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巧妙激疑,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释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呢?
  一、紧扣学生的兴奋点设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的独特体验,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谈感受、谈体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我经常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这样发问: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为什么?我教《范进中举》时,让学生自由品评文中范进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品评其在丈人面前的可怜相,有人品评中举时的发疯像,有人品评疯后的虚伪像。在教《春》时,我让学生自由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二、启发设疑,鼓励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看似无疑处生疑。把发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自觉地质疑问难中所积淀形成的问题意识,将是他们受益终身。教《都市精灵》一课时,我这样启发学生:“作者认为一个城市鸟、鱼、兽越多就说明这个城市生活环境质量越好,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有的学生提出质疑:“现在有的城市出现的人传染禽流感,宠物伤人等事件都不与禽兽有关吗?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是好了,还是不好?”在教《枣核》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质疑:“学了课文,你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吗?”学生有的问:“中美两国水土不同,从中国带几颗枣核到美国栽种能存活吗?”有的问:“美籍华侨既然如此思念故土,为什么不回国发展呢?”通过讨论释疑,让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学生始终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挖掘一切可比因素巧妙设疑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一切的。比较和对比更能凸显事物的矛盾和疑点,彰显事物的是非曲折,也更能激发学生刨根究底的兴趣。通过比较和对比,教师因势利导、巧设悬念和空白,构成教学的“明暗圆缺”,引导学生带着猜测和期待的眼光去探索释疑,使学生处于“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状态,从而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比较设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把课文中的事物与学生自身进行对比设疑。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去体会理解课文中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因为一个人只有产生了共同的体验和感受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理解。例如我在教《童年的朋友》时,我设问:你童年的朋友有谁?与你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作者把外祖母说成是朋友?教《木兰诗》时设问:木兰十年征战,战功显赫,可汗赏给她高官厚禄,如果你是木兰,接受不接受?为什么?而木兰为什么舍弃高官厚禄返乡?教《背影》时发问: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感人?你见到自己父母背影时产生过这样的感受吗?为什么?
  二是把课文中的事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设疑。生活是学生一本活的教科书,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最早就是从他们周围的生活开始的。由生活到书本,再由书本到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天生的街市与当时的现实社会对比,从中体会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教《为你打开一扇门》时,让学生把现实中的“门”与课文中的“门”的含义和作用进行对比,了解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是把课文中的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对比设疑。不少课文内容自身就存在着诸多可比因素,把它们发掘出来,对理解课文主旨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教课文《窗》时设问:窗外明明“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靠窗的病人却为不靠窗的病友描述得那么优美,这是为什么?《孔乙己》中“孔乙己与短衣帮在咸亨酒店买酒、喝酒时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孔乙己明明是偷书,却说是‘窃书’,‘偷’与‘窃’在表达上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通过比较设疑,使矛盾更突出,特点更鲜明,对揭示文章主旨,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不仅是一门教学艺术,更是一种教学理念。通过设疑释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起到了“点燃”、“唤醒”和“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复习(Revision )  复习这一教学步骤对于英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通过知识的重复再现增强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种复习不是将学生已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机械的重复和孤立的再操练,而是要把握住语言知识内在的规律和联系,精心设计复习的方案,把已学过的内容以多种重复再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多样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
期刊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实践检验之下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在初中英语课堂之中,即在英语教学中,将具体的任务来学习的动力,并以完成和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任务教学成果,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本文结合任务型语言教学开展的实际,分析并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
从语言本身要求和课程改革的角度来看,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口语等基本能力都不可偏废,并且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和中考考查的重点来看,英语课程的要求已经从以基础知识为主越来越偏向以能力为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从注重词汇语法知识梳理向侧重阅读、写作、口语等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变。而阅读在写作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因此
二语习得视域,是指学生在已经学习过第一种语言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通常学生学习的第一种语言是在日常中最常使用的、语言环境最丰富的语言,即母语。学生自生下来就开始学习母语,开口说母语已成为一种本能,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功夫去学习。中国的学生的母语是汉语,学生要学习的第二种语言,在词汇、构成方式、使用方法、表达意境上都会与母语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学生要通过逐渐积累的方式完成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这即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有不敢开口或不愿意开口读英语、讲英语,即使在早读课中也没有读的浓厚氛围。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带读时声音大过学生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自由朗读时,会出现声音就越来越小的现象,甚至最后变成默读。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呢?我们不妨从早读课开始抓起。  一、明确早读内容,从中获得语感  学生通过早读课或背诵课文能形成英语语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把早读、课中
期刊
期刊
多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学生素质提高、终身成长需要的语文高效课堂。几年来,在认真领会语文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语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对于学生来说不但是学习的重点,而且也是能力提高的重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教学通常费时最多,但是收效甚微。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效果,是现阶段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初中英语的学习是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