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现存主要问题探析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民族杂聚区基础教育发展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必须要探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本文主要从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男女孩性别差异、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29-02
  A probe into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
  GOU JinPing  (Linxia Middle School,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lags for behind other areas as a whol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onditation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we must fist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n cut appropriatly to the situation put for forward specific development project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agg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a lack of faculty,gender difl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nd imperfect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
  【Keywords】Multi-ethnic mixed settlements;Linxia Jishi County;Basic Education;Problems
  近年來国家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大众最基本的素质提高很大,培养的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较好。不过多民族杂聚居地理位置上相对处于自然条件较差的高原地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与中国中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基础教育发展整体较落后,在办学条件、经济投入、师资力量、少数民族女孩入学巩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探析如下:
  1. 缺乏内驱动力
  首先从政府领导而言,积石山县的部分领导干部未从根本上认识到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职期间发展经济最为重要,狠抓经济才是第一要务。在下拨每年的财政经费时,教育经费往往位居最后。诸多相关部门领导常把“教育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挂在嘴边,实际口号喊得响亮,但缺乏实际作为。
  其次,众多家长只看到眼前利益,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法理解教育是一项远期投资。很多家长坚持“凡属与眼前无明显关系的教育、学术研究都不加重视或予以排斥,轻视文化知识和教育的价值和效用” 的观点,从家庭角度就不愿意送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另外,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山区或是农村在家长看来已经到了为家庭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若这时候送子女上学不仅不能为家庭分担家务,而且家庭还要为其承担昂贵的教育费用,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第三,家长对孩子上学持功利主义态度。大部分家长把接受教育看成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认为读了书就能进城找好工作,就可以担任高级行政干部,光耀门楣。假如读了很多年书后没有当官,或无法在政府部门以及国企内就业,那还不如不读。当问及当地的很多长辈为什么送孩子读书时,他们都干脆的回答说“当干部”,在他们传统观念看来因读书而没有得到好的工作那跟没有读书是没有差别的,反倒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等。普及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或当官效益,于其而言是徒劳。整体而言,多民族杂聚居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比如,临夏某中学在校学生的父母中文盲半文盲的父母几乎占到一半,具有大学学历的父母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父母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说明直接决定了对孩子教育资源投入的多少,以及对教育目标的预期。
  2. 师资力量比较缺乏
  师资问题是所有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前积石山县所面临的师资问题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
  首先,师资数量明显不足。积石山县因地处高原地区,与临夏市相比自然环境较差,气候较寒冷,加之离市区较远,致使中小学的教师缺口很大。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品德等课程因缺少专业对口教师,导致学校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开设课程,或是课程开了但课时无法保证。多民族杂聚居区的积石山县,不论是小学阶段的师生比还是初、高中阶段的师生比,都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的相关比例。
  其次,从质量方面看,在临夏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教师的学历文化层次较低,导致教学理念成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因此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来说多民族杂聚居与其他地区相比,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普遍较低,临夏州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未达到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的标准,其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高中专业合格率只有92%”。   第三,多民族杂居区教师队伍还面临着流失严重的压力。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滞后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年底绩效和奖金数额极小,加之生活条件相对不完善,以至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并且教师流失相当严重,而流失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师范大学专业能力较强、年富力强的学科骨干。在临夏地区,积石山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的工资比其他县市多三四百元的高原补助,但很多教师还是不愿意到高原民族地区工作生活。
  第四,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因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企事业单位相对较少,可供选择的就业单位非常有限,很多教师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才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如,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多个就业选择会功利性的去考教师资格证,然后报名参加本地的特岗教师招聘。就目前而言特岗教师是积石山县主要的教师招聘渠道之一。因此,很多教师其实并不真的热爱教育事业,专业理想也偏低,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本地的学生专科毕业后到当地中小学代课。
  3. 男女孩性别差异明显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的投资和支持上较关注西南、西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确保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的孩子们都能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但还是由于自然、经济、传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童入学问题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女童入学率总是相对较低。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控辍保学”等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女孩入学率有了质的提升,但很多家长的观念仍然没有彻底转变。为了响应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部分伊斯兰民族家长还是将适龄女孩送进校园,但由于整个家庭对教育的淡漠使得孩子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些女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学校里磨日子,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乃至于未来没有规划。家长们对待男女孩在校成绩以及综合表现还有未来的期许存在很大差异,对待男孩的要求明显高于女孩。
  4. 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
  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除县城个别重点中小学之外,其他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特别差。在教育资金的投资方面即便政府已经对多民族聚居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但因自身运行体制以及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众多名目的教育款项和学校实际所得且利用在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上的反差较大。这种现象在乡下的中小学较为严重。由于教育资金的短缺,学校教学环境不容乐观,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也仅限于教材、教参和一本练习册。镇级以下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馆,个别学校内师生会自发的组织图书角。大多数学校不能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很多实验仪器不到位,很少或没有电化多媒体教室,这些都是制约或影响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多民族杂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女童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多民族杂聚居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期必须要从以上方面为突破口,制定科学的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教学战略和方针。着力发展经济以增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进而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淡化男女孩性别差异,促使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观念彻底改观,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强化,从而促进多民族杂聚居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145.
  [2]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年报统计简明表(2019——2020学年).临夏州教育局发展规划办公室,2019.
  [3]赵跟喜.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06(5).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工作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助推德育工作改革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德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综合培养,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也能够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德育的创新落实。在德育工作当中,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补充与拓展,只有实现家校结合才能够确保德育的科学化以及完整化,
期刊
摘 要:所谓亲子游戏,指的是子女和家庭成员互动的游戏,在家园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亲子游戏中,幼儿的父母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则是游戏的主体,亲子关系得以和谐发展,幼儿和家长的情感也能逐渐加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父母要带着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关心,欣赏和聆听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去聆听和创造,这是促进幼儿实现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幼儿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是一种低成本却蕴藏着巨大教育潜能的教育方式,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就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劳动实践锻炼体力,增强体质,提升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 学生发展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自制力差,需要教师不仅仅要做好课堂讲解,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在小学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考察,也是对知识学习的一种回顾。针对作业进行巧妙地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以及强化所学知识点。本文从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布置作业的特点以及弊端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小学低年级作业布置策略,以帮助教师综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等能力,但因幼儿自身特征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制定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理论与科学游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学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科学游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介绍了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科学游戏需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科学游戏;幼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后,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培养新时代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文化科学素养、加强业务能力素养、巩固教育心理素养、扎牢专业基础知识、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注意教育艺术、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等,以培养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课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给幼儿讲授美术知识,这样美术课程能够体现出创造力,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文章主要是研究信息技術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59-02  Applicati
期刊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孩子各自的特点、性格不一,且他们在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素养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各有不同。教育学家说过:“孩子成功的前提是父母的成长和成熟,要想孩子进步,家长得提前进步。”小班孩子初入园,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发展的路上,我们不能丢下一个儿童,我们应该关注全体儿童。隔代教育就是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暂为抚养,虽说这些孩子会有父母关照,负责其学费生活费,但是其平时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都只是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没办法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幸福感,从而存在很多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这些情况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存在不利的因素,严重的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传统的片区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立足于片区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成长真实需求,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有效整合片区内的幼教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片区教研活动制度,科学设定片区教研活动主题,推崇专家为引领的教研活动模式,多形式开展线下和线上的教研活动,全方位创新片区教研活动,才能促进教师主动思考,提升能力,改进思维,卓有成效地提高片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推动片区学前教育上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