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多音字读法有窍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运用声律知识,对格律诗词中的一些多音字读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有规律可循,并对格律诗词中常见的多音字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诗词 多音字 读法
  
  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近年各级学校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国学诵读活动,活动中,传统的格律诗词倍受喜欢,一些诵读比赛中,有不少参赛者选择的是传统格律诗词。笔者曾听过一些师生诵读传统诗词,也看过对有些诗词的注音,对出现在诗词中的有些多音字,在读音和注意上感觉其音韵不协调,如“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字,读成了jiao,“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看”字,读成“kan”,如果这样读,我认为失掉了古诗词的风味,违背了作者的意愿,难以表达诗人当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道理谁都明白,我们中国的汉字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音形义相结合,读音不同则意思理解也有可能不同,更可悲的是,古代诗人精心推敲、费尽苦功写出来的十分优美的格律诗词,经你这一读,一注音,竟变成了不合律的诗词了,这样的读,这样的教,要是先人健在的话,听后恐怕是不满意的。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民族感情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诗歌语言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著名学者周汝昌评论我们的古典诗词时说“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古人写的诗不仅是给人看,重要的是要用来吟诵,甚至还要配上曲来唱。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你连说4、5个相同声调的汉字,听起来不仅音调不美,且说起来拗口吃力,诗词中平仄交替就会使得音韵铿锵。变化规律一般是按两个平声字后用两个仄声字,或者是两个仄声字后用两个平声字,在诗词中交替使用,以显示其音韵美。
  遇到诗词中的多音字,不要凭想当然去读音,要据平仄规律来辨别其读音,读准了听起来才优美。怎样才能找到规律呢?只要我们有懂点格律常识,那就找到窍门了,因格律诗词的平仄是有规律可循的。请看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中有两个多音字,“看”和“胜”,若分别读成“kan”、“sheng”,听起来肯定不是滋味,因为“看”和“胜”所处的位置该平声,两个字都应读第一声。
  其实,要确定格律诗中的多音字的读音,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方法简单,利用平仄知识,就能很好解决。我们知道,格律诗词对用韵和平仄要求相当严格,且平仄是有一定规律的,绝句、律诗、词,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格律,如七绝中的仄起式、首句入韵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加圈的可平可仄)。声律知识告诉我们,格律诗中的平仄,其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即“二、四、六分明”,对句中平仄是相对的。若多音字出现在诗句中双字位置,特别是在第二、第四、第六字的位置,只要看本句与它相邻的双字的平仄就知道读音了,如“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看”字,它的位置在第二个字,相邻的双字(第四字)是“布”,布是仄声,根据同句平仄交替的规律,显然“看”应是平声,应读kan,同样按“对句中平仄是相对的”分析,“看”相对的字是“照”,“照”是仄声,与之相对的“看”显然应是平声,应该读kan。再看《出塞》诗中“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教”,在第二个字,第四字“马”是仄声,据“二、四、六分明”,“教”应读第一声jiao,同理,“横看成岭侧成峰”,“君看一叶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看”都应读平声。还有“胜”字,普通话多念去声,是仄声字,但在古诗词中有时作平声。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但在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这两个“胜”字按平仄的要求应念去声,作胜过讲。
  除了“看”和“胜”字,诗词中还常出现“应、冠、将、相、长、思、骑、誉、论、过、占、禁”等字,只要它们出现在格律诗双字位置上,特别是在第二、四、六字上,用“同句交替,对句相对”的声律常识来加以辨别,就很容易把音读准。请看这些例句:“敢教日月换新天”,两句中的“教”字都是平声,读jiao。“巡天遥看一千河”,“忍看朋悲成新鬼”,这两句中的“看”字,第一句是仄声,读kan,第二句的“看”读kan,是平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读ying。“火急欢娱切勿迟,眼看老病悔难追”(唐,自居易),看,平用。“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唐,窦粱宾),看,平用。“两才相遇古来难,重写芳情仔细看”(元,郑禧)。看,平用。“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看,仄用。“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看,仄用,若读平声就成了三平调,诗之大忌。“织女莫教郎耐久,速乘鹤驾度银河”(元,章文焕),敦,平用。“寄语风流攀桂客,直教今夕见嫦娥”(元,贾云华)教,平用。“因过竹院逢僧话”(唐,李涉),过,读gu6,平用。“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过,读gu6,仄用。“沉舟侧畔千帆过”(唐,刘禹锡)过,仄用。“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过,读gu6,平用。“可怜同听不知愁”(唐,韩愈)听,仄用。“游人一听头堪白”(唐,杜牧)听,仄用。“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听,平用。“事事人间不耐听”(明徐渭),听,平用,若读成廿ng就成了三仄调,诗之大忌。“人间成败论英雄”(清,邱逢甲)。论,仄用。“不论平地与山间”(唐,罗隐),论,平用。“莫道谗言如浪深”(唐,刘禹锡)。浪,仄用。“数声渔笛在沧浪”(宋蔡确。)浪,平用。“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思,平用。“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思,平用。“夜间啼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宋,欧阳修),思,读s i,仄用。“尚思旧情怜婢仆”(唐元稹)思,仄用,读si。“一弦一柱思华年”(唐,李商隐)思,仄用。“尔曹身与名俱灭”(唐杜甫),俱,平用。“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忘,平用。“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占,平用。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格律诗词所占的比例已不小。为了传授好格律诗词,我们的教师最好要钻研一点古诗词知识,不懂平仄,不懂音韵,不懂对仗,要把诗词教好是有点困难的,只能依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一名成功的优秀语文教师往往都喜爱诗词联赋,现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我们的教师应具备点格律诗词知识。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工作包含教育和教学两个部分,它们相生相克,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育工作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教学工作由任课的所有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工作也应由全体老师共同完成,但教育工作绝大部分是由班主任来做,吾工作数十年来,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应做到不打、不骂、不罚,把班级工作做好。“黄筋棍棍出好人”、“不打、不骂不成人”的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孩子,也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坏习惯。但终究还是没有让
[摘 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的语言,当他们接触了英语就会混淆。因而利用许多技术在英语中的应用能为学生创造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运用益处 运用弊端 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
一、概述大白菜生长环境要求与长安镇农业环境条件  1、大白菜生长环境要求  大白菜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喜好于温和的气候,需要充足的日照,只有日照时间充足,大白菜才能生长得更加健康,若日照条件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大白菜的产量与质量。大白菜本身比较耐肥,在对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比较适合那些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肥沃疏松的土壤。种植人员需要保证大白菜种植区域的土壤排水能力较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普遍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如果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将会加剧学校濒临崩溃的危机。尽管校长们的苦心经营,想方设法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但无助于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学校危机。因为制度越健全,行政管理过于强势,会导致教师之间的信赖感不断减弱,孤独感进一步加深。教师一旦失去了工作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师群体必将面临解体的危机,整个校园弥漫着死气沉沉
教学过程摘录:    一、播放短片《晏子使楚》    师:看短片时注意晏子的语言表达,有很多文言词语,因课文已经字词句文意已经疏通过了,应该能理解。(短片播放完毕)  师:从短片中我们应看到很多信息。第一,守门官牵着一只狗,目的是什么?暗示那个小门是个狗洞。事实上我们通过看电视知道守门官不会牵只狗站在那里,这里是有意设置,其设置的目的与我们写作是一样的,异曲同工,目的是渗透和暗示(师板书“渗透、暗
【摘要】语感是指读者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的语言感受活动。语文课要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语感一思维一语感的循环过程进行训练。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感 语文阅读    语感是指读者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的语言感受活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课文敏锐的感觉。”吕淑湘先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认真审视题目可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猜测其思想感情;也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题目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审视题目是诗歌鉴赏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分析题目,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感情的基本点,是作者具体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综合表露。诗歌鉴赏把握住了感情基调,也就把握住了作者或喜悦或悲伤或哀怨 的 感情倾向,也就能准确地理解诗的主旨、情感。  有些诗的题
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现代学生必须学好外语,而作为教师如何教授知识,上好四十五分钟的课又是至关重要的。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觉得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达到让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目的,这就要求教者在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实施:    一、认真备课 
[摘要]听位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首,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指导学生听力,排除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是英语老师探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指导学生强化听力方面的训练,掌握听力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听力训练;听力技巧;听力策略;效果评价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力在中考中占有比重很大。在英语学习和测试中,大多
【摘 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 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笔者在看了几篇关于初、高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