分析,通过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通过以下的教育途径和策略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现象。
  1. 提前入园,熟悉幼儿园环境。
  (1)提前熟悉环境。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为了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从两方面入手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情绪。其一是从心理方面入手。孩子来到不熟悉的环境会感到害怕、 有的会大声喊叫、有的会哇哇哭闹、有的会抱着家人不肯下地。建议父母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提前让孩子来园熟悉环境,幼儿园通过开设“向日葵”亲子课程,帮助家长和孩子熟悉幼儿一日生活流程。从入园晨间室内游戏、户外游戏、吃点心、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等环节,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会给他讲故事,会和他一起做游戏。从而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慢慢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其二是从生理需要方面入手。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吃、喝、拉、撒)的需要。因此,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如:会自己吃饭、会自己上厕所、口渴了会自己喝水、遇到困难会请老师帮忙等。当孩子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时,他们才不会对父母有过多的依恋。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提前给予生活技能上的锻炼,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2)重视家访工作。孩子刚入园来到陌生的生活环境,对幼儿园和老师不熟悉,为了帮助孩子更快地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是关键。所以教师要与家庭密切联系,详细了解幼儿的性格以及在家的生活习惯,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引导。因此,幼儿园在招生后会提前安排老师对即将来园的孩子进行家访或者是电话访问。在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们会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对孩子好的方面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会给予适当的建议指导和帮助。电话访问的会详细询问并记录,认真解答大家提出的疑问。我们会把访问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把共性问题拿出来探究探讨,此项工作得到了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我们深知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故开展了温馨的新生家访工作,同时在入园后我们会借助入园绘本和《幼儿园的一天》视频录像,帮助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和新生活的恐惧和排斥,效果显著。   2. 精心准备,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精心设计环境。孩子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每年新生入园前,我园教师会在新生入园前,提前布置好教室环境。老师们会以主题形式的方式布置教室内外环境,会选择适合小班孩子喜欢的色调,布置温馨的游戏场所,精心为幼儿设计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调动孩子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用心的观察幼儿的兴趣喜好,用心来创设布置适合孩子喜欢的活动空间。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温馨活动室里,深深被自己喜欢的活动环境所吸引,温馨的乐园可以短暂地忘却和家人分开的焦虑心情。
  (2)规范一日常规。小班是常规建立的关键期,因此新生入园我们就特别注重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为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规培养不是死板的、严肃的对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的是温暖的话语、亲和的动作,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爱护着自己,我们通过儿歌、故事、动画小视频等游戏帮助孩子愉快地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及时沟通交流。新生入园后,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也会存在分离焦虑。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家长的心情,我们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放学时主动告知孩子在园的表现,这个时段又是老师特别忙碌的时候,如做不到一一交流沟通,可以在《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表》的形式打上“星、圈、角”让家长很直观的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表现,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记录让家长对幼儿园对老师放心。对于早晨哭闹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可以让家长稍等片刻,等大多数孩子都接走后和家长面对面的真心交谈,通过家长的积极配合来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同时,要鼓励家长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坚持送孩子入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 调动情绪,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1)用心打动幼儿。你喜欢孩子,孩子就会喜欢你。想让幼儿信任你,就必须用爱来打动幼儿。老师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迅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可以称呼孩子的小名,这样更加有亲切感、认同感,消除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感到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有趣的,是丰富多彩的。如:早晨入园时,我们要求小班的老师到园门口去接待新生入园的孩子,给孩子准备一些喜欢的小礼物、小零食。不管孩子是开心的还是哭闹的,老师们都会给孩子温暖的拥抱,热情的接待、亲密的接触,能够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产生愉快的心情。家长朋友看到这一幕,也能很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另一方面,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我们要快速安抚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的需要,多多拥抱鼓励孩子,情绪缓解后可以告知家长让家长放心。同时,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关注细节善于观察,充分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幼儿我们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只能真心关爱每一位孩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让孩子把老师当作妈妈,和你无话不谈,也只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2)丰富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将游戏贯穿始终。从入园后的点名环节开始,我们就以游戏形式开展,点到哪个宝宝的名字,宝宝就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新颖的点名游戏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记想念家人。如:室内区域游戏,我们添置购买了适合孩子的一整套游戏材料。同时对游戏区域进行划分:有益智区、科学区、表演区、角色区等、美工区、建构区等,每个区域老师都精心布置,绘制简单易懂的图示,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快乐游戏;户外活动游戏:我们有大型滑滑梯、攀爬区、生活区、骑行区、丛林探险区、沙水区等,同时我们还给孩子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各类运动器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的玩耍,轻松有趣的游戏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运动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消除了与老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有的孩子还主动要求和老师一起玩耍。吃饭前,我们会组织孩子开展安靜的手指游戏、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孩子自己独立吃饭。午睡时,会像妈妈一样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幼儿园也有家一样的感觉。孩子在老师妈妈的关心照顾下,慢慢会放下心中的不安,安静入睡。离园时,我们会鼓励肯定孩子一天的表现,这样很好的缓解了幼儿分离焦虑情绪。
  总之,孩子入园前的不安情绪、哭闹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园一直特别重视、关注新生入园的情绪问题。这几年我们不断努力和实践,通过开设“向日葵”亲子活动、家访、电话访问、线上研讨等方式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我园新生入园幼儿焦虑情况有明显好转,孩子哭闹情绪逐年降低。大部分孩子都能在三天左右的时间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奉献在幼教第一线,不断积累分享自己的经验,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快速、愉悦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作为孩子王的我们,最开心的就是每天看到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们也将会不忘初心,在幼教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张丽霞.  甘肃教育. 2019(01)
  [2]黄志敏.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研究与分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7,(07)35-45.
其他文献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一种低成本却蕴藏着巨大教育潜能的教育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提升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发展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自制力差,需要教师不仅仅要做好课堂讲解,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在小学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考察,也是对知识学习的一种回顾。针对作业进行巧妙地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以及强化所学知识点。本文从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布置作业的特点以及弊端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小学低年级作业布置策略,以帮助教师综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力,但因幼儿自身特征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制定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理论与科学游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学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科学游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介绍了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科学游戏需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科学游戏;幼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后,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培养新时代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文化科学素养、加强业务能力素养、巩固教育心理素养、扎牢专业基础知识、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注意教育艺术、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等,以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给幼儿讲授美术知识,这样美术课程能够体现出创造力,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文章主要是研究信息技術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59-02  Applicati
期刊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孩子各自的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教育学家说过:“孩子成功的前提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要想孩子进步,家长得提前进步。”小班孩子初入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丢下一个儿童,我们应该关注全体儿童。隔代教育就是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暂为抚养,虽说这些孩子会有父母关照,负责其学费生活费,但是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都只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没办法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感,从而存在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这些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片区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立足于片区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成长真实需求,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有效整合片区内的幼教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片区教研活动制度,科学设定片区教研活动主题,推崇专家为引领的教研活动模式,多形式开展线下和线上的教研活动,全方位创新片区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主动思考,提升能力,改进思维,卓有成效地提高片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推动片区学前教育上新的
期刊
摘 要:多民族杂聚区基础教育发展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必须要探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本文主要从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男女孩性别差异、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 要:小学中年级学生进入了“见解形成期”,极易产生过失行为。根据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一般步骤,笔者提出了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和实施路径:一是及时干预,认识错误;二是寻找症结,拨乱反正;三是反复刺激,行为强化;四是树立榜样,自我管理。  关键词:中年级儿童;过失行为矫正;策略;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45-02  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