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与皮肤屏障研究“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冬病夏治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体现“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阴阳平衡观,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尤其对肺部疾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疗效。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支气管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其临床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等特点使其已成为我国临床中哮喘治疗广泛应用的特色疗法,但其作用机制至今仍未被阐明,难以从整体层面阐述其作用机理,而代谢组学及菌群组学分析技术从整体上展示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状况,避免了以往采用单一或局部几个指标作为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的弊端,从多角度和整体性出发,为哮喘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切入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1.研究处方对哮喘豚鼠肠道菌群丰度及结构的影响,筛选出与哮喘相关的菌群水平生物标志物。2.探讨处方对哮喘豚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筛选出哮喘发病及治疗相关的内源性小分子生物标志物。3.研究处方对哮喘豚鼠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处方的抗炎机制。4.探讨处方中成分白芥子挥发油对方中多个标志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影响,阐明处方中白芥子的经皮促透作用。5.通过探讨白芥子挥发油对皮肤屏障的影响,阐述其经皮促渗透的机制,阐明白芥子“发泡”原理及其在“冬病夏治”疗法中的意义。研究方法1.将豚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哮喘模型组(OVA)、阳性对照组(DSP)、”冬病夏治”方治疗组(AST),使用OVA致敏建立豚鼠哮喘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豚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2.提取豚鼠粪便总基因组DNA,对16S rDNA V4可变区基因进行PCR扩增及IlluminaHiseq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处方对哮喘豚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3.采用UPLC-ESI-QTOF-MS对各组豚鼠血清中内源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各组血清代谢组学原始图谱与数据。4.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豚鼠体内中Th2细胞因子和IgE水平,以及NF-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浓度。5.采用体外透皮试验,HPLC法测定各模型药物透过量,评价白芥子挥发油对处方中的多个标志性成分经皮渗透影响。6.透射电镜(TEM)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评价白芥子挥发油对角质层结构的影响,研究白芥子挥发油对角质层结构,采用HaCaT细胞作为皮肤屏障体外研究模型,考察白芥子挥发油对活性表皮细胞生理生化功能相关指标的作用,通过其对皮肤屏障的作用研究其促透机制。研究结果1.使用“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豚鼠过敏性哮喘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该疗法减轻了豚鼠气道和肺部炎症及胶原沉积情况。2.“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给药后哮喘豚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空白组中普雷沃氏菌科(Prevotllaaceae)、普氏菌属(Prevotella)、厚壁菌门(Fimicutes)、Succinogenes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的菌群丰富度较高,哮喘模型组中Flexispira菌丰富度较高,阳性对照组中Flavefaciens菌的菌群丰富度较高,经“冬病夏治”方治疗后,豚鼠肠道中弯曲杆菌(Camppylobacter)、Rhizosphaera 菌、梭菌科(Clostridiiaceae)、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菌属(Clostrtdium)、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arabacteroides 菌、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acillus)、DiLtasonis 菌、红蝽菌目(Coriobbaacteriales)、红蝽菌科((Coriobacteraceae)、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红蝽菌纲(Coriobactertiia)、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的菌群丰富度较高。3.代谢组学结果表明,豚鼠哮喘发病后磷脂、鞘脂、嘌呤、氨基酸和肾上腺素的代谢水平异常,经过该疗法治疗后向正常水平恢复。ORMDL3检测结果表明,该方通过下调ORMDL3的表达来抑制鞘脂代谢。4.该疗法治疗后降低了豚鼠肺组织及血清中IL-4,IL-5,IL-13的表达水平和IgE含量,抑制了 p65磷酸化和IKB的降解及磷酸化。5.白芥子挥发油可显著促进处方中标志性成分经皮渗透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即浓度越大,促透效果越好。6.白芥子挥发油可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及脂质含量,增加HaCaT细胞内的Ca2+浓度、降低细胞内Ca2+--ATP酶活性、降低细胞膜电位。结论1.“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哮喘,减轻肺部炎症,改善哮喘症状。2.该方调控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的菌群丰度,抑制Th2反应,降低了血清中IL-4,IL-5,IL-13和IgE的水平,使Th1/Th2趋于平衡,通过抑制p65磷酸化和IkB的降解及磷酸化进行抗炎,达到治疗哮喘的效果。3.该方能有效调控豚鼠体内哮喘相关内源性小分子的代谢,筛选出26个与哮喘相关的生物标志物。4.白芥子挥发油能促进处方中标志性成分经皮渗透吸收,作为处方中主要药物起到了治疗与促进药物渗透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5.白芥子挥发油可通过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及脂质含量,改变角质形成细胞生理生化相关功能,降低皮肤表皮层的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为经皮促透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坚守的一种观念和实践策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指导呢?我们实践着这样的策略:  一、批注式自读策略  该策略应用于精读文本时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批注式自读,强调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文本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
新闻战线编辑部: 新闻战线1990年第五期《读者论坛》罗造庭同志写的《“最近”的妙用》一文,批评我社在处理《广东惠州市举办“苏东坡在惠州”书画展览》消息一事,我们认为,
综合性学习整合了母语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它不仅追求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1.应散发“语文味”的独特芬芳。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他学科知识介入的目的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晴日里放飞的白云悠悠,是细雨里穿梭的伞语嗫嚅,是朝霞里的一次歌吟。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圣洁的一缕阳光,是窗外的小鸟啾啾,是白壁上的那幅草原风景,轻轻一眼,将浮躁抚慰,把心情收藏。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午后的一杯红茶,是向晚的一抹红霞,有一份安逸、一份悠闲,让思绪随风飘扬。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踩着铃声的脚步轻盈,是嫣然一笑的蓬筚生辉,是稚嫩的童音天籁,是齐刷刷地鞠躬行礼
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基本立意,是在教学品位上不断升华,教学过程上自然而然,教学内容上质朴无华,教学形式上丰富活泼,其极致可称为得“道”,归于语文本质之道。  文情,因共生而汇合  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品词析句,揣摩关键词,玩味标点的秘妙……语文课变成激情燃烧的天堂,情感栖息的温床。我们轻轻拨动着文与情的心弦,便流淌出高山流水般的天籁情韵。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文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
上学有一年半时间了,他握笔如握刻刀,写字笔画像刀刻似的。用儿歌、用形象教握笔:“大哥二哥对对齐……”“大拇指、食指像小鸟的嘴巴夹住笔……”特地握住他的手,一笔一笔带他写……依然还是难以让他化刀成笔。  难怪,自小被外出打工的父母丢在乡下老家,没有咿呀学语的殷殷教导,没有技巧玲珑的玩具启蒙,没有笔墨纸砚的点点熏陶,到了上学年纪,父母带进城里,往老师这儿一丢,又去忙自己的营生去了。对他来说,铅笔是棍,
早听人说:“到诸暨,不可不到斯宅;到斯宅,看过了千柱屋,看过了华国公别墅,看过当年胡兰成避难的小洋楼,不可不去看看斯宅的百年老校——斯民小学,不可不去看看斯民小学里蕴含斯宅地域文化、彰显诸暨人文精神、至今保存完好的旧物。”  我因去诸暨实小上课,便有机会去了一趟距离诸暨市区30多公里的斯宅。开车送我们去的是诸暨实小的钟校长,他告诉我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的母校——斯民小学就在那里。  斯宅蛰居在
目的:作为催化氧化脱甲基的酶,TET1(ten-eleven translocation)酶能够诱导5-甲基胞嘧啶(5mC)发生羟化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而后,又被证明能够催化胸腺嘧啶(T),转化生成5-羟甲基尿嘧啶(5hmU)。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成分能抑制其作用,但机制尚未明确。为了探索药物对TET1酶的作用,首先需要对TET1酶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本实验旨在从化学角度上研究TET
目的: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心肌(室)重构是慢性心衰(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因此调节神经内分泌,阻断或逆转心肌重构成为防治慢性心衰的关键。本研究在中医“调和
一  陈银萍,高高瘦瘦的。眼睛不大,却有神,闪烁着好奇和聪颖。刚转来,显得腼腆,我问她:“你老家在哪里?到这里有多少路?”  “河南。很远。”她说。  我说:“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才识广嘛!”  有两样东西,使她难以快速融到班集体中来:一是她河南口音太重,同学听起来吃力,更甭提朗读了;二是她写的字像枯枝搭成的,她说以前的老师不看重写字。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其自身人文、地理等背景因素