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琐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课内学习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小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书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怎样才能培养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结合与文本相关联的内容,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推荐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课文《狐狸和乌鸦》后,我推荐了《伊索寓言》;教学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就推荐《小英雄的故事》;教学《美丽的丹顶鹤》后,就推荐了《中国动物故事集》;教学《冬眠》等课文后,就推荐了《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通过阅读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强的同类童话故事和读物,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其次,根据儿童崇拜英雄、名人的特点,向他们宣传历史名人酷爱读书,终成大业的故事。如《鲁迅的脚印》《苏秦悬梁刺股》等,以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引导力,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再次,要学用结合。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要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教师推荐的重点读物,应当配合作业,让学生举一反三做出回答,使学生感到课外读物也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的词语越多,使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娴熟自如。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们喜欢读书,养成在书海中寻求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养成了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应该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急用先学。要围绕课文选择能起辅导作用的课外读物。学古诗就看《唐诗三百首》,注重积累;学写作就看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闰土》等经典名著。
  2.先易后难。对于含义深刻的哲理文章,只要了解有哪些内容就足够了。要把重点放在容易理解,便于记忆、方便应用上,防止学生因枯燥难懂望而止步。
  3.细中求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的课外读物要精益求精,宁缺勿滥,力求读物用词准确,通俗易懂。
  4.方法得当。阅读课外书籍不需要像学课文那样精细,但应教给读书的方法,如教会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提高博览群书的本领。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多写笔记,增强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要求,指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凡是自认为好的句段,都要记下来。要从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读后有感,深入理解。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通过写读后感,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用词技巧和结构规律。
  3.精学勤练,打好基础。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应辅导学生多做练习。以课堂作业为核心,结合荐读的书籍,仿写文章,使之能在熟悉的框架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出较好的文章。
  引导孩子多读书,让他们在博览群书时,潜移默化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练就娴熟的写作技巧,写出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来。
  (作者单位:大丰市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综合性学习整合了母语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它不仅追求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1.应散发“语文味”的独特芬芳。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他学科知识介入的目的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晴日里放飞的白云悠悠,是细雨里穿梭的伞语嗫嚅,是朝霞里的一次歌吟。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圣洁的一缕阳光,是窗外的小鸟啾啾,是白壁上的那幅草原风景,轻轻一眼,将浮躁抚慰,把心情收藏。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午后的一杯红茶,是向晚的一抹红霞,有一份安逸、一份悠闲,让思绪随风飘扬。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踩着铃声的脚步轻盈,是嫣然一笑的蓬筚生辉,是稚嫩的童音天籁,是齐刷刷地鞠躬行礼
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基本立意,是在教学品位上不断升华,教学过程上自然而然,教学内容上质朴无华,教学形式上丰富活泼,其极致可称为得“道”,归于语文本质之道。  文情,因共生而汇合  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品词析句,揣摩关键词,玩味标点的秘妙……语文课变成激情燃烧的天堂,情感栖息的温床。我们轻轻拨动着文与情的心弦,便流淌出高山流水般的天籁情韵。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文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
上学有一年半时间了,他握笔如握刻刀,写字笔画像刀刻似的。用儿歌、用形象教握笔:“大哥二哥对对齐……”“大拇指、食指像小鸟的嘴巴夹住笔……”特地握住他的手,一笔一笔带他写……依然还是难以让他化刀成笔。  难怪,自小被外出打工的父母丢在乡下老家,没有咿呀学语的殷殷教导,没有技巧玲珑的玩具启蒙,没有笔墨纸砚的点点熏陶,到了上学年纪,父母带进城里,往老师这儿一丢,又去忙自己的营生去了。对他来说,铅笔是棍,
早听人说:“到诸暨,不可不到斯宅;到斯宅,看过了千柱屋,看过了华国公别墅,看过当年胡兰成避难的小洋楼,不可不去看看斯宅的百年老校——斯民小学,不可不去看看斯民小学里蕴含斯宅地域文化、彰显诸暨人文精神、至今保存完好的旧物。”  我因去诸暨实小上课,便有机会去了一趟距离诸暨市区30多公里的斯宅。开车送我们去的是诸暨实小的钟校长,他告诉我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的母校——斯民小学就在那里。  斯宅蛰居在
目的:作为催化氧化脱甲基的酶,TET1(ten-eleven translocation)酶能够诱导5-甲基胞嘧啶(5mC)发生羟化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而后,又被证明能够催化胸腺嘧啶(T),转化生成5-羟甲基尿嘧啶(5hmU)。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成分能抑制其作用,但机制尚未明确。为了探索药物对TET1酶的作用,首先需要对TET1酶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本实验旨在从化学角度上研究TET
目的: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心肌(室)重构是慢性心衰(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因此调节神经内分泌,阻断或逆转心肌重构成为防治慢性心衰的关键。本研究在中医“调和
一  陈银萍,高高瘦瘦的。眼睛不大,却有神,闪烁着好奇和聪颖。刚转来,显得腼腆,我问她:“你老家在哪里?到这里有多少路?”  “河南。很远。”她说。  我说:“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才识广嘛!”  有两样东西,使她难以快速融到班集体中来:一是她河南口音太重,同学听起来吃力,更甭提朗读了;二是她写的字像枯枝搭成的,她说以前的老师不看重写字。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其自身人文、地理等背景因素
研究背景冬病夏治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体现“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平衡观,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尤其对肺部疾病
翻阅解放日报,经常能看到署名李音的《市场漫步》专栏文章。其中,有谈商店经营特色的,也有反映商业网点不足的;有谈集市贸易和文明经商的,也有批评商店出售商品时搞硬性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