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老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我们老师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智慧,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师生间的平等真诚的对话,才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平等 尊重 教育 心灵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自习课上,一位女生问我,“再想想”,为了给更多的同学留足独立完成的时间,我看了看题,鼓励她说。一会儿,又有好几个同学举手问到这道题,我认为是该讲这道题的时候了。这是一道年龄问题中的和差问题,而练习题里面还有一道年龄问题中的差倍问题。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好这一类问题,我准备两题对比着讲,由此展开对“年龄问题”的大盘点。我先强调了纪律,让同学们明白此环节需要他们较长时间的专心听讲。然而,就在我刚讲了一半的时候,第二排总有一位小女生在我的视线里晃来晃去。她把手伸进桌肚里,拿出一本书,眼睛盯着我,伸给后排的一位男生。后排的男生不懂她的意思,一脸疑惑。我注视着这位女同学,她去却没任何反应……,就这样僵持了足足一分钟。我终于被她惹恼了:“师项林,你在干什么?”“没干什么。”她轻描淡写,不屑一顾。“你到底在干什么?”我走下讲台,快速来到她跟前,一脸的严厉。“没干什么”她还是那样的语气,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位看似瘦小又不失可爱,时常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小女生,今天怎么啦,还这样执拗,我感到了一丝不尊重。我愤怒了:“站起来。”她一边站起来,一边嘀咕:“站起来就站起来,咋些……”“啪——”我的手上去了,落在她的肩膀上,教室里静极了……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不安,不停地自责:今天怎么了,这样冲动……
放学时,我看到队伍中的她把头埋得很低。
整整一夜,我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我第一时间找到她,让她来我的办公室。“师项林,昨天你怎么样?”她低头不语,我让她坐到我身边的凳子上,平视着她:“是不是,你对老师有些不满?”“不是?”,“那你为啥对老师的批评不服,还有不尊敬的语言?”……
“知道不,老师很后悔昨天对你的态度,在这件事上,老师做得不对。我担心你想不通,心灵受到伤害……”
她慢慢地将目光移到我的脸上,有点儿意外,但充满信任。
第一节数学课,我去上课,课堂上的她很平静。她积极回答我的提问,还主动参与了课堂讨论,看到这些,我不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一如既往地与同学们欢声笑语,还时常跟在我的身后叽叽喳喳,不同的是:上课听讲更认真了,学习上进步了。
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听讲不用心是常有的事,也常使教师课堂教学受阻。简单,急躁往往使教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居高临下,语方精暴,甚则动之一手,表现出对学生人格极不尊重,增添了学生的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对峙局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老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我们老师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智慧,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师生间的平等真诚的对话,才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我正在黑板上写一道用圆周率π计算的题,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严阵以待,准备展开新一轮的比赛。“xx 你妈的x。”一位男生响亮的骂语打破了课堂的和谐 。我慢慢地转过身来,假装惊喜地说“薛佳宏,你的口算速度太快了。但与圆周率π相乘,口算难度较大,很遗憾,你抢答错误!答案不是1234567”。同学们一脸诧异。前排有位小女生小声提醒我:“老师,薛佳宏在骂人”。我假装没有听见,继续说:“不过,你如果能再细心点,认真审题,认真计算,你一定会解答正确”。接着,我转过身在黑板上继续把这道题写完,“开始---”,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同学们投入到紧张的比赛当中。期间,薛佳宏同学一直微低着头,先是表情极不自然,随后开始默默地做题,讲评这道题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为本组争取加分。这时,平常自由散漫,纪律性极差的他却很安静。我缓缓地走到他跟前,快速瞄了一下他的练习本,发现他解答完全正确方法简便。“薛佳宏同学,你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他有些迟疑,慢慢站起来,小声做出回答。“对不对呀?”“对!”同学们异口同声时,声音响亮。“薛佳宏同学果然解答正确,而且方法独特。我们为他的别出心裁,为他的进步鼓掌!”他抬眼看了看大家,坐下了,此刻,我们的心里无比欣慰。其实,谁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谁也不愿挑明事情的真相,还把掌声真诚地送给了他。
事后,很长一段时间,薛佳宏同学积极,进步。课堂发言踊跃,很少扰乱纪律,作业按时了,书写质量也提高了。这件事之后,我常常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即使是学困生,他们都渴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犯了错误,也常怀一颗忐忑的心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和理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扶植,希望老师给他一次改进的机会。他们常常害怕或反感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怒言相斥,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对坑情绪,我们教师所做一切都是徒劳。
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妨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加以引导,为他们指明方向,这样既不伤害学生自尊,还能容学生能有一个自悟自省的过程。学生在平等与尊重中,带着些许感动,在不断地自我教育中成长,才是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平等 尊重 教育 心灵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自习课上,一位女生问我,“再想想”,为了给更多的同学留足独立完成的时间,我看了看题,鼓励她说。一会儿,又有好几个同学举手问到这道题,我认为是该讲这道题的时候了。这是一道年龄问题中的和差问题,而练习题里面还有一道年龄问题中的差倍问题。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好这一类问题,我准备两题对比着讲,由此展开对“年龄问题”的大盘点。我先强调了纪律,让同学们明白此环节需要他们较长时间的专心听讲。然而,就在我刚讲了一半的时候,第二排总有一位小女生在我的视线里晃来晃去。她把手伸进桌肚里,拿出一本书,眼睛盯着我,伸给后排的一位男生。后排的男生不懂她的意思,一脸疑惑。我注视着这位女同学,她去却没任何反应……,就这样僵持了足足一分钟。我终于被她惹恼了:“师项林,你在干什么?”“没干什么。”她轻描淡写,不屑一顾。“你到底在干什么?”我走下讲台,快速来到她跟前,一脸的严厉。“没干什么”她还是那样的语气,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位看似瘦小又不失可爱,时常跟在老师屁股后面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小女生,今天怎么啦,还这样执拗,我感到了一丝不尊重。我愤怒了:“站起来。”她一边站起来,一边嘀咕:“站起来就站起来,咋些……”“啪——”我的手上去了,落在她的肩膀上,教室里静极了……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不安,不停地自责:今天怎么了,这样冲动……
放学时,我看到队伍中的她把头埋得很低。
整整一夜,我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我第一时间找到她,让她来我的办公室。“师项林,昨天你怎么样?”她低头不语,我让她坐到我身边的凳子上,平视着她:“是不是,你对老师有些不满?”“不是?”,“那你为啥对老师的批评不服,还有不尊敬的语言?”……
“知道不,老师很后悔昨天对你的态度,在这件事上,老师做得不对。我担心你想不通,心灵受到伤害……”
她慢慢地将目光移到我的脸上,有点儿意外,但充满信任。
第一节数学课,我去上课,课堂上的她很平静。她积极回答我的提问,还主动参与了课堂讨论,看到这些,我不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一如既往地与同学们欢声笑语,还时常跟在我的身后叽叽喳喳,不同的是:上课听讲更认真了,学习上进步了。
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听讲不用心是常有的事,也常使教师课堂教学受阻。简单,急躁往往使教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居高临下,语方精暴,甚则动之一手,表现出对学生人格极不尊重,增添了学生的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对峙局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老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我们老师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智慧,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师生间的平等真诚的对话,才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我正在黑板上写一道用圆周率π计算的题,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严阵以待,准备展开新一轮的比赛。“xx 你妈的x。”一位男生响亮的骂语打破了课堂的和谐 。我慢慢地转过身来,假装惊喜地说“薛佳宏,你的口算速度太快了。但与圆周率π相乘,口算难度较大,很遗憾,你抢答错误!答案不是1234567”。同学们一脸诧异。前排有位小女生小声提醒我:“老师,薛佳宏在骂人”。我假装没有听见,继续说:“不过,你如果能再细心点,认真审题,认真计算,你一定会解答正确”。接着,我转过身在黑板上继续把这道题写完,“开始---”,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同学们投入到紧张的比赛当中。期间,薛佳宏同学一直微低着头,先是表情极不自然,随后开始默默地做题,讲评这道题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为本组争取加分。这时,平常自由散漫,纪律性极差的他却很安静。我缓缓地走到他跟前,快速瞄了一下他的练习本,发现他解答完全正确方法简便。“薛佳宏同学,你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他有些迟疑,慢慢站起来,小声做出回答。“对不对呀?”“对!”同学们异口同声时,声音响亮。“薛佳宏同学果然解答正确,而且方法独特。我们为他的别出心裁,为他的进步鼓掌!”他抬眼看了看大家,坐下了,此刻,我们的心里无比欣慰。其实,谁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谁也不愿挑明事情的真相,还把掌声真诚地送给了他。
事后,很长一段时间,薛佳宏同学积极,进步。课堂发言踊跃,很少扰乱纪律,作业按时了,书写质量也提高了。这件事之后,我常常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即使是学困生,他们都渴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犯了错误,也常怀一颗忐忑的心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和理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扶植,希望老师给他一次改进的机会。他们常常害怕或反感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怒言相斥,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对坑情绪,我们教师所做一切都是徒劳。
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妨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加以引导,为他们指明方向,这样既不伤害学生自尊,还能容学生能有一个自悟自省的过程。学生在平等与尊重中,带着些许感动,在不断地自我教育中成长,才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