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中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认识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发展的历程看,创新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之所在,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最高表现。有了创新,才有了人对现实的不断超越。从人的生命发展历程看,创新是人的最有价值的生命活动形式,它推动着人从现有的生命水平向着更高的生命水平发展,有了创新,才会有人对生命水平的不断超越。创新型人才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升人的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拔尖人才的不断涌现是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教育价值之所在,是启迪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推进器。
  一、何谓创新型拔尖人才
  创新具有不同的层次,前所未有的创造发明是创新,一些旧思想、物质,融合新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或再次发现,也可以叫创新,只要它满足了人们对进步的某些要求,就是创新。创新型拔尖人才也是分级分类的,不仅有高层面也有普通层面;不仅包含科技尖端领域,也可向其他领域普及和延伸。因为从本质上讲,创新具有两个根本属性:首先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其内涵和性质一直在演变。当前的创新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点,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它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与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同时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创新活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其内涵也会进一步拓展。创新这一属性,可以说正是对创新这一概念的最佳诠释。其次,创新具有普遍性。创新并非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能,是人类最普遍的行为,具有普遍存在性。创新的真谛就是:创新无处不在、无人不能!正是因为创新的普遍性,才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狭义的创新人才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或者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解决了某种实际问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新价值的人,他们已经完成了这样一种贡献,这样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是少量的;广义上来讲,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人才不仅指已经做出贡献的人,还应包括那些具备创造素质,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以及那些暂时不具备能力但具有创造性潜能的人。
  创新型人才与普通人才相比还具有独特性,其独特的素质结构为我们识别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路径。创新型拔尖人才一般具有下列特点:1.有可贵的科学精神。勇于追求真理,有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敢于挑战前人已有成果,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勇气。2.强烈的好奇心,对环境变化敏感,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洞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3.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有非凡的胆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了既定目标能够锲而不舍,遇到挫折不退却,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4.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善于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常人之未想,在看似无问题处提出问题。5.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普通高中阶段在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中的作用
  创新型拔尖人才是针对成人来说的,创新体现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期,在成人期达到高峰,青少年期的创新还不成熟。从心理学角度看,各个年龄段都有创新的表现,突出表现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结合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人人都有创新,创新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所谓的“精英学生”。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任务,绝不只是在大学里面,基础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责任。这是因为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智能开发、人格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本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因此,应该把小学、中学、大学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来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同时更需要整个社会为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氛围和创造条件。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个性、能力、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而这些素质又是创新型拔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链接,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普通高中的追求。
  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定位仍应该是打基础,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基础,也包括人格、品德的基础以及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在全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人格等方面,作为教育的重要要目标去实施教育活动。
  1.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品质体现,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真正形成了创新意识,一个人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形成创新目标,去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从而实现目标。所以,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崇尚创新、探索研究、求新求变、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放到首要的位置。
  2.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不仅要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且要关注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注意、观察、理解、推理等一般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并不是完全的智力活动过程,独立性、合作性、创新性、抗挫折性,是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必备的特质。在每一个教学环境中,都需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通过学生完成有挑战性的项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进而发掘他们的潜能。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人格,人文科学、艺术教育、体育担当着重任。
  4.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核心特质,只有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改变传统的重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和轻创新的教育模式,把教育教学中心转移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将创新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创造力是在其他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高层次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而创新型拔尖人才则是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的统一体。因此,一个综合素质不高的人,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个创新素质不高的人,也不会是跟得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鉴别创新型拔尖人才方面至今或者将来都很难找到一个科学的量表,因为无论是谁也不会想到一个邮局的职员会成为改变物理学研究面貌的人。每个学生都需要培养创新的素质,要有广泛的普及性才能有脱颖而出的天才或者是创新人才的出现。我们的培养模式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我们乒乓球为什么好呢?是因为全国人民都喜欢打,自然会出世界冠军。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广大学生参加课外小组,而不是举办特殊的班。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在所有学生当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让创新人才自然涌现出来,然后我们加以引导,提供空间时间,让他们发展。
  三、普通高中阶段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途径
  创新型拔尖人才的产生不完全靠教育,但是良好的教育过程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一定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和发展。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我们的学校教育还需要有许多加强、改进的地方,甚至需要彻底的转变。
  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教为创新,学为创新”,崇尚创新的学校文化。法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美国创造学家史密斯主张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中,“教育者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设定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创造性所需要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知识环境”。可见,实施创新教育,创设、营造、鼓动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创新面向所有孩子,创新是所有孩子的权利,创新是我们学校的文化。改善校园文化的精神状态。营造有创造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包括认识和内化创造力,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学校支持型、创造性校园气氛;开展创造力教学活动,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构建安全自由的校园人际关系。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在民主、平等、和谐、安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常规,从而形成创新人格;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经常得到肯定、赞扬、鼓励、欣赏。学生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形成自主、独立的人格特点,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二,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构建富有层次的、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学生的智力结构有差异,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形象思维好,有的动手能力强,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在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开齐国家课程以外,自主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在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内提供深入学习和挖掘潜能的机会和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专门的创造力训练只是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途径,而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创造力培养是更为有效和可行的,结合具体学科在课堂上创设创造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专门开展新思维能力训练。创造力作为人的一种潜能,可以通过发现、识别、保护、正确引导而被挖掘并得以发展。开设思维技法课、创造技法课、创造活动课,指导学生学习与练习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教给学生创造力训练的特殊技巧,训练学生思维力,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创造,教给他们如何有效地进行发散式提问,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制造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雏形,奠定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活动的良好基础。
  第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以往大量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几方面正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放在广阔的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课外活动,使各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在快乐成长中全面提高素质。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实践活动是学生课外活动中与创新能力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项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创造能力。孩子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需要满足这种差异,教育就需要让孩子梦想。中学是孩子应该做梦的地方,所以中学就要努力去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生社团就是这样一个极好的平台与途径。
  第五,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在创新实践中成长。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社会和教育资源、文化与科技资源,突破现有的常规培养模式,建立让学生走进科学家、让科学家走进中学课堂、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机制,通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养,逐步养成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探索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第六,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过重的课业负担压缩了学生兴趣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磨灭了学生学习和追求新知的热情,扼杀学生的自我发展时间和创造激情。教育要真正成为焕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激发人探寻真理的教育,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现今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自由时空”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尺度。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精神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
  第七,引导学生做好科学的人生规划,使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成长少走弯路。人们通过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有下列一些共同点:都对所从事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且都固守在这个领域,没有多少跳槽的;都具有献身科学的精神;都有平静的生活,都有宽松的环境和闲适的心态;都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爱心和责任感。无论在科学还是在艺术上想取得重大的突破和成就,都需要坚忍不拔的努力,都需要巨大的付出,见异思迁、浅尝辄止是走不远的。兴趣是未来有创造性的根本前提。人不可能在一个自己没兴趣的领域走得很远。创造性、创造力,都来自于对事物的特别痴迷、特别执著。只有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坚持做下去,才会创造成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巨大的努力,这样才可能有所成就。不要被世俗所左右,不能因为哪个行业赚钱、哪个行业地位高,就去干哪个行业。不是依据外在的一些东西进行选择,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兴趣,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创新是个人价值的最高实现。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性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够创新,能够为人类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路上,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发言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敢说,不管对与否,只要他觉得对,自己会就抢着举手发言交流;二是会说,却无意交流,怕说不好受批评或嘲笑;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四是课后谈笑风生,课内默默无闻等。这些现象都造成课堂发言交流的空白。后几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定势因素———心理上存在的不平等。教师授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戒备
介绍营口市CATV系统升级改造设计方案,从传输技术方案选择、系统组成、设备选型及购置等方面,对营口市CATV系统升级改造进行了分析论证和设计计算。
校长是学校指挥系统的核心,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往往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效能和发展品位。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面对越来越开放、兼容、自主、公平的发展环境,校长需要不断修炼,提升领导价值力,在管理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1.学会分权。独揽大权、发号施令、唯我独尊,只能造就专制、盲目、虚荣和假象,这种管理模式,不会造就人才;学校处于高压监控下,下属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不可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也不会
该文基于Thermoflex热平衡通用计算软件建立了某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针对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的燃机及联合循环机组,从机组及系统方面分析了提
思想品德课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才会认真思考和分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思品课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学生创新的平台。  一、创设情境,引问启疑  创设“问题情境”,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学生强烈想解决
采用2007~2010年宝象河流域邻近的昆明、呈贡、太华山3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及宝象河干海子水文站同期逐日径流量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分析流域内降雨与径流的关系,进而对验证期2011~2013年的年径流量进行模拟对比,并结合纳什效率系数(NSE)和相对误差(RE)对全年、雨季、旱季3个时段的模型逐日拟合结果进行评估,评价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1)率定相关参数后建立的SVM模
光纤是目前传输信息最理想的媒质,具有损耗小、频带宽、抗干扰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通信、电视、数据传输网络中。但是,如果不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去敷设、熔接就会造成意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带有情绪性,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学习劲头就足,掌握知识的质量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这就说明学生的情感活动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活动呢?  一、注入情感,诱发学生爱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