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二次课改的深入推进,教材更注意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孤军奋战,也不单是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而是个人与学生、老师三者的联系,更强调合作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 优化导入环节。激起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人虽然仅有几句话或几分钟,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如同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能有效制造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的教学过程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瓶”的游戏,教师先让其中一位同学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同学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在手上涂上洗洁精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通过对比,不仅抓住学生“喜新奇,好热闹”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而且揭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质。
  对“导人”的要求是:有目的性、趣味性、简洁性。
  2 优化提问环节。激发有效思考
  以设置问题方式来讲解。设计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根据同步教学原理,提问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启发学生思考,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及时反馈信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譬如,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一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常常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若课堂提问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会渐渐对提问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1.要求学生不迷信书本,善于质疑,打破传统思维,大胆提出新颖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时,向学生们提出: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蜜回来,这是为什么?无论学生答案如何,千万不要斥责孩子的无知,可笑的答案中时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又如在《重力》这一课,提出一个问题: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什么看到树上的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落向苹果呢?学生对这一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议论,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讨论的兴趣。2.采用小组合作法进行课堂讨论。例如:首先向学生提问:在高速公路旁设置的“雨雪路滑,减速行驶”的警示牌,说明这句话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能设计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先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在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补充见解。教师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全班,即确定某一小组的意见为目标,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3.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完全拘泥于课本的结论和方法,要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的闪现。物理教学中很多地方用得着“猜想”,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通过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类比,去探索规律,总结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同学们在观察平面境成像时,一位同学偶然发现在平面镜中形成“叠影”(两个像),问我:“平面镜成的像是两个,为什么不是一个呢?”在我的鼓励下,有个同学又进一步发现:这两个像,一个清晰,一个模糊;清晰的像离物体远一些,模糊的像离物体较近;当物体离平面镜较远时,这两个像看起来却不明显。我表扬他们的发现,他们于是质疑这两个像会不会是玻璃的两个表面分别反射而成的呢?我把一张新幻灯片给他们,让他们代替玻璃做实验。最终证明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叠影”现象跟镜面的厚度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待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注意力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
  对“提问”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形式多样,问在关键处,提在点子上。
  3 优化练习环节,提高知识落实的针对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掌握目标的理解、运用,还可以检测这节课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为追踪目标提供了信息,但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解题能力参差不齐,我较多采用1.堂上练习分层:采用难易不同的练习题供A类(理解能力强、基础扎实、成绩好)的学生;B类(成绩一般,能力中等)的学生;C类(成绩欠佳,基础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三类学生练习。2.课外作业分层:课后作业也是采用难易不同的习题分别给A、B、C三类学生完成。3.采用“学习对手赛”考查:布置一道习题,以抽签的方式选中答题者,让答题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手,在规定时间看谁能把此题尽量解出,若时间到题目解不完整可请成绩好的学生补充完整。此项活动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垄断所有获奖项目的局面,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中下层学生的心目中,那种高不可攀的台阶没有了,成绩优秀的同学更努力,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有了奔头,逐渐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4.分层评价:在作业、堂上练习、堂上小测验评价中,对A、B类学生采用既激励又严格要求的方法,对于C类学生,则偏重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还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针对性”,如对A类学生着重于能力的指导,对B、C类学生着重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既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消,差等生又跟得上,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对“练习”的要求是: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
  4 优化总结环节。提升学生的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这一过程一定要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知识的内涵,熟悉知识的使用范围,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过程中,学会从各种事实出发,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各种规律和关系,这样不仅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初中物理关于压强概念的教学,压强概念理解的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给出的情景:小明推着一车很重的货物要经过一个封冻的湖面,为了安全起见,他采取把木板铺在湖面上再把货物推过去。提出问题:两种情况人和货物对冰面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铺木板会提高安全的系数呢?组织同学们思考、讨论,分析出小明和货物对冰面的压力差不多,只是与冰面接触的面积不同,木板的面积比脚和车轮的面积大得多,它们对冰面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引导学生提出设想:是不是由于受压的面积不同,而使得他们对冰面的作用效果就不同呢?也就是说压力作用的效果是不是跟受压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如何来验证我们的设想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我们的设想正确与否?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就会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对“总结”的要求是:分析比较,加强联系,发现规律,找出关系。
  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努力选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佳结合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最佳结合点,整体优化与因材施教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变,让教师不再控制课堂,而是以视频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扬子晚报2008年11月23日报道,徐州铜山县棠张镇跃进小学六年级小学生龙龙,在学校和同学一起用电池做磁场感应实验时,误用导线连接一节5号电池的正负极,不料电池突然“砰”的一声爆炸了,龙龙当即昏了过去,将其3根手指炸掉。这个伤害事故让人震惊,发人深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实验安全包括实验仪器的安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新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精神素养等各个方面都
复述课文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要点,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指导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体现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最主要的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中,“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响应模式却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时甚至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为了使课堂提问响应模式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对课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着先行先试、稳妥推进的原则,上海、浙江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中率先开展改革试点.一年多来,“
丰富的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渗透史料实证意识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史料是历史教学的方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史料搜集和积累,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