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重“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图书馆一直以来被誉为知识的圣殿,江泽民同志也说过,“……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校图书馆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新课程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也就是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远比单纯地记住一些公式、定理更为重要。就操作层面而言,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制、走班制和学分制,等等。新课程十分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目前学校网络既不完备又不十分健康的情形下,图书馆就成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场所。为了满足师生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广泛需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图书馆应努力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丰富性
图书馆应该成为师生教学活动中的百宝箱。从必修到选修,从人文、艺术到科学、技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同时也对学校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图书馆图书资源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同步提升。
2. 时代性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同样促进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发展,从科学到技术、从传统到时尚、从古典到创新,学生的需求是十分广泛和前卫的。图书馆要以时代的眼光有计划、有选择地更新图书,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向往之地。
3. 完备性
图书馆应努力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架构和优质服务。目前一般普通高中图书馆的库容量和库藏量都很大,加上图书的类别、版式、开本等各不相同,这就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更新技术、完善功能,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图书馆是校内其他课程资源再生和扩展的重要基础。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正面信息资源,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选择等特点,可以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而,科学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图书资源,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应该是中学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直观地看,图书馆服务机制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可以从师生的到馆率、拒借率以及他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满意率等多个方面得到印证。如加以深入分析,那么中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应当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项内容。技术质量是指提供给了读者“什么”,即服务的结果;功能质量是指“如何”提供服务,即服务的过程,它更多地取决于读者的主观感受。对中学图书馆而言,能不能给师生提供所需要的东西,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高不高,这就是中学图书馆的技术质量;图书馆工作人员能不能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引给师生以良好的感受,进而得到较高的评价和满意度,这便是中学图书馆的功能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从完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整体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1. 完善新课程配套资源
高中新课程有着大视野、宽背景、研究性以及学科综合交叉等多方面特点,同时也十分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图书馆完全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搜集汇总最新现代教育理论书籍。没有理念的教育是盲目的、低层次的。教师工作普遍较忙,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名家交流或者经常接触、阅读现代教育理论书籍。图书馆如能有意识地收集这些书籍和资料,将有效地帮助教师轻松学习、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积极积累多媒体素材。无论是传统课程还是新开设课程,师生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学素材。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与学科教师特别是新开设课程学科教师进行多方沟通,了解学科教学需求,逐步建立起受教师欢迎、丰富有效的多媒体素材库。
(3)设置小型讨论空间。新课程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在图书馆有这样一方美好的天地,学生们在这儿既可以快速浏览、寻找资料,又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情境!
2.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随着硬件管理技术以及图书馆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学图书馆工作应该从“借借还还”的简单管理模式中改善和提升,努力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具主动性、功能性、服务性。
(1)科学设计,优化感受。图书馆的内部设计和安排要更具人性化,借书、阅览均应充分考虑师生的方便性和舒适度,从而使师生的借书阅览更具愉悦感,使图书馆学习活动成为广大师生课外生活中最美好的轻音乐。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中学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馆藏与师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图书馆对于师生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勤于和师生沟通,善于发现和满足读者需求,尽可能使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向读者需求靠拢。要改变传统“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模式,主动研究师生需要,通过研究教材、研究师生,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善于发现和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着眼点。然而读者的需求又是千变万化,各有不同的,因此图书馆服务要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
(3)优化网络,提高效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师生方便快捷使用图书资源的需要,全面构建和利用网络环境,特别是建设丰富、全面的电子图书馆系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网络资源服务。
人性化服务首先要求图书馆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并给予读者特别的关注。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要主动关心读者,并以实际行动为读者排忧解难,此外,还应注重服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个性化服务,就是图书馆要能够开展定题服务和跟踪化服务。比如,有学生小组在开展关于陆游的研究时,图书馆定期不断提供资料,充实研究材料。
新课程为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第二课堂。
一、新课程对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也就是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远比单纯地记住一些公式、定理更为重要。就操作层面而言,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实行学生自主选课制、走班制和学分制,等等。新课程十分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目前学校网络既不完备又不十分健康的情形下,图书馆就成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场所。为了满足师生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广泛需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图书馆应努力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丰富性
图书馆应该成为师生教学活动中的百宝箱。从必修到选修,从人文、艺术到科学、技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同时也对学校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图书馆图书资源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同步提升。
2. 时代性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同样促进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发展,从科学到技术、从传统到时尚、从古典到创新,学生的需求是十分广泛和前卫的。图书馆要以时代的眼光有计划、有选择地更新图书,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向往之地。
3. 完备性
图书馆应努力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架构和优质服务。目前一般普通高中图书馆的库容量和库藏量都很大,加上图书的类别、版式、开本等各不相同,这就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更新技术、完善功能,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图书馆是校内其他课程资源再生和扩展的重要基础。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正面信息资源,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选择等特点,可以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而,科学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图书资源,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应该是中学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直观地看,图书馆服务机制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可以从师生的到馆率、拒借率以及他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满意率等多个方面得到印证。如加以深入分析,那么中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应当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项内容。技术质量是指提供给了读者“什么”,即服务的结果;功能质量是指“如何”提供服务,即服务的过程,它更多地取决于读者的主观感受。对中学图书馆而言,能不能给师生提供所需要的东西,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高不高,这就是中学图书馆的技术质量;图书馆工作人员能不能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引给师生以良好的感受,进而得到较高的评价和满意度,这便是中学图书馆的功能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从完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整体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1. 完善新课程配套资源
高中新课程有着大视野、宽背景、研究性以及学科综合交叉等多方面特点,同时也十分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图书馆完全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搜集汇总最新现代教育理论书籍。没有理念的教育是盲目的、低层次的。教师工作普遍较忙,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名家交流或者经常接触、阅读现代教育理论书籍。图书馆如能有意识地收集这些书籍和资料,将有效地帮助教师轻松学习、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积极积累多媒体素材。无论是传统课程还是新开设课程,师生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学素材。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与学科教师特别是新开设课程学科教师进行多方沟通,了解学科教学需求,逐步建立起受教师欢迎、丰富有效的多媒体素材库。
(3)设置小型讨论空间。新课程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果在图书馆有这样一方美好的天地,学生们在这儿既可以快速浏览、寻找资料,又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那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情境!
2.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随着硬件管理技术以及图书馆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学图书馆工作应该从“借借还还”的简单管理模式中改善和提升,努力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具主动性、功能性、服务性。
(1)科学设计,优化感受。图书馆的内部设计和安排要更具人性化,借书、阅览均应充分考虑师生的方便性和舒适度,从而使师生的借书阅览更具愉悦感,使图书馆学习活动成为广大师生课外生活中最美好的轻音乐。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中学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馆藏与师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图书馆对于师生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勤于和师生沟通,善于发现和满足读者需求,尽可能使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向读者需求靠拢。要改变传统“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模式,主动研究师生需要,通过研究教材、研究师生,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善于发现和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着眼点。然而读者的需求又是千变万化,各有不同的,因此图书馆服务要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
(3)优化网络,提高效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师生方便快捷使用图书资源的需要,全面构建和利用网络环境,特别是建设丰富、全面的电子图书馆系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网络资源服务。
人性化服务首先要求图书馆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并给予读者特别的关注。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要主动关心读者,并以实际行动为读者排忧解难,此外,还应注重服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个性化服务,就是图书馆要能够开展定题服务和跟踪化服务。比如,有学生小组在开展关于陆游的研究时,图书馆定期不断提供资料,充实研究材料。
新课程为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