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新评价之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四套试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着高考评价体系精神:核心价值贯穿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始终,能力素养是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重点,引导教学是高考语文试题发出的明确信号.
其他文献
三、命题趋向综合性与高阶能力考查rn1.突出主观试题设计的综合性rn“修订课标”认为:“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着眼于主力文本的整体特征,结合辅助文本搭建“桥梁”,从篇章结构构思、主要表现手法、主题旨趣等角度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的综合性问题,这是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Ⅱ群文阅读试题的重要特点.
期刊
“相”字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之一,其含义非常丰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rn许慎《说文解字》对“相”的解释为:“相,省视也.从目从木.”“相”字是会意字,本义是工匠察看木材的质地,看它适合做什么.《诗经》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察看”.察看人的体形相貌以预言吉凶祸福的迷信活动叫作看相,故引申为“相貌、看相”.如《孔雀东南飞》中有“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史记·高祖本纪》中“吕公者好相人”则是说吕雉的父亲喜欢给人看相.
期刊
深度阅读有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现实特点.改善深度阅读教学的具体路径是:通过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意识;通过读写结合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通过创新性的情境化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品质.
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在《填词杂说》中写道:“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至也.”其中,“移情”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将人的主观情感移到客观事物上,反过来又借被感染后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得物与人融为一体,更集中、更强烈地表达情感.
期刊
写作是许多学生的短板,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环境入手,用心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用眼观察事物的特征,用脑思考事物的价值,从身旁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当学生发觉写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身旁的细微之处皆可入文时,动笔写作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件难事了.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材料”“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这是“2017年版课标”提出的学科要求,也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这里,我以作文审题为例,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与应用.
期刊
《岳阳楼记》是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文言文篇目,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述方式的分析,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的重要工作.对其情感表述方式的研究还具有写作教学方面的价值.
语文教学亟待汲取新鲜的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路数,以克服以往教学存在的诸多痼疾.现代民谣贴近生活,耐人寻味,是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手段的极佳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现代民谣,对提升学生修辞水平、写作水平均有重要价值.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卷中的重要板块.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卷中文学类文本的选文分析来看,高考试题的选文具有体裁上小说是主流、阅读量逐年加大、选材上立足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内容上注重“五育并举”、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等几个特征.
人们之所以要作文,主要是因为心中有情感要抒发,有情感要交流.所以说,“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的核心.可是,“真情作文”之真在有些学生的眼里,就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或是一些不符合生活情境的细节描写.有些学生在作文时经常附庸风雅,矫揉造作,以此来标榜自己“很文艺范”.可是,这些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要矫正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